贵州茅台ESG遭MSCI“减分”侧影:多公募责任主题基金重仓,折射价值理念仍有分歧

2021年10月15日 19: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A股市场的ESG管理及信息披露,正受到全球社会及市场的关注。

日前全球大型指数公司MSCI(明晟)更新了A股上市公司最新的ESG评级结果。

根据MSCI官网显示,在2021年第三季度,MSCI共调整和公布了238家A股公司的最新ESG评级。

其中,19家公司首次获得MSCI首次ESG评级;157家公司ESG评级维持不变、37家企业的ESG评级被调高,还有25家企业的ESG评级被调低。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A股蓝筹代表贵州茅台。

其ESG评级由B级降到了CCC级,成为全球20大市值公司中获得最低MSCI ESG评级的企业。

作为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投资标的,MSCI的ESG评级结果俨然是全球各大投资机构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上市公司而言,获得较高的ESG评级是被纳入MSCI ESG主题指数中的通行证。更高的ESG评级是上市公司稳健经营、规范治理的价值体现,被认同在长期可能带来更好的经济回报;同时也意味着将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和更多资本的注入。”荣正咨询ESG总监张玖琳表示。

然而,在A股市场上,贵州茅台凭借过去一年的股价涨幅,市值虽遥遥领先,并已跻身全球市值TOP 20公司之列,但自2018年4月被MSCI的ESG评级纳入后,其在国际上的ESG评级一直处于末尾。

更为尴尬的是,在当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ESG基金中,仍有不少将贵州茅台作为了重仓股之一。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中报中,易方达ESG责任投资股票基金等至少7只标题涵盖ESG的主题基金将贵州茅台纳入重仓股行列。

缘何会出现这种反差?ESG价值能否引导投资市场?成为当前亟待解答的问题。

贵州茅台ESG再遭降级

ESG逐渐成为境内资本市场的新赛道,尤其在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政策以来。

作为全球资本市场中最权威的ESG评价体系之一,MSCI ESG评级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MSCI会根据ESG评级结果,筛选成份股并构建不同主题的ESG指数,这些指数则会被大量ESG基金跟踪,进而为相应成份股带来海量资金的追捧。而此次贵州茅台获MSCI ESG下调至最低等级,反映了其在ESG投资趋势下,面临更加严峻的ESG挑战。

根据MSCI公布的数据显示,贵州茅台于2021年7月被降级,在饮料行业的53家企业中处于落后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MSCI的指标体系主要由3大范畴(Pillars)、10项主题(Themes)、35个ESG关键议题(ESG Key Issues)和上百项指标组成,根据环境(气候变化、自然资本、污染物与废弃物、环境机会)、社会(人力资本、产品责任、利益相关方反对、社会机会)、治理(公司治理、商业行为)进行不断细分。

因ESG关键议题对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MSCI会按照不同的权重将这些议题分配到每个行业。

在MSCI看来,贵州茅台在公司治理、商业行为、产品安全与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包装材料及废弃物、产品碳足迹等议题方面的管理与表现均处于同业落后水平;在水资源方面的管理与表现处于同业平均水平;没有议题领先于同业。

对于这些问题的MSCI并没有更深入的解读,但从贵州茅台现有的社会责任相关信息中,不难看出其ESG评级较低的原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由于交易所并未强制要求进行ESG方面的信息披露,而只是对部分社会责任信息进行了基础规范,截至目前,贵州茅台未曾发布过专项的非财务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也没有披露过详细的ESG信息。

以其2020年年度报告为例,贵州茅台按照交易所报告要求,简要披露了有关公司治理、董事会运作、员工情况、精准扶贫、环境绩效及社会责任的基本信息,在其长达120页的年报信息中心,这些章节占到的数量不到9页。

在公司治理方面,贵州茅台用仅一页的篇幅就概括了股东大会、董监事会、控股股东、内控建设等8大类工作情况。

从公布的信息来看,董事会缺少具备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成员,董事会多元化不足,报告也未提及MSCI的ESG评级指标中的商业道德等内容。

在环境保护方面,贵州茅台虽然用数据说明了公司废水、废气、固废处理符合国家标准,但缺乏系统性的说明与进一步提升的规划,对于“水资源压力”等核心议题也没有进行介绍。

社会责任方面,贵州茅台也只用了不到一页的篇幅便公布了精准扶贫的情况,又用不到一页的信息描述了股东、员工、消费者权益保护、供应商关系、社会公益等九项内容,缺乏详细的管理机制和足够的案例数据支撑。

除此之外,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同行相比,在合作伙伴、供应链体系等领域的管理与信息披露,贵州茅台也存在一定的短板。

“ESG并不是单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贯穿了整个产业链。并不是一家公司做好,就可以把其ESG评级调高。以可口可乐举例,除了自身工厂内的生产满足ESG的标准,其相关的供应体系和销售体系(即合作伙伴)都满足相应的ESG标准。应该说,ESG并不是个企业级的标准,应该说是一个产业链甚至是国家维度的标准。”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记者指出。

ESG价值VS投资价值

除了市值与ESG评级的不匹配外,贵州茅台身上的另一争议点,则在于ESG价值与投资热度的“背离”。

尽管ESG评级一直“吊车尾”,但贵州茅台在A股市场上却一直受到追捧。2018年4月被纳入MSCI相关指数后,贵州茅台虽然ESG评级较低,但股票市值却一路狂飙,截至2021年10月15日累计股价已上涨196.30%,期间最高涨幅曾一度突破302.39%。

“ESG并不是企业业绩相关的指标,相反,因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技术的局限性,人们的观念等),在国内ESG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我们想使用各种亲环境环保材料时,随之而来的便是成本的上升,因此ESG信披或ESG评级与二级市场走势背离并不是很难理解。”安光勇表示。

不过,贵州茅台身上最尴尬的是,不少自诩是ESG主题基金的公募产品,甚至将贵州茅台纳入了重仓股的行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中报时,已有易方达ESG责任投资股票基金、方正富邦ESG主题投资混合、南方ESG主题股票、摩根士丹利华鑫ESG量化先行混合、华宝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通用指数等多只公募产品重仓了贵州茅台。

以易方达ESG责任投资股票基金为例,其在2021年中报中持有贵州茅台2.46万股,持仓市值5053.31万元,是其第一大重仓股。

“目前国内esg投资的症结是,有相关主题基金,但选取持仓的标的标准却缺乏说服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的esg因素对业绩及回报是否产生实质性影响未得到普遍认同有关,同时也与企业的esg因素评价未有公认的统一标准相关。因此esg投资缺乏利益驱动,同时缺乏操作方法。”张玖琳说道。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则认为,目前国内的投资环境,将财务指标设为第一要素,对于ESG投资环境并不友好。

“A股普通投资者对ESG了解和熟悉的人太少,大环境下的同化作用非常明显。而在很多国外投资者眼中,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ESG体系是对投资标的非常重要的评价、执行标准,很多时候都是一票否决的。”祁海珅说道。

事实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前市场上不少基金经理都关注到了ESG这个赛道,但大多数都处于观望态度。

“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可靠的ESG数据来源以及ESG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目前市场上皮业披露的CSR报告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并不高,而且难以量化,要想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华南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受访指出。

A股企业的ESG“困惑”

贵州茅台的遭遇,只是当前A股当前ESG价值生态的一角。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现阶段我国本土还没有统一且明确的ESG标准或披露制度,资产管理规模也较小,与更发达的资本市场有着一定差距,国内企业整体的ESG评级水平都不高。

截至目前,A股市场获得行业领先评级的企业(AA级或AAA级)仅有两家,分别是药明康德、阳光电源;比亚迪、伟星新材、洛阳钼业、招商银行、华泰证券、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则为A级,也处于较为前列的位置。

此外,还有更多的公司ESG评级为代表行业落后地位的CCC级或B级,其中CCC级57家,B级62家。

在张玖琳看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一是企业未发布高质量的esg信息披露;二是企业未建立esg治理机构与管理制度;三是企业未落实esg量化绩效管理与目标设定。以我们服务的客户为例,如能在这三方面有所动作,评级水平会有较大提升。”

“从我们的服务经验来看,esg评级落后主要由于中国企业esg管理起步晚,信息落后,但同时也意味着改进空间大。”张玖琳进一步说道。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4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发布ESG相关报告的公司数量占总数的25.3%,其中沪市641家、深市451家。

而站在企业的角度,ESG价值体系建设也需要较大的投入,且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不少企业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同上市公司的对于ESG体系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的差异较大,由于高质量、高水平的ESG信披、评级的高额成本和复杂体系,使得一些上市公司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显得很难为情,有的甚至只是走过场。”祁海珅表示。

盟浪科技相关人士也表示:“目前海外esg市场及评估体系成熟,中国处于起步阶段,MSCI的ESG评级所采用的是全球指标,但中国企业要么没做数据信披,要么没设置esg专业人员不太清楚具体全球指标的标准及维度等,所以数据源的信披没有切中全球标准要点。”

此外,还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国际市场的ESG评级指标并不完全适配国内的环境。

张玖琳便指出,国内外话语体系确实存在一定的偏差,“如MSCI在环境方面讲的是气候变化,而国内提的较多的为超低排放,如msci更关心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行为,esg如何融入业务。国内的上市公司更关注企业的外部行为,如做慈善公益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