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侯潇怡 深圳报道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明确提出“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今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对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推动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国家对共同富裕的明确要求,以及即将制定出台的“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的反响更大。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本就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之一。
1997年,广东顺德有家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后,就开始了兴学助教,投身公益,希望孩子们、乡亲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一起富起来。这家捐资助学的企业,就是当年“先富带动后富”的缩影——碧桂园。
据统计,自1997年第一笔大额捐赠算起,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家族、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为社会累计捐赠超90亿元,涉及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共助力超49万人脱贫。
而在新的历史阶段,民营企业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碧桂园也正在探索着“捐钱助富”以外的更多模式,在助力共同富裕的组合拳上,努力尝试着一场“产业振兴之变”。
探索民企参与有效模式 增强乡村内生发展能力
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升至主业高度的碧桂园集团,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从具体模式上看,碧桂园按照“两个结合”的思路,立足乡村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产业力量,导入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将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帮助乡村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当地自身造血能力。
一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如在甘肃东乡,扶持东乡羊、东乡土豆和东乡刺绣三大产业发展,累计帮助销售东乡羊4万多只,覆盖约6000名贫困户,帮销金额约4000万元;共采购近11万件东乡刺绣产品,价值约220万元;累计投入500万元免费为16个乡镇60多个贫困村6000多户贫困户提供马铃薯籽种和种植技术指导,已助力销售东乡土豆6600多吨,惠及约5000户贫困户。2020年,支持建成7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亩产达5500余斤,相比以往增产近50%;2021年续推进该项目,投入120万元,在东乡县7个乡镇的10个村建设千亩示范田,推广机械化种植。
二是结合集团发展战略,落地自身产业项目。目前碧桂园在12县落地苗木农场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6000名农户。目前兴国、田东、平江、蓝田、新河、英德、虞城、东乡、滦平、舒城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超1.9亿元。碧桂园还联动下属现代农业公司,在帮扶地区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落地无土蔬菜栽培、富硒水稻、贝贝南瓜等项目。
碧桂园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通过激活当地产业帮扶乡村的案例,碧桂园还有很多。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帮助农村地区真正实现自我造血、转型升级。下一步,碧桂园还将继续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发挥人才效能培养带头人
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方位振兴,其中,人才振兴是最强有力的支撑。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碧桂园的教育慈善事业亦坚持了24年。
杨国强出身贫寒,年少时政府免掉7元钱学费并提供2元钱助学金,才帮助他读完高中。他也因此一直心怀感恩,事业有成后,投身公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国强及碧桂园集团重视教育扶智在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24年来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爱心助学行动等举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家境困难的学子打开成功成才的大门。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杨国强与碧桂园也洞察到“人”的关键因素,重点聚焦和培养“老村长”、“创业带头人”等人群,打造不走的“帮扶工作队”,为当地注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源头活水”。
据悉,碧桂园在帮扶地区选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服务,并联合清华大学举办研修班,帮助他们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做到“重点帮扶一人,广泛带动一群”。目前已帮扶超10000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间接带动近40000名农户增收。
碧桂园还挖掘一批就业带头人,相继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月嫂、养老护理、残疾人“云客服”等实操性强的技能培训,并对参与就业培训的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树立优秀就业典型,发掘就业带头人,吸引更多乡村劳动力参与培训实现就业。从2012年至今,就业帮扶共培训超10万人,实现就业62000多人。
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聚力乡村振兴
一位地产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从产业角度出发,房地产企业在乡村振兴中本就大有可为。如资源型的康养项目、改造型的社区项目、产业型的现代合作农业社、特色型的农村小镇、客栈型的民宿、融合型的田园综合体等,都有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而碧桂园就是通过发扬其全产业链优势,走出了一条地产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据悉,碧桂园集团的全产业链覆盖能力较强,从地产板块的专业领域,到紧密关联的园林、装修、营销、物业、酒店、学校、商业、医疗等各个环节,还涵盖了机器人、现代农业、新零售等新业务。
截至目前,碧桂园内部单位及核心联盟企业顺茵公司、碧桂园现代农业公司、碧桂园服务等有近20家单位直接参与扶贫与乡村振兴公益事业。比如依托顺茵公司在12县落地苗木农场近2000亩,帮扶超16000名农户;联动现代农业公司,投资约4000万元建设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培养当地新型农民参与管理;引进高科技茶产业园碧辉公司,通过将英德红茶、麻竹笋、灵芝等产业升级转化为高科技保健茶品研发等。
2020年,碧桂园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臻碧乡、国华文旅两家社会企业,致力于助农产品开发,通过薇娅直播间、中国社会扶贫网、832扶贫产品平台、政府单位、大企业合作等外部资源对接,打通酒店、食堂、社区等内部市场,销售扶贫产品累计推广消费超3.4亿元助农产品,链接超11.8万名乡村人口。
碧桂园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未来,碧桂园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逐步探索将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继续落实产业提档升级、稳定就业增收、完善公共服务等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成果长效可持续,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现代农业、社区零售、物业服务、机器人等产业资源优势,通过社区新零售“碧优选”、自有品牌“臻碧乡”搭建城乡产销流通桥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帮助更多农民过上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