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下一步,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趋势?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全国发改工作会议: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18部门联合推动100个“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全国碳市场第102个交易日成交量破亿;数字人民币碳中和试点扩容,首次大规模进入日常生活场景。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全国发改工作会议: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12月11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梳理总结2021年发展改革工作的新进展新成绩,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研究部署2022年发展改革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要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做好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加强精细化用能管理,确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推动全社会加强节约用电用能。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继续发挥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的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21低碳快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节约优先,要提高效率节能降耗,与此同时要保障能源供应,上述内容全国发改工作会议均有所涉及。
2、18部门联合推动100个“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地方绩效考核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建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推动 100 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 2025 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 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根据方案,“无废城市” 建设目标任务将纳入城市或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并将建立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机制,推动将建设成效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并将以“三线一单”为抓手,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构建绿色供应链,实现源头减量。结合工业领域减污降碳要求,加快探索钢铁、有色、化工、 建材等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路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21低碳快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从2018年开始就被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同年12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据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年的探索,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内在要求,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会相对减少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
3、全国碳市场第102个交易日成交量破亿
12月13日至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53,671,920吨,总成交额2,153,959,167.68元。
挂牌协议周成交量6,648,051吨,周成交额289,148,481.55元,最高成交价46.99元/吨,最低成交价42.60元/吨,12月17日收盘价为46.66元/吨,较12月10日上涨9.30%。大宗协议周成交量47,023,869吨,周成交额1,864,810,686.13元。截至12月17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30,596,074吨,累计成交额5,356,726,753.43元。
21低碳快评:自11月起,随着配额核定工作完成,重点排放单位实际配额盈缺情况得以明确,市场活跃度开始回暖,交易量自11月起处于高位,日均成交量达到264.40万吨。12月14日,市场单日成交量破千万,达1488.08万吨,创开市以来新高。
4、工信部产业发展司: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为做好《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贯彻落实,12月8日下午,产业发展司组织召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视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从统筹传统行业和新兴领域、推动节能提效和降碳去碳、加强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等角度,介绍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工作考虑。
会议就扎实有效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向各地方进行了动员部署。一是强调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耗能属性主要由产品性质和工艺特点决定。二是从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利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分析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意义。三是从提出制定细分领域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改造升级、落实项目建设条件、推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支撑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任务,并从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等3个方面对地方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21低碳快评: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料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等内容,对“双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纠偏。此次会议再次强调了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地方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正是上述纠偏思路的体现。
5、《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发布
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47立方米以下,比2020年下降16%。黄河流域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体系基本建立,流域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节水取得明显成效,非常规水源利用全面推进”的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贯彻“四水四定”,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资源刚性约束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严格用水指标管理;严格用水过程管理。《方案》特别强调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节水即减排”“节水即治污”理念,在取水、用水、水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等全过程中强化节水,减少新鲜水取用量、污水产生量和处理量,降低城市水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物耗等。探索“供—排—净—治”设施建设运维一体化改革,强化城市水系统管理体系化水平。示范推广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减少污水处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方案》还就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推动重点领域节水、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
21低碳快评: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占全国的2%,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水资源短缺成为最大矛盾。在国家层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从2019年就开始布局的区域发展战略,节水控污将会影响到黄河流域多个重要领域和产业,有关企业应及早顺应相关布局进行产业转型。
二、绿色金融周报
1、数字人民币碳中和试点扩容,首次大规模进入日常生活场景
近日,数字人民币的碳中和试点场景再度扩容。北京、上海、海南、深圳、苏州、西安、长沙、成都、雄安新区等9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用户在美团平台点外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买生鲜自备环保袋,在线购买电子机票火车票,都将获取一定数值的数字人民币奖励。这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大规模进入民众日常生活的全低碳场景。
21低碳快评:这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大规模进入民众日常生活的全低碳场景,此前数字人民币碳中和试点主要集中在绿色出行领域。“双碳”目标对中国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公众环保意识是社会能否走向低碳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
2、建设银行发行全球首笔中欧可持续金融绿色债券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发行本年度第二支境外绿色债券,募集资金3年期5亿美元。此次发行是中国建设银行第一笔以新基准利率定价的美元浮息债券,也是全球首笔基于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气候变化减缓》发行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大湾区清洁交通、清洁能源领域的优质项目,为建设绿色大湾区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持。
21低碳快评:建设银行创新发行基于《共同分类目录》的示范性绿色债券,是该目录使用及推广的重要实践,也为日后全球金融机构及企业基于该目录发行和交易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
3、国家开发银行“双碳”行动方案:2030年绿色贷款占比30%
12月14日,国家开发银行公布《实施绿色低碳金融战略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开发银行绿色贷款占信贷资产比重较2020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绿色贷款占信贷资产比重达到30%左右,2030年前实现集团投融资与自身运营碳排放“双达峰”;2060年前实现集团投融资与自身运营碳排放“双中和”,并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嵌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业务发展、经营管理全流程,持续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21低碳快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公布的行动方案对于发挥好开发性金融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独特作用,推动绿色低碳金融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4、汇丰集团宣布煤电退出策略
近日,汇丰集团公布煤电退出策略,2030年前在欧盟和经合组织(OECD)市场逐步推出对燃煤发电和动力煤开采项目的融资,到2040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此类融资。据了解,汇丰已宣布将在2030年实现自身“零碳”运营,2050年实现“零碳”融资和投资组合,并已推出政策停止为新建燃煤发电厂和新建动力煤矿提供资金。汇丰表示,将在今后每年根据科学研究进展和相关国际指引进行评估,并设立短期目标,以推动在退出日期之前实现可衡量的成果,包括逐步削减其动力煤融资风险敞口等。
21低碳快评:汇丰集团此举对于推动能源转型融资,通过投资创新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型,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均具有示范意义。
5、匈牙利在中国发行10亿元绿色主权熊猫债
12月14日,匈牙利在中国成功10亿元熊猫债,发行期限3年,是境外国家首次在中国发行绿色债券。熊猫债是指境外和多边金融机构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此次熊猫债承销商中国银行介绍,熊猫债发行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要求,将纳入匈牙利的绿色资金池,用于匈牙利绿色债券框架下的合格绿色支出,旨在为政府中央预算内的支出提供资金或再融资,促进低碳发展、气候适应,发展环境可持续经济。近年来,随着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吸引海外主体参与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熊猫债市场发展迅速。
21低碳快评: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国内绿色债券也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内首单绿色主权熊猫债券的成功发行,有助于深化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绿色债券和熊猫债券市场发展。
6、江苏银行落地首笔碳中和结构性存款
12月16日,江苏银行成功落地首笔碳中和结构性存款。该款产品通过衍生品挂钩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的收益率,进一步丰富该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有力支持。江苏银行积极响应绿色金融号召,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此次推出的碳中和结构性存款产品,其通过衍生品挂钩的相关债券所募资金,将用于一系列绿色产业项目,项目均符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指引。
21低碳快评:江苏银行落地碳中和结构性存款产品,丰富了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撰写: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研究员 李德尚玉、王晨 (实习生任怡、赵宇心均有贡献)
统筹策划: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