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国家发改委:编写完成《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
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编写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阐述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启迪。
《百问百答》结合三年多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实践和各地区探索创新,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总体部署和18个重点领域,选取实际工作中最为关键、最受关注、最有价值近300余个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问答形式全面系统、深入浅出阐述了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基本要求、工作思路、典型案例、经验启迪。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鼓励和支持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探索形成更多原创性、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16条举措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外发布,提出16条举措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要打通堵点卡点,确保工业经济循环畅通。扎实推进能源安全保供,多措并举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保障工业发展合理用能;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大力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领域“1+N”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
通知明确,要挖掘需求潜力,拓展工业经济市场空间。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在5G、千兆光网等领域布局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煤电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前瞻谋划未来产业;释放重点领域消费潜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家电等领域推出新一轮以旧换新行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行动,面向北京冬奥会转播等重大场景促进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推动外贸稳定发展,推动构建支撑“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通知强调,要强化政策扶持,健全工业经济保障措施。完善重点行业发展政策,持续巩固提升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完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优化石化产业规划布局,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优化重点区域政策体系;强化能效标准引领;加大制造业融资支持;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根据通知,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落实好支持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助企纾困政策;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项执法检查常态化机制,落实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制定政策的事先评估和事后评价。
地方行动
北京:全国首推“购房资格绿码”,探索实现“交房即交证”
近日,《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印发。
办法提出,提供个人“购房资格绿码”服务,实现购房资格实时查询;推行个人购房网签、登记、核税等事项“一次申请、并联审核”;将不动产登记税费合并缴纳;推动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和预告登记同步办理,探索实现“交房即交证”。
北京将通过开发‘新建商品住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功能,缩短交房与领证的时间间隔,有效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避免产生群众购房入住多年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
广东:在除广深外的珠三角城市探索居住证互认制度
近日,广东省印发《广东省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三项工程”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就业、畅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青年人才渠道、制定“卡脖子”技术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引才目录、编制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等富有大湾区特色的举措,推动劳动力要素科学合理配置。
方案指出,落实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的有关政策,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探索居住证互认制度,在除广州、深圳市外的珠三角城市率先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方案指出,定期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制定吸引和集聚国际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国际高端人才给予进出合作区高度便利;研究制定合作区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和目录清单,对享受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清单管理;支持合作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作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资格互认,推动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在合作区落地。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立健全外籍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更加开放的全球引才和管理制度。
典型案例
重庆:率先出台社区团购合规经营指南,运用技术手段加强不正当竞争监管
近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工作。
据悉,近3年来,全市共立案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245件,案值4.26亿元;同时通过在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重庆建立了全国首个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合并设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部门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等文件,为高质量完成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遵循。
在网络社区团购这一新兴领域,重庆制定了全国首个《网络社区团购合规经营指南》,并联合第三方专业监测机构,对重点社区团购平台开展移动端网络交易情况实施专项监测,密切关注价格波动、促销宣传等经营情况。
公平竞争审查方面,近年来,重庆一方面组织开展存量清理,共清理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各类政策措施文件9896件,修订废止81件。另一方面对新增政策措施文件进行审查,2020年来共审查新出台政策措施文件7526件,修改调整79件。
同时,重庆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机制,通过对14个市级部门、14个区县及32个政府所属部门开展第三方评估,督促加强问题整改。截至2020年,被评估单位的内部审查率已达到100%,妨碍公平竞争的文件及政策措施占比下降到5.32%。
此外,重庆还开展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促公平”、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保健市场“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强化医药、汽车、建材、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在重大典型案件查处上取得突破。
下一步,重庆将探索建立大数据监测监管平台,强化全过程监督,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对各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预警分析和证据固定等。
成都:推出十大改革创新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12月15日,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强化创新突破建设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实施方案》。
《方案》立足率先突破,推出最具显示度十大改革创新。
在全国首创住房公积金“双向差异化”缴存政策,支持企业降本减负、稳岗发展;深化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在全国率先针对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地下空间利用、新城建新基建等新情况,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管理;深化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班列境内段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降低企业国际贸易成本;创新国际转运海关监管模式,发展“跨航司、跨货站”集成中转国际转运业务,提升成都航空枢纽中转服务水平;探索推进涉外贸易创新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广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gal Entity Identifier,LEI)批量赋码,提升金融服务涉外企业能力;在全国率先探索“沙盒监管”和“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深化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促进高能级法律服务机构和高端法律服务要素向天府中央法务区聚集,在全国率先将司法资源集中形成集群效应;开发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形成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首次鲜明提出搭建“共享人才”平台,推行人才租赁、任务聘用、兼职等灵活用工模式,让人力资源灵活就业有空间、创新发展更出彩;强化包容普惠创新,在全国率先发布医养结合服务地图,率先推动成渝、成德眉资地区三甲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异地就医“一码通”。
成都还将建立重大产业基金协调联动机制,加速财政补贴向“投补结合、以投为主”转变,助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加快创新“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新产品,2021年底“科创贷”规模超过120亿元,2022年底新引导组建知识产权基金、天使基金等4支以上,“科创投”总规模超过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