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私募发行的大年。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1年私募基金新备案产品数量接近4万只,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数量接近3万只。
不过,在新基金发行火爆的另一面,却有不少基金遭遇清盘。
据一家第三方平台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9日,2021年有4775只证券类私募基金完成清盘,其中4225只证券类私募基金产品清盘类型为提前清算,占比高达88%。
具体来看,“迷你”私募依旧是清盘的主力军。数据显示,5亿元以下规模的私募机构同一时间段共清盘2615只产品,占比高达54.76%。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区间的私募,清盘633只产品,百亿级私募同期则清盘477只产品。
“‘迷你’私募近年来一直是清盘的主力,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小私募在投资人或渠道方面前话语权较弱,需要设置严格的止损线和清盘线,一旦有一年业绩不好,产品很容易就清盘;二是这两年私募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资金存在明显的向头部集中的趋势,部分集中持股,风格激进的小私募生存空间缩小。”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从成立时间来看,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诸多新基金或次新基金成为清盘的“重灾区”。更有部分百亿级私募新发产品在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极短时间内被迫清盘。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清盘的私募基金产品主要为2020年成立的产品,数量高达2342只,占比接近五成,2021年成立的产品则总计770只,占比为16.13%。其中,玄元元定18号产品、嘉恳兴丰37号和38号产品等百亿级私募产品在成立后3天内就提前清算;2021年的新晋百亿级量化私募聚宽投资旗下多只新基金,在成立后的两个月后清盘;2021年因“内讧”备受关注的鸣石投资旗下多只新基金,也在成立后的两三个月时间内被迫清盘。
业内人士透露:“鸣石投资旗下的新基金清盘主要是由于其内部人员动荡,遭遇了较多赎回。而其他多家百亿级私募新产品遭赎回主要是市场环境和业绩表现导致的。去年9月下旬以来,诸多头部量化私募业绩出现明显回撤,投资人出于避险原因暂时选择不买产品了,所以部分新基金尚未开始运作就被迫清盘。另外,部分投资人参与的新产品成立在相对的市场高位,短期内回撤幅度较大,投资人果断止损。”
沪上一位拥有300亿元管理规模的私募人士也直言:“公司2021年被迫清盘的新基金为专户产品,因为春节后市场的大幅波动,客户改变主意,所以这个产品没运作就清盘了。”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多家百亿级量化私募2021年的净值高位出现在9月份,后续均有一定程度的回调,因此9月成立的产品从全年的角度来看,属于相对高点。
诸多业内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产品清盘退出,是市场优胜劣汰加剧背景下的现象。尤其是在行业头部效应逐步凸显的过程中,投资人选择空间较大,百亿级梯队内部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在此背景下,记者采访获悉,多家私募机构会设计安全垫,降低基金因为触及清盘线而导致提前清算的风险,也避免投资人因避险情绪错过较佳的入场时机。与此同时,部分私募机构还会在发行层面替投资人做出一些择时决策。
稳博投资表示,例如双创50这类指数增强产品,其投资难点就在于指数的权重较为聚焦,波动难以避免,利用打新、套利等增强手段给予指数一定的安全垫是非常可行的方案。雍熙投资也透露,旗下代表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在成立初期会做出一个安全垫,之后才开始放大仓位,真正进入“战斗状态”。
另外,沪上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坦言:“公司现在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未来我们希望在市场高点适当减缓发行节奏,替投资人做些择时。因为我们虽然很难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势,但依靠专业素养和常识判断,还是可以感知市场的温度,从而作出相对合理的判断,所以加大自己的募资难度来减小投资人的亏钱概率,是我后续最想做的事情。”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