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成为一些城市轨道线路开通的“大年”,全国重点城市轨道运营里程排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其中,2021年12月31日,北京9条(段)地铁新线开通,开通线路条段数历年最多,全市轨道路网里程由727公里增至780余公里,车站数量由428座增至450余座。
1月6日,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号发布了《2021年12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北京成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条数最多的城市,达到27条。
但从总的运营里程来看,目前排名位于前列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深圳、南京、重庆、杭州和青岛。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部公布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统计口径,除了作为主体的地铁之外,还包括了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有轨电车线路(不包括与社会车辆完全混行的传统电车),与一些城市自身披露的地铁里程数有一定差距。
国际上,一般将通车里程400公里作为世界级地铁城市的准入门槛。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已有7座城市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
相比于地面交通,地铁拥有运量大、时间可控、充分利用空间等优点,可以极大缓解大都市的拥堵等问题。对于现代化城市而言,地铁往往与商业、人口、房价等城市指标紧密相连,尤其是地铁的规划一定程度预示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坊间往往也有着“地铁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
7城轨道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
据交通运输部披露,2021年12月,中国内地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9条,运营里程870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279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0.8亿人次,进站量12.7亿人次。
其中,除了北京同日开通9条(段)新线之外,武汉也于2021年12月26日同时有3条地铁同步开通初期运营,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5.2公里,为历年之最。三条线路齐开通后,武汉实现了轨道交通在全市各区的全覆盖。
据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2010年,武汉轨道交通分担公共交通客流比例仅为2%,2019年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是47%,到2021年已经增长到51%以上。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最新的三条线路开通,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至此,武汉也实现了对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的反超。而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深圳及南京在内,已有7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均已超过了400公里。
从内地城市开通首条地铁的时间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均在2000年之前实现了地铁通车。深圳、南京、武汉和重庆则集中于2004年左右开通地铁,成都和杭州更迟,首条地铁的开通时间分别为2010年和2012年,青岛更是直到2015年才进入地铁时代。
近年来,一些城市都经历过地铁建设、开通的“高歌猛进”期,这也使得城市的地铁里程排行,经常会发生一些变动。
譬如,2020年12月18日,成都5条新线齐发,一次性新增200多公里,运营线路总数达到13条,总里程飙升至558公里,跃升至全国轨交里程“第一方阵”。
杭州从2016年的G20峰会到2022年的亚运会,地铁建设按下了“快进键”,其中,仅在2021年,杭州就迎来了6号线二期、7号线过江段、8号线、9号线一期北段和临平段,市区轨道交通新增里程82公里。杭州相关领导此前曾透露,将在亚运会前形成13条线路、总长度516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
2021年12月30日,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开通,标志着山东首条跨海地铁全线通车运营。作为较迟才开通地铁的城市,青岛可谓“后来居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已经位居第十,超过了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轨交里程“北方第二城”。
从客运量指标来看,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1年12月单月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仍然位居前三,第四则为深圳,其次为成都、武汉、重庆、南京、杭州、长沙,与运营里程数排名并非一一对应。
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城市的新线路是在12月月底才开通,客运量增长尚未来得及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客运量既与轨道线路的密度有关,也取决于城市的人口数量、城区人口数量以及经济体量等。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轨道交通拓展城市边界
针对“大城市病”带来的道路拥堵问题,建立起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之一。除此之外,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也将重塑城市职住关系。
2021年7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车站800米覆盖通勤比重总体平均值为15%。其中,超大城市为26%,轨道交通与职住空间契合度最好的城市是广州,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达到30%。
此外,远距离通勤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尤其明显。在大城市核心区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制约下,很多人会选择住到离工作地点更远的地方。在都市圈化发展的时代,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是重要的都市圈一体化保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口在向城市外围或周边疏解的同时,通过轨道交通保持较高的通勤和出行效率,这对于促进产业带聚合也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进而以城市群带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实施的重大战略。在这样的空间形势中,有必要把城市群、都市圈建立在轨道之上。
其中,广佛交通同城化,为全国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提供了“广佛样板”。
2021年12月28日,开往广州南站的佛山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佛山由此迈向“双地铁”时代,并且,这也是广佛之间的第二条跨城地铁。如果再加上即将开通的广州7号线延长线,广佛双城很快将拥有三条跨城地铁。
在广佛地铁的连通下,广佛同城化特征显著。2021年8月16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2020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报》,其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广州对外出行量增长近50%,与湾区城市的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达到294万人次/日,其中与佛山、东莞分别占60%、16%。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广佛之间的通勤人口中,住广州就业佛山约占40%,住佛山就业广州占60%,双向通勤特征明显,并非简单的居住蔓延带来的单向吸引模式。
除了广佛,其他也有城市在修建市内地铁时,谋求与周边区域的连通。
2021年12月,南京地铁S6号线(又称宁句城际轨道)正式通车。据江苏本地媒体报道,新通车的宁句城际打破行政边界,首次在江苏省内构建了跨市域的市域郊轨道层次,并且向上与城际线路在句容高铁站融合,向下与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公交等在马群枢纽衔接,弥补了南京都市圈东部市域郊轨道层级的缺失。
根据此前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将有望纳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对于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而言,当市域内乃至跨市地铁足够发达的时候,城市的实质边界也得到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