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近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中国金融》撰文称,人民银行已完成第一阶段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如果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企业不进行低碳转型,在压力情景下,企业的还款能力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刘桂平提出,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架构,将气候风险纳入公司战略和偏好管理。金融体系要做好气候风险管理,用好压力测试这个气候风险“监测器”和“仪表盘”,合理把握“立”与“破”的节奏和力度,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支持实体经济平稳、有序转型,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目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管理部门普遍通过开展压力测试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我国金融体系也正以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为抓手,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2021年8月-11 月,人民银行组织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评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转型对银行体系的潜在影响,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今年2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门开设了“ 探索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专栏。据专栏介绍,2021年,人民银行组织全国23家主要银行开展第一阶段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参试银行包括2家开发性/政策性银行,6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
23家主要银行通过压力测试
据央行介绍,本轮测试针对火电、钢铁、水泥三个高碳行业,重点对三个行业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参考生态环境部关于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的界定标准),考察碳排放成本上升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对参试银行持有的相关信贷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由于23家参试全国性银行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贷款占其全部贷款比重不高,因此其整体资本充足率在三种压力情景下均能满足监管要求。
截至2020年末,参试银行拨备覆盖率 222.56%,贷款拨备率 3.22%, 资本充足率 14.89%。到2030年,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压力情景下,23家主要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下降至 14.57%、14.42%和 14.27%,高于监管要求。
“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是气候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刘桂平介绍,气候风险具有长期性、全局性、结构性等特征,一些传统的风险监测分析方法难以适用,因此具有前瞻性的压力测试在气候风险管理中尤为重要。从测试对象看,参试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个别经济体还覆盖保险机构和养老基金。测试的目标行业一般为高碳行业或全部行业。从测试风险类型看,绝大多数经济体着重分析转型风险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影响,部分经济体还分析转型风险对市场风险的影响,或物理风险对承保风险的影响从测试时间期限看,多数经济体评估的时间期限为30年,以反映气候风险的长期性。
刘桂平表示,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气候风险管理架构,将气候风险纳入公司战略和偏好管理。一是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评估气候风险对金融机构业务的中长期潜在影响。二是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三道防线”职责分工,将气候风险因素融入风险管理全过程。三是将气候风险纳入投融资业务全流程,加强投融资分类管理。四是丰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实践,前瞻性指导投融资结构调整和风险防控。
转型金融成高碳行业转型升级的“稳定器”
绿色金融需防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介绍,绿色金融体系有两个功能,一方面是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防范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
据马骏介绍,气候风险可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风险,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对财产的损害,例如台风、洪水、干旱、极端高温天气和森林火灾等。目前已有巨灾模型等金融产品来应对这一物理风险。
另一类需要关注的风险是转型风险。马骏认为,在未来三十多年中,所有高碳产业、高碳企业都将面临转型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减碳,金融机构所做投资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金融风险,比如银行坏账、股权估值大幅下降等。相较于欧洲金融机构,许多中国金融机构对高碳资产的风险敞口会更高一些,我国更需要有一套方法和工具来防范气候相关的风险。
转型金融被视为高碳行业转型升级的“稳定器”。
刘桂平表示,金融体系在管理气候风险、发展绿色金融的同时,要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传统高碳行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现状,正确看待碳排放密集型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和资产项目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需求。在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加快确立转型金融标准,明确符合转型特征的活动分类及其技术指标,鼓励金融机构设计推出更加丰富的转型金融工具,加大对传统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实现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
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金融管理部门普遍通过开展压力测试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据了解,目前工商银行董事会已经批准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稳定理事会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成员、中国工商银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暨气候风险工作组首席专家刘瑞霞介绍,工商银行已建立气候风险数据库,顶层应用层包括碳排放统计和监测、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等。同时,将气候风险纳入智能化风控体系,为气候风险的全流程管理提供系统化支持;并参考国际经验构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体系;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对金融企业来说需要做到企业层面,因为整体行业不会全部违约,而是某个企业违约,所以要弄清企业层面的转型路径影响以及财务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