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药物问题一直牵动人心。除了积极研发新药外,筛选老药新用也成为应对疫情的新路径。
今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于文强教授团队,联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团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单飞主任团队等,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发现新冠患者体内透明质酸升高与新冠病程进展的相关性,并找到了一种通过抑制透明质酸合成进而阻断新冠进展的口服药物——羟甲香豆素,并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该口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成果3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据悉,这是该联合团队继今年2月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电子生物医学》)上发表新冠关键致病因子“人也序列”激活透明质酸合成酶基因并诱导透明质酸积累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据于文强教授介绍,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最主要的特征是不断变异,因此,新冠病毒突变株不断涌现。要战胜新冠病毒,针对新冠病毒本身的药物研发必须跑赢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进而阻断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这需要搞清楚不同新冠病毒突变株致病的关键分子,并针对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研发出可以应对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药物。
该团队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发现新冠患者体内透明质酸升高与新冠病程进展的相关性,并找到了一种通过抑制透明质酸合成进而阻断新冠进展的口服药物——羟甲香豆素,并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该口服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透明质酸监测可助力新冠患者“分层”
近日,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因此科学评估新冠患者病情的进展成了公众迫切关心的问题。
对此,卢洪洲教授介绍,肺部毛玻璃样病变是新冠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此前联合团队的研究提示肺部毛玻璃样病变可能由透明质酸在肺部的累积导致。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120名新冠患者肺部损伤的质量和体积,证实了透明质酸与肺部毛玻璃样病变的初始形成有关。
为了进一步阐明透明质酸与新冠临床症状的关系,联合团队分析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158名新冠患者的透明质酸与典型的新冠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发现在健康人和轻型新冠患者中,血浆透明质酸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一旦进展到重型,血浆透明质酸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证实血浆透明质酸水平与新冠重症进展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鉴于血浆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是临床检验科肝纤四项的常规检测项目,在临床开展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也不需要添加任何仪器设备,因此,卢洪洲教授强烈推荐新冠感染者开展血浆透明质酸的监测,不仅为科学精准地判断新冠患者病情进展保驾护航,同时也为新冠感染者的分流和分层就诊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透明质酸也叫玻尿酸,吸水能力极强,是当今美容界的宠儿,但却是新冠病毒致病的罪魁祸首,新冠患者血浆透明质酸的升高、淋巴细胞降低和肺部磨玻璃病变等临床症状与透明质酸密切相关。”卢洪洲称。
临床试验显示“羟甲香豆素”效果良好
值得关注的是,该联合团队继今年2月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电子生物医学》)上发表论文显示,新冠关键致病因子“人也序列”(HIS基因序列)激活透明质酸合成酶基因并诱导透明质酸积累。
据悉,该研究团队曾招募137名新冠患者,首先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存在5段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序列,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人也序列”。于文强表示,基因序列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密码,我们在研究中惊奇地发现,新冠病毒竟然与人类有着“共同密码”(完全相同的序列),于是将其命名为“人也序列”。
2021年9月,在“NamiRNA、透明质酸与新冠肺炎治疗新策略研讨会暨羟甲香豆素在新冠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推介会”上,于文强指出,新冠致病的罪魁祸首或为HIS基因序列。于文强指出,HIS能够激活透明质酸的合成酶,引起透明质酸增加。透明质酸又名玻尿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分为大分子和小分子,小分子是重要的炎性介质。“携带HIS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和人类基因中HIS共同作用,这可能是引起‘炎症因子风暴’的重要原因。”
于文强教授指出,在前期新冠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透明质酸的水平与新冠病情进展存在相关性,于是团队希望寻找一种可抑制透明质酸合成并阻断新冠进展的药物,经过细致的搜索,终于找到了一款药物——羟甲香豆素。羟甲香豆素并不新,而是一款国内用来治疗胆结石的药物,药理毒性低,可口服,安全性极高。
为了进一步评估羟甲香豆素是否可以有效地缓解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团队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招募了144名新冠患者,其中94名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另50名患者采取常规的新冠治疗策略。对于所有住院小于14天的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后肺部损伤显著改善;对于住院14到28天的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组的肺部损伤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于住院28~35天的患者,口服羟甲香豆素患者肺部病变改善比例为86%,对照组中仅为45%。总体来看,口服羟甲香豆素的患者中有89%出现肺部病变消退,而对照组中只有42%。单飞主任进一步表示,CT结果也证实,与对照组相比,口服羟甲香豆素后新冠患者肺部病变明显改善。
羟甲香豆素“老药新用”效果良好,为缓和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带来新的希望。卢洪洲教授表示,正在积极联络香港地区以及海外,筹划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检验该口服药物的有效性,为新冠的治疗和常态化防控提供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