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周报(第34期)|多地发布惠企纾困政策,广州开发区为1500家企业出具科创初测报告

2022年03月28日 20: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子健,索寒蕾
深圳把降成本作为政策实施的重要发力点,围绕房屋租金减免、减轻水电气费用负担、疫情消杀补贴、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预计将为全市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

时政要闻

  • 商务部:持续为中小微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3月24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议表示,从近期对部分地方的调研情况看,中小微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履约仍面临一定压力。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实际困难,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支持政策,协同发力,靠前发力,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防风险、降成本、增活力,积极应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影响。

例如,在防风险方面,商务部与中信保公司联合印发工作通知,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扩大信保覆盖面,降低投保成本,优化理赔追偿,升级资信服务。

在降成本方面,商务部与税务总局等部门密切协作,推动持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优化退税服务,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在增活力方面,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近期,商务部印发了《关于用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通知》,鼓励各地用好服贸基金等直接融资手段,推动金融信保机构与服贸基金合作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缓解外向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在以下几方面持续为中小微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一是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方,落实好今年1月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二是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减税降费等措施落实到位,继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支持外贸企业稳定发展。三是指导企业推动进口多元化,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原材料贸易渠道。

商务部将多措并举,以政策的确定性帮助外贸企业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助力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地方行动

  • 广东:32条措施促工业经济发展,精准纾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外公布《广东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通过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行动方案》提出八项行动32条措施。其中,减税降费、融资促进、保供稳价、投资提振、资源要素保障五项行动23条措施,对照国家《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进行细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消费带动、企业提质增效三项行动9条措施,是结合广东省实际增加的政策内容。《行动方案》与上月出台的广东省中小企业纾困政策错位互补。

《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减税降费行动,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同时,今年广东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等“六税两费”的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在降低企业社保负担方面,今年广东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在2022年度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

此外,今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

实施融资促进行动,加强信贷政策评估督导,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今年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落实煤电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政策,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行动方案》在投资提振行动中提出,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推进实施产业链“集群式”招商。对符合条件的年实际外资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制造业新设项目、超过3000万美元的制造业增资项目,省财政按其当年实际外资金额不低于2%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1亿元。

支持光伏、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带动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链投资。今年推动85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力争今年推动建设5G基站超3万座,推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 广东:2021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8%

3月22日,2022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工作部署及重点工作推进视频会议在广州召开。

2021年,广东省知识产权系统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动知识产权质量提升,推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运用,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水平。在首次中央对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在全国“双打”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一档次,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

2021年,广东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保护发展、商标品牌发展指数均居全国第一;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273家,高价值发明专利授权、战略性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注册量、PCT专利和马德里商标国际申请量、中国专利奖获奖量均居全国第一;建成13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保护机构、15家省维权援助分中心、9家市县级维权援助机构和181个工作站,指导多家企业在海外诉讼获胜;发布40万件专利估值研究报告,发行13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和全国首支商标证券化产品,专利商标质押金额增长33%,地理标志质押融资实现破冰,专利转让许可活跃度和知识产权金融化指数居全国第一;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8%;出台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体系建设方案,建设省级智能化平台和17家国家级公共服务网点,实现骨干机构、服务窗口全省覆盖,推动“一窗通办”“一站式办理”和“掌上办”;在粤港澳大湾区创设12个香港知识产权问询点。

会议提出,2022年,全省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强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产业竞争力提升;推动知识产权高水平创造,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强化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全力打造“知产融合”创新生态;优化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让创新成果更好惠企便民;统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和国际合作,着力服务好重大国家战略和双循环发展大局。

  • 上海:依托“一网通办”推进政策和服务精准找人

3月22日,上海印发《依托“一网通办”加快推进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工作方案》,旨在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实现政策和服务精准找人。企业和群众全程无需主动提出申请,无需填写申请表、提交申请材料,即可享受政策和服务。

方案提出,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要求必须通过依申请方式办理,且不对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群众直接兑现有关政策,提供有关服务。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有申请环节的,自动生成申请表和申请材料,依托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企业和群众确认申领意愿后,即可享受有关政策和服务,免去申请环节的表格填报和材料提交。

上海将依托“随申码”识别用户身份,推进老年人、残疾人、烈属、学生等群体在相关场景的优待“免申即享”。

上海将分层分级梳理各类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重点梳理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业务牵头部门对拟推进的“免申即享”项目梳理业务规则,并提出明确的数据需求。对“免申即享”项目提出的数据需求,原则上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禁止的,数据责任部门不得拒绝数据归集。数据责任部门按照有关规范,及时将数据归集至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并确保归集的数据全面、及时、可用,符合质量要求。数据管理部门根据业务牵头部门提供的业务规则,依托自然人、法人综合库和亲属关系库、婚姻库、地址库等相关主题库、专题库的数据支撑,进行大数据治理分析,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将“免申即享”相关数据规范接入“一网通办”平台,形成管理闭环。

  • 重庆:加强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等立法调查研究

3月22日,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统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法治保障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强化营商环境领域重点立法、保障创新试点于法有据、消除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壁垒、深入开展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拓宽市场主体参与政策制定渠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等15项重点任务。

具体来看,重庆将重点围绕企业关注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领域,加强立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优化营商环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进相关领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立改废释。加快推进反不正当竞争、专利促进与保护、中小企业促进、地方金融、开发区、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等重点项目,加大营商环境制度供给。

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服务乡村企业的法律服务活动,帮助企业防范经营中的各类风险,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惠企惠民政策落实。强化公证服务产品研发,探索公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破产清算、电子证据存管、金融服务、数字资产交易等新型业务,推动公证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开通涉企司法鉴定服务优先办理绿色通道,鼓励引导鉴定机构优先受理涉企司法鉴定事项,压缩鉴定时限,提供优质服务;对困难企业和个人提供线上咨询、上门服务和鉴定援助。

  • 深圳:发布惠企纾困“三十条”,减负超750亿元

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把降成本作为政策实施的重要发力点,围绕房屋租金减免、减轻水电气费用负担、疫情消杀补贴、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助企纾困,这些政策措施预计将为全市市场主体减负超750亿元。

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共八部分30条,第一部分是10条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第二至七部分分别对工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文体旅游业、交通运输及物流业、民办幼儿园等行业领域提出更具体细化有针对性的纾困措施,第八部分为提高企业服务水平的措施,30条措施精准直达、务实管用。

通过“三减三补一支持”,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成本,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享受。“三减”即减税费、减社保及公积金、减房租。其中,减税费包括顶格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六税两费”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纳税申报即可享受;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纳税人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补”即补贴失业保险、补贴水电气成本、补贴防疫消杀支出。“一支持”即金融支持,包括推动金融机构推出抗疫贷、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等。

通过“一降两扩”,为工业制造纾困。即降低制造业税费负担,支持企业扩大排产、扩大工业投资。

通过“一降一助”,为餐饮业纾困。“一降”即降低平台经济参与者经营成本,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经营困难的餐饮商户实施特惠扶持政策,无偿开展数字化代运营服务。“一助”即助力餐饮行业加快复苏,大力推广自提、外卖、无接触配送方式,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餐饮街区,培育一批网红街区和店铺。

通过“一扩一提振”,为批发零售业纾困。“一扩”即支持扩产增效,鼓励批发零售企业扩大市场、挖潜增效,帮助重点“菜篮子”经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加强产销对接。“一提振”即提振消费需求,对企业在电商平台实际支出的开店费用、运营费用、推广费用给予10%的补助。在大型电商平台设立“深圳专区”,安排5亿元资金发放消费券。

通过“一退一补一支持”,为文体旅游业纾困。通过“两补一减一支持”,帮助交通运输及物流业稳定经营。通过“一补一免”,帮助民办幼儿园渡过疫情难关。

此外,为了方便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享受此次出台的惠企30条,将配套在深i企平台快速开发上线纾困解难专区。在专区将努力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努力实现政策集中汇聚,让企业找得到;二是努力实现政策轻松解读,让企业看得懂;三是努力实现政策一键申请。

典型案例

  • 河南:破产案件收回债务所需时间争取缩短为1.2年

3月22日,河南省制发《河南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

方案提出2022年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各项指标在2021年基础上提升5%以上。其中:办理建筑许可、市场监管、纳税、获得信贷等4项指标提升10%以上;办理破产、执行合同、知识产权、保护中小投资者、包容普惠创新等5项指标提升20%以上。

方案要求从提高政务服务事项便利度、提高数据共享服务能力等方面着手。2022年底前实现全省各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接尽接”,同一事项异地可办、“全豫通办”;实现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颁发或代替实体证照颁发;咨询投诉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到100%。

在企业用工及创业就业保障方面,河南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费率,将原定执行至2021年4月30日的失业保险总费率1%的政策延长一年;做好创业担保贷款精准帮扶,力争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0亿元。

方案对法治服务保障水平定下明确目标:2022年底前,破产案件收回债务所需时间缩短为1.2年,收回债务所需成本减低至25%,债权回收率达到35%。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达到94%。2022年底,解决商业纠纷平均用时降低到145天以下,解决商业纠纷成本占索赔额的平均值降低到1.4%以下,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提升到82分以上。

方案提出,充分发挥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增信分险和引领作用,到2022年底支小支农业务规模达到80%以上,对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升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推动各地政府按照“减量提质”要求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源整合。

  • 浙江:对资质资格类行政审批权进行大数据监督

日前,“浙建资质审批监管在线(资质清爽办)”上线,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对资质资格类行政审批公权力进行大数据监督,推动公权力规范有序、阳光高效运行。

据介绍,该系统以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为小切口开发,强化审批事前、事中、事后的嵌入式监管和跨部门大数据碰撞,从而实现资质资格核准的“全场景统盘谋划、全流程留痕追溯、全人员监管覆盖、全要素管控跟踪”,让审批服务更加高效规范、资质审批更加好办易办、政务服务更加廉洁清爽。2021年省建设厅共办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和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方面事项58万件,其中智能化办件占比97.4%。

经过前期测试,“资质清爽办”第一批共33条预警规则已具备上线运行条件,包括“审核信息超过15个工作日”“人员频繁变更备案”等。

截至目前,“资质清爽办”已涵盖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涉及近3万家建设工程企业、60余万名建设行业专业人员。浙江省将加快第二批17条预警规则的功能改造,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上线并实现全省贯通。

  • 广州:开展市场主体智慧认领试点

广州市持续推进智慧监管、推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今年3月初选取市场主体数较多的天河、白云和荔湾区开展“市场主体智慧认领”试点,以进一步提高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认领及时性、精准性,深化属地监管责任,筑牢市场监管“桥头堡”。

此前,广州市先后在荔湾区、白云区开展“市场主体自动认领”工作研究探索,总结形成“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电子地图”的“市场主体智慧认领”模式。据介绍,该模式能智能分析标准化“四标四实”地址库、商事主体历史认领记录、地址经营异常等地址信息,建立市场主体登记地址智慧认领模型,对所有市场主体登记地址进行实时计算推送,实现市场主体实时自动派发到属地市场监管所,纳入有效监管范围。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广州市市场主体总量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但随之也带来一个问题,按目前工作流程,市场主体登记后,需由市场监管所按登记地址在公共片区人工手动认领到辖区,纳入后续属地监管范围,存在人力资源投入多、效率低而且存在认领错漏、认领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出现监管缺位和履职风险。

“市场主体智慧认领”新模式,可实现登记到监管的无缝衔接,做到底数清、责任明,有效解决监管缺位等问题,提升基层部门履职能力,全面推动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动态无缝隙监管。

  • 广州开发区:为1500余家企业出具科创属性初测报告

近日,广州开发区完成区内1500多家培育企业的科创属性剖析,并为每家培育企业出具1份科创属性初测报告,助力相关企业提升创新实力、在科创板上市谋得先机。

这是广州开发区第三期“知识产权助力科创企业上市”工程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助力科创企业上市”工程旨在为区内拟上市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把脉治疗”服务,对标科创板上市知识产权要求,为企业挖亮点、找差距、查问题、避风险和做规划。

2021年10月,第三期工程正式启动,朝着“受惠面更广+资源更丰富+内容更精准”的2.0版本迭代演进。服务受惠面更广,从原来从辅导20家左右拟上市科创企业,扩张至服务1000家以上培育企业、100家潜力企业、40家以上重点企业;服务资源更丰富,从原来的3家辅导机构,到征集10家以上在各专业领域水平领先的服务机构,争取全方位覆盖科创板定位的各行业领域,企业可选择在相关行业领域专业度更强的机构提供服务;服务内容更精准,召开项目座谈会、项目服务征询会,并开展大量调研,聚焦企业反映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制定更为精准的服务措施、更为丰富的服务手段,更大程度提升企业获得感。

与前两期的精准服务路线相比,第三期工程开辟出了一条“普惠化”的新路。据介绍,此次服务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为底层数据,删减没有公开发明专利的企业、已上市企业、参与过一二期工程的企业等,再结合主动报名参与项目的企业、上市苗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名单,一共筛选出1504家培育企业,基于企业的公开数据,特别是知识产权数据,对1504家企业进行科创属性初筛,并为每1家企业出具1份《科创属性评价报告》。

据介绍,该式报告参照《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并基于多维数据资源优势,沿着企业行业赛道、融资进展、创新评级、创新投入、知识产权资产等维度客观刻画企业科创属性基本面,围绕企业技术合作、专利转让许可、无效诉讼、竞争态势、研发体系、人员流动、内控管理等情况进行风险诊断,并统计分析企业行业赛道内科创板问询现状、问询特色、问询重点等,指导企业及早规划和启动包括内控制度完善、专利布局规划、核心专利挖掘、侵权风险评估等在内的相关工作。

在推进相关工作过程中,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沉淀相关经验,如科创企业上市评价机制、科创企业上市知识产权工作指引、拟上市科创企业分级管理体系等,形成标准化“黄埔方案”。

接下来,广州开发区将结合科创属性初测报告结果,依据排名靠前、企业意愿等原则确定100家潜力企业名单,为其提供服务机构对接、一对一知识产权诊断和专题培训等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在发展上市资本中扬优势、补短板,加速迈过IP门槛顺利闯关IPO。

国家营商环境报告指标展示之获得用水用气

获得用水用气,主要衡量参评城市的企业首次获得供水、燃气所需经历的政府审批和外部办事流程,包括办理环节、办理时间、成本费用,以及参评城市的用水用气价格情况、用水用气报装便利化水平等情况。

  • 最佳实践

根据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参评城市进一步精简用水用气报装办理环节,优化内部流程,提升报装服务精细化水平;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线上服务,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业务协同效率。

招标投标指标表现优异及优秀城市

1、优异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大同市、上海市、南京市

无锡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衢州市

厦门市、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许昌市

武汉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

南宁市、重庆市、成都市、西安市、银川市

2、优秀城市

太原市、晋城市、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

常州市、南通市、温州市、舟山市、合肥市

芜湖市、福州市、淄博市、济宁市、郑州市

黄石市、宜昌市、长沙市、岳阳市、东莞市

北海市、贵港市、海口市、德阳市、绵阳市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选取大同、成都、济南、烟台、银川、无锡、许昌、长春、晋中等9个城市典型做法,供各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学习参考借鉴。

  • 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一:优化水电气暖网等公用事业服务

2020年:清理报装过程中的附加审批要件和手续,加快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优化外线施工办理流程,对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路政许可、占掘路许可、物料堆放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探索实行接入工程告知承诺制。

任务要求二:压缩水气办理时间,提高政策透明度

2019年:(1)优化水气报装服务,指导地方落实新修订的《城镇供水服务》《燃气服务导则》等国家标准,将水气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即可办理,2019年年底前将供水新增、扩容改装的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20个、15个工作日以内,将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 16个工作日以内,大幅压减报装、安装费用。(2)供水、供气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不得强迫市场主体接受不合理的服务条件,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

2020年:2020年年底前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纳入线上平台,公开办理标准和费用。

注:该部分内容选自《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报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