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将从三方面发力,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两项再贷款额度合计2400亿元

2022年04月14日 20:4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志锦
内外如何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在近期国常会连续两次提及货币政策后,市场对货币政策下一步的发力方向尤为关注。

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和力度。

4月14日,央行召开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回应相关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从总量、价格、结构三个方面发力。结构方面,央行明确,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两项再贷款额度合计2400亿,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4月6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金融机构让利实体经济、新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类专项再贷款等。

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当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加大,对此既要坚定信心,也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这些新挑战。”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发布会上表示。他还介绍,下一步央行货币政策将从总量、价格、结构三个方面发力:

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在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结构上,抓紧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总量政策主要指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两项工具。当前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降准降息来应对。但恰值美联储加息缩表,降准降息将加剧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与上年末大致持平。我国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总的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孙国峰表示。

孙国峰续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关于货币政策的内外协调,近年来备受关注。央行行长易纲2018年12月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讲座上阐述称,全球化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可避免要承担内外政策协调的“两难”。在此过程中,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兼顾国际经济协调。当时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中,中国央行“以我为主”并未跟随美联储加息,相应地人民币汇率承受了贬值压力。

“对于降准的必要性无需怀疑。当前三重压力仍在,而新挑战在于全球大宗商品飙升,美联储加息节奏有可能加快,国内疫情局部爆发,增长和就业出现较大压力。3-4月是开工旺季和信贷投放高点,流动性消耗预计加大,是降准的关键窗口期。”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表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9年以来,降准一般由总理在国常会或其他场合明确“预告”,其表述通常比较直接,如“适时降准”、“综合运用降准”、“进一步实施降准”等,然后当周周五宣布降准措施。考虑到当前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及降准仍有空间,市场预计本周央行或宣布降准措施。

张继强表示,当前降息面临的主要是外部制约,美联储加息缩表节奏较快,中美利差已经局部倒挂,而且目前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实体资产负债表衰退,降息作为价格型工具,实际效果相对有限,但不能完全排除。

再贷款“先贷后借”

价格方面,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介绍,一季度央行持续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潜力,带动一年期LPR和五年期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5个基点,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2年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

简言之,LPR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目前MLF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体系向央行融入中期基础货币的平均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分析来看,如未来MLF降息,则将直接带动LPR及贷款利率下行;如降准,则LPR的变动尚不确定。

结构方面,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无法有效调整经济结构,但近年来中国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推陈出新:从抵押补充贷款PSL到央行票据互换(CBS),再到这两年火热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等。

其中,再贷款是较为重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是市场较为熟悉的两类再贷款。

孙国峰介绍,2022年以来支农支小再贷款效果良好,撬动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截至3月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达到1.85万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5161亿元,同比增加739亿元;支小再贷款13315亿元,同比增加4020亿元。

4月6日的国常会指出,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央行此次发布会介绍了相关细节。

据介绍,两项专项再贷款采用“先贷后借”的机制。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先向企业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再向人民银行申领再贷款资金,该模式将再贷款审批关口前移,实现了对重点领域的精准滴灌。

据孙国峰介绍,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企业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向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在操作上支持范围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该项再贷款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

至于普惠养老再贷款,孙国峰表示,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向普惠性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面向普通人群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五个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

据介绍,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