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是一体两面的过程

2022年04月24日 21:5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边万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资本项目开放并非放任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过程,而是以市场化的宏微观审慎管理政策替代行政管制手段的过程。”4月24日,丝路基金董事长朱隽在《2022·CF40中国金融改革报告:金融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发布会上如是说。

朱隽在发布分报告《资本项目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教训研究》时表示,近年来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明显提升,表现为资本和货币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衍生品交易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其他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

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应有的目标

根据分报告的概念定义,资本项目开放指解除对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各类交易的限制,国际上并无判断资本项目开放程度的统一标准,并且资本项目开放并不代表对资本项目下的交易不进行管理。国际货币指在货币发行国国境外仍被广泛使用的货币,其中被主要国家普遍纳入外汇储备的佼佼者则称为国际储备货币。

朱隽表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应有的目标。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资本项目开放并不意味着该国货币必然成为国际货币,但货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对资本项目开放的要求也会越高。”

从资本项目开放的国际经验看,在宏观经济稳健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较易成功,如果被迫因宏观经济状况恶化而开放,则需付出惨重代价;和货币国际化一样,成功开放资本项目要求一国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到位,并具有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完善的金融监管是开放资本项目的重要前提条件;资本流动管理措施效力递减,治标不治本;应重视衍生品市场分散和防范风险的作用;资本项目开放并无固定的模式和次序。

朱隽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同一过程,继续稳妥推进高质量的资本项目开放就是现阶段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有力抓手。”资本项目开放不足正是当前抑制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指出,在实现高质量资本项目开放等的假设下,人民币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比例应可提升至10%左右,而非目前的2.78%。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已位列全球次席,然而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仅占我国债券总量的3%左右,不仅显著低千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也低千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水平(10%到30%左右)

资本项目开放并非放任资本完全自由流动

分报告表示,下一阶段,我国应抓紧推动关键领域的资本项目开放。具体来看,实现从通道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转变,解决金融市场开放碎片化的问题,形成全市场统一的开放制度;完善境外机构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债的制度,提高募集资金使用的便利性和规范性,并适时建立境外优质企业境内上市制度;扩大衍生品投资者范围和可投资产品种类;逐步满足境内个人投资国际资本市场的需求;建立高效、便利的直接投资制度,完善直接投资的法规体系;解决我国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打造良好的、具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朱隽指出,“需要强调的是,资本项目开放并非放任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过程,而是以市场化的宏微观审慎管理政策替代行政管制手段的过程。”

朱隽进一步表示,在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我国应同步完善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高逆周期措施效率,实现对资本流动波动风险的市场化调控;应着力提升微观监管的能力,并为必要时采取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做好准备;还要进一步发挥金融稳定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加强监管部门协调,避免监管交叉、真空或监管套利;坚持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推动资本项目开放的过程平稳、顺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