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金融数据和实际调研情况看,我国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有加剧的趋势。这是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与目前宏观政策有关。应高度重视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采取切实的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预期,激发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尽管2022年一季度我国金融数据总体表现较好,但其中的隐忧需要关注。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万亿元,其中企业贷款新增2.48万亿元,同比多增8800亿元,但从结构看仍然存在问题。在企业贷款增量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分别新增8089亿元和318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4341亿元和4712亿元。也就是说,企业贷款同比多增主要来自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冲量。相比之下,反映企业预期和信心的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3448亿元,同比仅多增148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与此同时,3月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3848亿元、3735亿元,同比分别少增1394亿元和2504亿元,全面弱于去年同期。由此可见,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的信贷需求,都呈现出收缩态势。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4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相比3月下降2.1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继续回落。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显示出目前实体经济收缩进一步加快。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对31个省份、18个行业的小微企业进行调查,其发布的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显示,一季度57%的小微企业市场销量有所下降,其中27%的小微企业销量大幅减少,较去年四季度增加近12%;62%的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有所缩减,仅9.4%的小微企业营业收入正增长。
一段时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开始显现,目前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政治方面,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石油、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一季度,我国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进口均价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56.1%、37.4%和78%。受此影响,相关行业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一轮明显上涨,加重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由于国际局势紧张,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叠加海运成本维持高位运行,导致部分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出口减少、订单下滑。
经济方面,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开启加息周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体而言,从三个方面对我国产生影响:美国持续加息缩小中美两国利差,可能导致我国资本外流;加息和缩表将可能加大美股调整,进而加剧我国资本市场波动;美国如果加速紧缩进程将使全球金融市场巨幅动荡,将可能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近期来,我国股市单边下跌,直接融资功能萎缩,投资者信心低迷,影响企业和居民预期。
从内部环境看,主要疫情反复和政策收紧两个方面带来的冲击。疫情方面,今年年初以来,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状态,上海等经济中心城市进行较长时间的静态管理,多数企业处于停工状态,对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冲击;部分地方采取过于严格的防控措施,导致市场分割、物流不畅,企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居民工作不稳、收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主体对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持续下降。
政策方面,部分行业和企业受政策调整影响,信贷需求被抑制,难以释放。如去年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融资“三条红线”之下,正常融资需求无法满足;个人住房贷款受“窗口指导”,出现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等现象。虽然今年房地产金融政策有所调整,但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恢复。一部分产能过剩和“三高”行业虽有较为旺盛的融资需求,但受到宏观政策约束,金融机构难以进行有效投放,呈现出结构性的信贷需求不足。
从客观情况看,非金融企业由于过去一段时间内扩张较快,部分企业杠杠率已经处于高位,继续增加负债的空间不大。在疫情蔓延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冲击之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对扩大信贷投放态度谨慎,导致出现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存的现象。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需求严重不足进而出现“信贷塌方”,将可能影响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和社会大局稳定。下一步,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尽快扭转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加剧的趋势。
第一,统筹平衡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尽快降低疫情防控给经济和民生带来的过大冲击。要按照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适时灵活地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杜绝擅自关闭公路入口、违法设置市场准入、不顾民生需求“一刀切”等不合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宏观政策超常规充足发力,走在市场曲线之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当前市场情绪十分低迷,市场主体信心严重受损。应及时果断采取更坚决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从货币政策看,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继续适时实施降准降息,更好地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三,保持政策稳定性,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加强市场沟通,引导市场预期,提振信心,激发需求。“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通过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持续调整,产生叠加效应,恢复和增强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和信心,激发市场投资需求,提振居民消费需求。新政策出台或原政策调整之前,应进行充分沟通;释放政策信号应有充分的政策措施与之配套。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适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适度调整信贷制度与流程,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需求,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费让利、纾困解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