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侯潇怡 深圳报道 受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4月下旬开始贬值,半个月时间,贬值幅度接近5%。从其影响看,人民币汇率下行虽整体利好出口,在近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也增加了外贸企业的汇率波动风险,考验其应对能力,或对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而在当前汇率波动风险整体上行的市场环境下,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优势日渐凸显。深圳市朗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金融中心总监张阳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外贸型供应链企业,汇率波动对其利润的直接影响可高达20%-30%。
“最早公司全部使用外币结算,受到汇率波动影响很大。最直观的体现是季度财务报表,我们经常发现这个季度在汇率上赚了钱,下个季度就在汇率上亏了钱。因此企业不知道怎么规划报表,也不知道如何申报税务。随着近年来深圳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的推进,朗华和客户切切实实感受到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便利,使用人民币结算意愿不断提升,目前人民币结算占比已提升至50%左右,企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也明显减少。”张阳锦指出。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迅猛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其带来的贸易投资的便利化。”一位外资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
作为连续29年在外贸出口额居首的内地城市,在深圳,诸如朗华这样受到汇率波动扰动的外贸企业还有太多。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度调研走访了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与多家银行和外贸企业。市场普遍反馈,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跨境人民币结算成为趋势,而除了国力因素,近年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高增长,相当程度上也得益于真真切切的政策红利,境内外企业都感受到,跨境人民币结算能够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跨境资金的使用效率,使用人民币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
而开放和便利的背后愈发考验监管智慧。
自2009年国常会决定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深圳是首批试点城市之一。2019年11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落地探索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进一步提升跨境人民币结算开放和便利水平。
试点两年多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深圳共有18家银行、643家企业参与试点,累计试点金额1669.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并已探索出一条充分发挥银行自律机制、由银行主导制定优质企业名单的监管思路,实践成果显示,其正向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成果斐然。
从事前审查到事后监管 效率提升80% 至今无一例失信
2020年9月,央行等部委发文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支持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近年来,跨境人民币便利化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全国多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显著增长,便利化试点业务规模也呈数倍增幅。
整体来看,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方案,虽然各地政策表述稍有区别,但整体思路一致,即鼓励银行对守法自律、实体经营的优质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凭优质企业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为优质企业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无需事前、逐笔提交交易真实性证明材料。
建行深圳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杨树指出,资金的跨境结算不同于境内结算,政策性更强、合规管理的要求更高,尤其强调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一般来说比境内贸易流程要长。在便利化措施出台前,根据展业要求,银行需要审核的材料和内容较为繁琐。比如办理对外付款业务需逐一审核汇款申请书、合同或发票、报关单等众多交易背景材料,还要对主要交易内容进行一一核对,平均一笔对外付汇业务需要提交约30份单证,大概要耗时30分钟。便利化措施实施后,企业只需要提交一份材料,耗时只需要5分钟,时间比之前缩短了80%以上,这样累计来看为企业节省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是非常可观的。
便利化之下,监管如何平衡开放与风险,如何在创新中守住底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因为对有资质参与便利化试点的企业实施名单化准入管理,为了更好把控风险,不少省市采用的是监管主导优质企业名单模式,而深圳的监管思路却是由银行主导名单,颇具启示性。
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跨境办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深圳没有采取监管主导优质企业名单的模式,一方面是因为监管主导的名单多数是基于企业本身的合规性,一般大企业居多,但名单内企业未必都有高频度的跨境业务需求,与实际业务适配度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是监管制定准入名单虽然可以便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展业,但对后续拓展平台和名单的动力不大,因此人行深圳中支开始就坚持要由银行自律机制来主导这一业务,这一名单是真正动态的,可以根据业务实际情况随时增减,从实践情况看,其实更加有利于便利化试点的推进。
与市场化程度提升相对,这种监管思路下的挑战也同样存在。前述业务负责人指出,这种模式固然对监管能力提出要求,从实践检验看,现有监管政策已经对风险有了很好的把控。一是对银行的监管和检查定期开展,银行只有达到合规标准,才有试点资格,才能拥有自主审核的权限;二是对银行有自查要求,银行必须做到对名单企业做好监督;三是有足够的大数据如报关、税务等数据核查企业贸易真实性,以确保事后监督核查有效性。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张金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便利化试点最大的转变是将传统的事前审查转为事中、事后监管,银行拥有了更多自主权,但也面临着未知的风险,所以是积极试点推广还是保守畏难,银行面临抉择。但中行作为自律机制牵头行,第一时间转变思路加快业务推动落地。
“达到如今这么高水平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前海自贸区试点时还对企业年收入、与银行合作年限等有设置门槛,2020年放宽至全市便利化时这些硬性条件均已弱化。着重强调企业合规自律、诚实守法,和银行合作长期稳定,以及有长期稳定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与真正需要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的优质企业匹配度越来越高。银行自律机制的存在也有效保障了流程的规范和名单的合理性。实践两年多来,中行深圳分行在严格遵循定期抽查机制下,20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因为诚信问题被取消资质。也印证了银行对企业的了解、判断是相对合理和有效的,可以较好的实现效率与风险平衡。”张金辉指出。
监管+金融机构+市场三轮驱动 深圳实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新征程
得益于监管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创新高地,人民币跨境业务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25.6%,占深圳市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重达47.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研采访中获悉,深圳人民币跨境业务得以迅猛发展,除了政策红利的助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展业,市场导向的刺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位外资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迅猛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其带来的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使用者而言,只有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他们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最大动力。
对于中国“走出去”企业而言,跨境人民币结算不但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还可以有效规避外贸和国际投融资活动中的汇率波动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主动选择人民币结算代替外币结算。
中建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海龙”)财务总监曾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作为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在港的全资子公司,此前中建海龙公司与香港的业务,一直通过国内港币户接收港币汇入款,在收款时需逐笔提供销售合同、发票及出口报关单等交易背景材料,不仅费时费力,同时资料繁多,容易出错,从而影响入账和结汇的时效性,还会令企业承担一定的汇率波动风险。
“虽然港币结算较繁琐,但长期以来企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结算习惯。今年经过建行深圳分行的大力推介,了解到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后,就有比较强烈的意愿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曾祥指出,“今年初,我公司支持香港抗疫方舱医院的业务就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收款,只需要填写一份《跨境人民币结算收款说明》,即可实时接收香港人民币资金,收到人民币之后可直接用于对外支付各种款项,大大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汇率风险,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经营发展。让我们意识到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的好处。”
据记者了解,近期中建海龙公司启动的项目均已采用人民币结算,“采用人民币结算又快又能避免汇率波动,只要客户愿意配合,未来也都可以采用人民币结算,这是完全的市场化选择。”曾祥表示。
这一份切实的便利好处,尚未覆盖到全部有跨境结算需求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诚如张金辉所言,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的开放进程是一个逐步推进、完善的过程。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随着当前更高水平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政策的实践积累,今年内深圳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
杨树指出,目前跨境结算便利化政策主要遵循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企业越诚信,手续越便利;银行越合规,审核越自主”。目前建行深圳分行已经梳理出了一份名单,尚未在目前已进入名单的53家企业之内,但也符合资质的补充企业名单。4月已经对全分行网点进行了线上培训,目的是引导网点针对名单更好更精准的将客户纳入便利化政策覆盖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