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详解Vision Deal上市征途:专业投资者认购热情超预期 香港SPAC或迎来“买方市场”

2022年06月11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植

又一家SPAC登陆港交所。

6月10日,由嘉御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卫哲联合DealGlobe易界、Opus创富投行发起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Vision Deal HK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下称“Vision Deal”)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资额约10.01亿港元。

这既是第二家在港股上市的SPAC,也是首家由个人发起主导的香港SPAC。

所谓SPAC,俗称“空白支票公司”,即投资机构先发起一家空壳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市募资,再收购实体企业完成资产注入。相比传统IPO流程,SPAC具有资产注入操作时间短、费用少、流程简单等优势,也成为众多企业“曲线上市”的一条捷径。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购优质企业完成资产注入,SPAC股价有机会“一飞冲天”,为投资者创造丰厚投资回报。

数据显示,共有94名专业投资者参与Vision Deal新股认购,其中24名是专业投资机构,持有Vision Deal所发行的A类股份与上市权证的约75%,前三大认购者分别是AP China基金、海通国际与Glory Assets Al基金,分别持股18.99%、14.59%与12.4%。

卫哲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专业投资者的认购热情高涨,的确出乎他的预期。此前他参加了108场Vision Deal公司募资路演,共有94家专业投资者决定参与认购。

在他看来,这表明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专业投资者正将SPAC作为新的投资避险港,因为在SPAC完成资产注入前,投资者可以通过赎回股票拿回本金与相应利息。

“我也注意到,众多专业投资者同样看好SPAC资产注入后的投资前景。”卫哲告诉记者。按照香港SPAC规则规定,SPAC所收购的企业必须满足赴港IPO条件,且相关企业或给予一定幅度的“让利”以满足快速曲线上市需要,将给投资者带来更高超额回报与投资安全垫。

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剧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专业投资者正将SPAC作为新的投资避险港。视觉中国

Vision Deal招股书显示,这家SPAC将重点关注两类企业完成资产注入,一是专门从事智能汽车技术,二是具备供应链及跨境电商能力,从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中受益的中国优质公司。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拟收购完成资产注入的企业还有更细致的准入门槛。”卫哲告诉记者。针对智能汽车技术企业,他们会优先考虑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具有上游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针对消费类企业,他们则看好供应链驱动(不是营销驱动),且具有产品研发设计创新能力,有能力实现业务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企业。

此外,他还会综合评估Vision Deal在完成资产注入后的流动性问题。

“我们内部估算过,市值在150亿-300亿港元的港股上市公司股票交易流动性相对较好,因此我们力争Vision Deal在完成资产注入后也能达到类似的市值规模,方便投资者获利退出。”卫哲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SPAC登陆港交所,给越来越多企业提供全新的曲线赴港上市捷径。

一位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目前不少符合港股上市条件的企业都在考虑通过SPAC方式曲线上市。究其原因,一是近期俄乌冲突升级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二级市场投资风险偏好持续下降,令企业IPO进程放缓,令不少企业考虑改走SPAC快速上市;二是SPAC可以在资产收购注入过程通过某些创新方式,方便企业家与股东方更好地管理自身持股投资策略。

多位投行人士指出,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考虑改走SPAC快速上市,未来一段时间香港SPAC或处于“买方市场”,有助于SPAC发起人择优遴选企业创造更高回报。

“这背后,是香港SPAC发展历程或许与美国SPAC截然不同——相比之下,美国SPAC更像是大众超市(众多初创期企业可以通过SPAC上市),香港SPAC则接近精品超市(只有符合IPO条件的企业才能借道SPAC完成曲线上市),但这恰恰提升了香港SPAC投资的安全边界,有助于这个新兴资本运作模式良性发展。”上述创投机构合伙人指出。

专业投资者看好香港SPAC投资

卫哲告诉记者,相比其他公司希望在上市后成为百年老店,他判断Vision Deal能成为百日快闪店,尽快完成资产收购注入使命,帮助一家优秀企业借助Vision Deal快速登陆港交所。

资料显示,Vision Deal拟在未来18个月内宣布收购目标,并在未来30个月内完成并购与资产注入。

“事实上,我们内部盼望越快越好。”卫哲向记者直言。这也是众多专业投资者高度关注的一大投资热点。

在此前的Vision Deal募资路演环节,卫哲发现众多专业投资者询问最多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既然满足赴港上市条件,为何要选择SPAC这条路径,二是Vision Deal是否储备足够的拟收购项目,更快地推进资产注入进程。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问题背后,反映了SPAC投资的两大风险点,一是时间风险,即SPAC若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资产注入,投资者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法获取资产注入所带来的丰厚回报,只能拿回本金与些许利息,二是经营风险,即SPAC发起人是否有足够能力找到优质企业完成资产注入,确保SPAC不会突然业绩变脸而股价大跌。

“因此我们不会寻找那些陌生的企业项目,而是从此前提供免费咨询的优质企业资源挖掘。”卫哲告诉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服务,他们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与技术研发优势更加熟悉,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赋能措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后者业绩稳健增长。

他坦言,SPAC投资还存在着外部市场风险,但这主要取决于全球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与整个金融市场资本投资风险偏好变化。目前Vision Deal需要做好的,就是遴选优质企业并助力企业业绩稳健发展,将经营风险与时间风险降至最低。

易界DealGlobe创始人兼CEO冯林向记者透露,相比美国SPAC,香港SPAC规则给投资者创造了更高的投资安全垫效应。首先,香港要求SPAC发起人必须具有专业投资背景、本土持牌券商与精品投行,旨在通过后者的专业投资能力与资源储备寻找优质企业完成资产注入,很大程度降低SPAC投资风险;其次,香港还规定专业投资者需达到较高的投资比重,有助于通过专业投资者的眼光,督促SPAC积极寻找优质企业完成资产注入;第三,相比美国SPAC允许大量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曲线上市,香港则要求SPAC所收购的企业必须满足赴港上市条件,从而大幅提升资产注入质量以保障投资安全。

“事实上,为了确保SPAC运作成功,我们将高于企业赴港上市的财务门槛,寻找收购标的。”一位正计划发起香港SPAC的境内大型创投机构副总裁向记者指出。

在他看来,Vision Deal成功登陆港交所并实现超额认购,将很大程度激励更多创投机构纷纷涉足SPAC业务,因为这表明香港二级市场投资机构高度认可具有PE投资背景人士所发起的SPAC。

“更重要的是,创投机构可以通过创设SPAC,自主打通项目投资-退出的新闭环。”他直言。

香港SPAC迈入“买方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Vision Deal等SPAC成功上市,也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考虑通过SPAC方式快速登陆港交所曲线IPO。

普华永道预计,随着港交所制定SPAC上市制度新规则,年内约有10-15家SPAC赴港上市,集资额达到约200亿-300亿港元。

通联数据Datayes则显示,截至5月底,约12家SPAC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事实上,当前赴港上市的SPAC数量,仍无法满足渴望快速赴港上市的企业需求。”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指出。受俄乌冲突升级与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等因素影响,全球资本投资风险偏好有所回落,导致他们打新投资兴趣不如以往,令企业IPO进程被迫大幅放缓。目前,约有200家企业正在排队等待赴港上市,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考虑通过SPAC方式完成快速曲线IPO。

卫哲向记者透露,近期他接触了不少有兴趣借道SPAC快速赴港上市的企业家,发现他们对SPAC方式存在两大顾虑,一是SPAC能否成功上市(目前Vision Deal成功上市已打消他们这项顾虑),二是SPAC模式是否会导致他们不得不稀释大量企业股份,影响他们的企业控制力与股本架构。

“我们内部做过估算,即便将SPAC新发股票与认股权证计算在内,企业可能只需额外稀释1%-2%持股比例,就能借道SPAC曲线快速上市。”他表示。

前述投行人士直言,多数企业家都能接受上述的股权稀释比例,以换取快速上市。因为众多企业需尽早完成上市募资,从而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构筑更强的竞争壁垒。

在他看来,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香港SPAC将呈现“买方市场”,即渴望寻求SPAC快速曲线上市的企业数量远远多于SPAC,令SPAC发起人可以选择优质企业完成资产注入并创造更高资本运作回报。

冯林告诉记者,这也给他们更强的信心酝酿发起更多SPAC。

“若Vision Deal能很好地完成资产注入并创造理想回报,我们将凭借这些SPAC操作经验,尝试发起不同资产注入策略的SPAC。”他指出。

多位投行人士直言,当前香港SPAC环境与美国截然不同——当前美国拥有约600家SPAC,但很多SPAC却找不到优质企业完成资产注入,导致投资者赎回率不断走高,相比而言,香港SPAC“供给”相对较少,令SPAC发起人不愁找不到优质企业完成资产注入,这无形间有助于香港SPAC产业良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正激发越来越多知名创投机构与创投大佬纷纷试水发起SPAC,争相进入这片新的蓝海市场。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