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青岛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7月30日在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根据新的预测,大概在今年或者明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进入负增长,同时印度的人口超过中国,且将来的差距会非常显著。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将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不是周期性的,不是稍纵即逝的,几乎是长期的趋势,新的人口转折点或将带来新的冲击。
蔡昉指出,2010年开始中国劳动人口开始下降,过去十年经历的人口冲击是供给侧的,导致经济潜在增长和实际增长速度下行,我们通过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应对。
蔡昉介绍,我国“七普”总和生育率是1.3,为世界最低之一,显著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1年人口增长率0.3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4.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
蔡昉表示,今年或明年中国人口将到达峰值,随后进入负增长。随着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同时老龄化加深,需求特别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制约。“这标志着传统人口红利无可争辩地消失,必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给经济增长带来始料未及的新冲击。”蔡昉说。
蔡昉表示,人口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变量,人口负增长意味着资源动员的增量减少,人口红利将转向改革红利。来自需求侧的制约将是新的挑战,不仅要稳定和提高潜在增长率,更要关注如何用需求支撑潜在增长能力。
蔡昉表示,未来政策取向应该是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今后十年、二十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让需求侧因素来满足潜在增长率,能够实现潜在增长。
蔡昉认为,应对当前的家庭消费不足、收入不足以及应对长期的需求制约,归根结底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要调整政府作用的结构和方向,要求政府有新的支出。
蔡昉表示,接下来,财政的作用相对于货币政策将会更加重要,财政的支出方向也会发生变化,更贴向于民生,更贴向于社会福利。这些转变也会影响金融和财富管理。
蔡昉提醒,疫情影响劳动者就业、居民收入和家庭消费,恰与人口负增长的时段重合,短期消费受损的冲击与长期消费制约的常态相遇,更易产生“磁滞效应”,经济复苏难以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使复苏后的增长速度处于一个较低的常态。因此,应对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不仅要保护作为生产者的市场主体,还要保护好作为消费者的家庭。
据悉,该论坛由青岛市政府主办,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论坛聚焦“新发展格局下的财富管理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