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59期)丨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二季度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4%;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2022年08月15日 17:3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德尚玉,李明明
本期看点: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二季度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全国多地最高气温超40℃;阿里巴巴发布88碳账户,覆盖超10亿人。

2022年“双碳”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N个配套政策文件正在加快出台,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陆续公布,先立后破,这是今年有序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基础。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二季度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全国多地最高气温超40℃;阿里巴巴发布88碳账户,覆盖超10亿人。

 一、碳中和政策周报

1、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

8月10日,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九部委根据各省份推荐情况,综合考虑工作基础、实施意愿和推广示范效果等因素,确定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此次共有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具体包括北京市密云区、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辽宁省阜新市、金普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浙江省丽水市,安徽省滁州市,福建省三明市,山东省西海岸新区,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南沙新区、深圳市福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重庆市两江新区,四川省天府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甘肃省兰州市。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气候投融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在气候投融资领域已经建立起初步的协调管理机制基础上,进一步从强化国家布局与地方协同发展的试点出发,可以更好地整体把握短期和中长期投资机遇的同时,探索差异化的投融资方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促进地方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此次试点覆盖范围广,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包括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需要各地探索差异化的试点路径。

2、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全国多地最高气温超40℃

8月1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之后,8月13日、14日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陕西、四川、重庆、河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新疆、内蒙古等十余个省市区连续遭遇高温天气。其中,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浙江、新疆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是高温预警的最高级别。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马学款介绍,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的标准为:过去48小时4个及以上省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最高气温达40℃及以上,且预计未来仍将持续。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今年夏天以来,我国高温日数多、覆盖范围广、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长江流域本来正值汛期,不少地区却遭遇旱情。此外,北半球多地出现高温热浪事件,法国、西班牙、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北极圈的温度一度达到30多摄氏度,格陵兰岛冰盖加速融化,人们甚至可以在北极地区的户外穿短袖。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剧,高温热浪事件或将成为常态,未来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都会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威胁。

3、四川省确定17个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创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模式,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8月1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示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拟确定名单。17个园区获批为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分别为独角兽岛近零碳排放园区、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成都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近零碳排放园区、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近零碳排放园区等,各自试点特色不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双碳”目标下,近零碳排放园区是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早在2016年国家就提出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生态环境部也多次做出部署安排。去年,四川就明确提出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示范,以发挥四川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优势,促进吸引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梯次有序协同碳达峰和碳减排。

4、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碳达峰方案:202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超20%

8月1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以“一体协同,系统推进,增存并举,示范引领,业界共治”为主要原则,提出到2025年,在两区一县(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分别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的基础上,力争示范区能耗强度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体率先实现碳达峰并稳步下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地,聚焦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和生态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落实碳减排措施,将为长三角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5、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达20%

8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立足吉林省实际,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为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方案》立足吉林省实际,强调要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西部“陆上风光三峡”、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工程。以及扩大吉林生态优势,巩固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总量,增强黑土地固碳能力。

6、上海出台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方案

8月11日,《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具体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油气消费合理调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本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行动。提出到2030年,能源结构更加低碳,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力争分别达到40%左右和12%。全社会用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至3.8吨/万千瓦时左右。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实现“双碳”目标,上海市一直走在前列。方案将碳达峰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穿于能源电力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上海市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时,上海也将发挥超大城市示范标杆作用,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上海也具有广阔稳定的能源消费市场和高效灵活的管理机制,具备电力行业的先行先试有利条件。

7、江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8月11日,2022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开展财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益探索,安排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日前,江西省财政厅、发改委印发《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对“双碳”资金的支持范围和方式、资金申请和使用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试点示范、评价激励等方式。首先是支持试点示范建设,创建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和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其次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监管体系,支持碳排放监测和计量体系建设;最后是开展工作评价激励。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高额专项资金支持,有利于调动各地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也体现了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

江西财政资金安排紧紧围绕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部署,资金分配突出重点,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保障力度,提高资金政策的精准性。《方法》提出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有利于江西碳市场、碳排放监测和计量体系建设。

8、辽宁省发布《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8月10日,辽宁省发布《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一圈一带两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绿色成为辽宁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城乡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更加显现,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活力充分焕发,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城乡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辽宁的重要载体。《意见》立足辽宁实际,锚定绿色发展方向,重点减少工业、交通、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

9、广东出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规划

8月12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5年示范期末,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计划》提出,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云浮为重点建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走廊,重点支持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八大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制氢、加氢、储运设备企业在省内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到示范期末,八大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进入全国前五。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继京津冀、上海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应用细则出台后,广东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计划出台,所提的目标显著高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起步很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曾率先在国内外试运营,但2010年以来,这块市场未能取得预期的快速发展。当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氢燃料电池汽车正重新起步。

10、张家口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降碳产品开发

8月11日,张家口市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张家口市2022年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要点》提出,全市将拓展降碳产品经营开发品类,扩大降碳产品价值实现规模,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降碳产品开发,着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张家口市将充分发挥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绿色资源优势,以可再生能源电力为突破点,率先组织编制风力发电、集中式光伏项目降碳产品方法学。实现排污许可制度与碳排放管理有机融合,将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量载入排污许可证。按照河北省制定的“两高”行业企业绩效评级指标体系,推动超碳排放基准值企业合理购买降碳产品。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愿购买降碳产品,实现专业会议、商务展览、大型活动碳中和;支持各类机构认购降碳产品,抵消办公、生产过程产生的碳排放,主动践行碳中和社会责任。同时,鼓励开发金融赋能降碳产品,强化服务市场能力建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除了各省市陆续发布碳达峰实施方案何意见等,各地也在探索多维度、更细致的实现“双碳”目标,张家口市也根据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电力降碳产品,同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获批至今,张家口市充分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加快构建绿色能源体系,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11、全国碳市场成交量维持高位,碳价微降

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248,735吨,总成交额13,273,797.50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27,400吨,周成交额1,593,700.00元,最高成交价59.00元/吨,最低成交价58.00元/吨,周五收盘价为58.00元/吨,较前一个周五下跌0.85%。大宗协议交易周成交量221,335吨,周成交额11,680,097.50元。截至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921,971吨,累计成交额8,545,608,855.58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期,全国碳市场成交量一直保持在高位,交易活跃度上升不少。不过,碳价仍保持稳定,波动幅度较小,涨跌幅不超过1元。随着全国碳市场步入第二个履约期,碳市场的碳价格发现机制也将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全国碳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绿色金融周报

1、央行:二季度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

近年来,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3万亿元。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8.82万亿元、5.04万亿元和2.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40.8%和62.8%。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5.08万亿元,同比增长30.8%,上半年增加603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上半年增加2631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绿色金融市场初具雏形,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总量继续增加、碳金融服务逐渐丰富。绿色贷款的高速增长,反映出国内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十足信心,展现了个人贷款作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消费升级市场化手段的初步成效,由此带来的环境效益也日益显著。

2、阿里巴巴发布88碳账户,覆盖超10亿人

8月8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88碳账户”。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个多场景、覆盖超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88碳账户”成为阿里巴巴加速推进“范围3+”减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继去年底《2021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后,阿里巴巴在碳中和议题上的新实践。

目前,88碳账户已接入菜鸟、闲鱼、饿了么、天猫等app的碳积分,涵盖用户吃、穿、用等生活场景,帮助用户更清晰地记录并了解自己的碳足迹地图及减碳成果。用户点餐时不选用一次性餐具、在菜鸟驿站回收快递纸箱等低碳减排行为将生成碳积分,在各app端子账户进行沉淀并汇集到母账户,实现低碳行为可知可感。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阿里巴巴的碳账户主要突破了两个方面,减碳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如何将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主要难点,母子账户横跨平台用户池,实现了规模化跨越发展,也为我国消费层面碳减排治理困境破解提供新的思路。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绿色生态视域下个人碳账户的构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各平台独自研发的个人碳账户,容易出现信息共享或孤立困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兴业银行首家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方案

8月11日,兴业银行发布《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该行经营活动及投融资活动,制定全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建立并完善生态友好型授信政策,加强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积极探索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缓释措施及压力测试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服务能力,开发并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能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等。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为长江大保护沿线13个省市环境治理类相关企业发放绿色融资533亿元,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落地绿色融资189亿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兴业银行将生物多样性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具有前瞻性。生物多样性所带来的转型风险对银行资产配置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现有的金融风险模型中常常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风险。全球最主要的银行为农业、林业、采矿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物流行业提供了高额贷款和融资,而这些行业是加剧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也很容易造成金融行业的风险危机,尽早地完成发展规划和战略措施的考量,将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4、湖州市出台首个区域性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框架

近日,湖州市印发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区域性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框架。《实施意见》旨在探索构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实践。

《实施意见》从产品服务、组织机构、激励政策、风险防范、合作交流等5个方面构建生物多样性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挂钩的金融产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制定支持生物多样性的目标、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全方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将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金融机构正向考核评价,鼓励金融机构将绿色信贷激励机制运用至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四是探索构建项目投融资生物多样性风险与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管理资产组合的生物多样性风险。五是积极与国际绿色金融重要平台、国内外金融机构和智库开展合作,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国际多边机构等专项资金支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作为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湖州具备较好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湖州将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体系,围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重点领域,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正在提升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生产经营活动的金融服务质效。

5、“中信碳账户”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0万

近日,全球数字支付公司Visa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正式签署可持续商业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基于中信银行个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账户”与Visa“环保权益组合”项目,探索碳账户合作模式,围绕消费者碳足迹(碳排放量计算器)、绿色环保教育、碳抵消与碳中和等开展相关创新业务。

据悉,截至目前,中信银行“中信碳账户”上线三个月以来,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0万,累计在线金融场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0吨。中信银行“中信碳账户”已实现基础功能应用,包括碳账户开通、碳减排量记录、碳值社交分享、低碳科普、低碳知识小问答、碳排放计算器等模块,并识别和引入电子信用卡、电子账单和线上缴费场景等。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经济全面绿色转型、金融服务提升普惠性的背景下,个人碳账户对银行来说是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个人碳账户的建立能够让银行抢占先机,中信银行与Visa的携手合作,实现领域内的绿色协同效应,并可以进一步延伸服务边界,拓展服务深度,有效引导更多个人客户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中国绿色低碳转型。

6、陕西能源工业转型升级项目信贷规模超百亿元

近日,陕西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晋波在“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三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地正在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向当地能源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现在贷款规模已超百亿元。

据黄晋波介绍,陕西是能源大省,传统能源产业在GDP中占比比较高。为了统筹做好能源保供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陕西银保监局指导机构创新绿色科技金融服务,一方面加强对传统能源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的支持。另一方面更好地服务光伏、风电、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陕西银保监局围绕支持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向当地能源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现在贷款规模已超百亿元,为陕西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今年以来,国际能源局势愈发严峻复杂,国内能源保供压力较大,陕西作为能源大省,抓住国内需求稳定的核心要义的同时,做好传统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以省内绿色金融之力助推高端能源产业基地积极试点,打造多元化布局、低碳化发展的能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先进经验为其他能源转型需求地区加以借鉴。

7、德勤中国发布2022财年社会影响力报告

近日,德勤中国发布《德勤中国2022财年社会影响力报告》称,呈现了企业自身与合作伙伴在业务、环境和社会三大影响力评估维度中的绩效成果和最新案例,包括德勤脱碳、绿色金融、零碳城市和绿色建筑、碳税及碳关税等多个创新服务方案。

《报告》称,在环境影响力,2021年12月,通过完成购买5,000吨黄金标准核实减排量(GSVERs)、20,371吨核证减排量(VCUs)和7,156个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s),德勤中国实现了2021财年运营和商务差旅碳中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是德勤中国连续第三年发布社会影响力报告,《报告》为中国企业面对日益关键的ESG信息披露标准理解与实践经验上提供了借鉴。近年来,德勤加大了对业务能力、人才培养和社会公益的投资。

8、华润集团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2028年整体排放达到峰值

8月8日,华润集团在深圳举行了“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暨碳达峰行动方案集中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华润集团及下属业务单元、三级单位共26份可持续发展报告、9份社会责任报告、5份ESG报告和1份碳达峰行动方案。

华润集团称,截至今年7月底,全集团共37家单位编制责任报告,近七成单位持续发布报告已超过8年。其中,集团层面发布了《华润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华润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本份碳达峰行动方案为集团首次编制印发。

关于碳达峰工作的主要目标,华润集团提出,到2025年,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此外,集团碳排放量计划于2028年整体达到峰值,电力、水泥等业务能源利用效率接近世界一流企业先进水平。

在重点任务中,华润集团提出了八大行动,分别为:传统业务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行动、能源资源节约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中和新型业务培育行动、绿色金融业务创新行动、碳排放管理能力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员行动和绿色低碳领域全方位合作行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去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国资央企发展全局,加快中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华润集团层面提出碳达峰行动方案,实现目标年份较为领先,业务转型方面也积极布局新能源,寻求优质水电、抽水蓄能项目的投资或股权收购机会并积极参与核电项目开发。

撰稿:李德尚玉、李明明 (实习生 王彤烨、张旭、刘雨青)

统筹策划:李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