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调查丨新能源项目投资不到年度计划10%,青海省能源局约谈中国华电、陕煤集团、阳光电源等八公司加快建设

2022年08月15日 19:4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凌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三次约谈超10家新能源企业,青海省部分新能源项目建设正“艰难”前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日前,青海省能源局约谈8家能源企业,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完成投资任务。其中包括,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阳光电源(300274.SZ)、青海陕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针对约谈原因,青海省能源局表示,部分企业仍存在前期手续办理缓慢,上半年投资完成情况不足年度计划10%的情况,为督促部分企业加快建设进程,如期完成项目投资,助力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因此进行部分企业约谈。

这并非首次约谈。在今年4月29日、5月31日,青海省能源局便分别对两批企业进行约谈,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其中不乏大型国企与上市公司,部分企业还连续两次现身约谈名单之中。

“这种情况出现大概率不是因为资金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新能源项目具备资金密集型特征,而上述公司均为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上市公司或大型国企。实际上,较为可能的一种情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能源送出问题,根据市场供需而调节了项目相关进度。”

“三催”加快投资

较早的一次约谈发生在4月29日,青海省能源局约谈华能青海分公司、青海明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对此,青海省能源局解释称,为加快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和重点市场化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未开工新能源项目按计划建设,实现投资“全年稳”目标。

青海省能源局明确提出加快青豫直流二期30万千瓦风电项目、德令哈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17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按期开工建设,形成投资实物量。

此次约谈一月后,5月25日,国务院召开了关于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做出了重要的工作部署,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已刻不容缓。

在全国稳经济大盘的背景下,5月31日上午,青海省能源局约谈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茫崖天茫新能源有限公司、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司。

会上,青海省能源局再次要求企业“切实履行项目建设承诺,加快相关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按期形成投资实物量”。同时,青海省能源局还明确了相应的惩戒措施,对投资任务完成不理想的企业采取严厉措施进行追责,减少相关企业后续项目开发权。

对此,被约谈的企业也承诺将加快项建设工作,表示力争6月产生较大规模的实物投资,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然而,在两次约谈后,部分项目投资进度相关问题仍旧没有解决。直到近日,青海省能源局再次约谈8家能源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三次约谈中,茫崖天茫新能源有限公司、华能公司青海分公司、阳光电源等企业连续两次出现在约谈名单中。

众多新能源项目有待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青海省上半年新能源领域投资2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7%。而在全省全年投资计划中,上述被约谈的多家企业旗下项目均呈现出体量大,资金要求高等特点。

比如阳光电源官网曾发布称,公司联合三峡新能源开发建设的青海格尔木500MW光伏应用“领跑者”基地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为当时国内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光伏“领跑者”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绿发青海新能源公司格尔木乌图美仁多能互补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300万千瓦、光热项目30万千瓦、储能52万千瓦及1万千乏调相机,建设330千伏汇集变电站3座。

据悉,该项目是青海省2021年市场化并网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以光伏为主体的多能互补项目之一。

此外,项目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信息显示,华电(海西)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青海省海西州风光电大基地项目管控载体,规划管理容量2000万千瓦以上。

同时,国家能源集团青海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打造了玛尔挡“水光蓄储”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示范基地,海西大柴旦“风光储蓄氢”千万千瓦级源网荷储基地、海北“牧光储蓄”绿色智慧新型能源基地。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叠加政策、项目成本等红利,青海省一度成为众多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新能源投资热点区域。

上述现象在青海新能源相关数据上也得到印证。据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426.7亿千瓦时,占上半年总发电量的84.8%。其中,新能源发电量212.6亿千瓦时。

截至目前,青海电网总装机432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3933万千瓦、占比90.9%,新能源装机2674万千瓦、占比61.8%。青海电网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

“新能源投资体量大,对资金要求高。但具体到青海而言,我们要考虑到当地的市场。就这些项目而言,显然本地市场无法消化,因此企业必然要考虑到能源送出的问题。”林伯强说道:“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这些项目未来的市场是北上广深或者江浙沪,那从青海送出去必然需要一个周期,这或许是项目推进的关键考虑之一。”

财务状况不理想或为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就项目建设而言,在多个影响环节中,部分企业并不理想的财务状况或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以阳光电源为例,该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了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作为一个典型的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充电设备、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

财报显示,该公司2021实现营业收入241.37亿元,同比增长25.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下降19.0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35亿元,同比下降27.72%。

同时,去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9亿元,同比降幅达153.05%。

年报披露同日,该公司也披露了2022年一季报。据显示阳光电源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19.01%,且公司对部分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相应计提了4.81亿元减值准备。

在4月19日业绩说明会上,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业绩低于预期是因为“步子迈的有点大”,此外对芯片和疫情的估计有不足,内部管理也不够精细等原因。

可以说,在盈利能力下滑、减值损失大增、经营活动现金流吃紧等情况下,阳光电源的上述财务数据表现并不乐观。而这或许是影响到其项目投资建设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止阳光电源。青海当地一接近政府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道,影响因素有很多,资金问题或是部分企业投资进度迟迟难以达标的原因之一,此外,企业自身相关业务调整也是关键影响环节。

同时,一行业内公司人士坦言,对每个公司而言,其经营状况、架构调整、业务布局调整等因素都有可能产生影响。

“就新能源项目而言,经济下行、财务状况影响或较小,想要真正的促进项目建设,还是要关注到企业本身对市场供需的判断与调节。”林伯强说道。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