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经济数据。
7月国内多点散发疫情依然存在,但是暑期出行旅游增加、货运周转也在改善。不过,7月经济未能延续向上修复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较6月有所回落,7月经济恢复态势较6月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6%,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19812亿元,同比增长5.7%,比1-6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若从累计增速来看,1-7月多项指标增速仍在加快,显示出相较疫情冲击最严重时候当前经济仍在稳步恢复。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1-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1-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3%,降幅比1-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4%,比1-6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降幅比1-6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
7月整体就业数据在改善,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就业主体人群就业继续改善,7月份25-59岁成年人失业率为4.3%,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但是,青年群体失业率还在扩大,7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9%。
有意思的是,在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7月数据之前,央行8月15日当天选择降息,MLF、逆回购双双降息,释放稳增长信号。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但是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恢复的势头边际放缓,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力。
出口保持强势,房地产拖累效果持续
7月当月数据显示,外需出口增速在继续走高,稳增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连续三个月加快,但是内需整体在走弱,房地产是很重要的拖累因素。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8064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446亿元,增长23.9%;进口15619亿元,增长7.4%。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且通胀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延续强势,显示出我国工业产成品的竞争优势,当然出口额增长背后也有价格带动因素。
1-7月份我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4%,在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政策性开发金融贷款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连续三个月加快,成为国内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整体来看,7月工业生产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消费、服务业、投资数据回落幅度较大。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较上月仅回落0.1个百分点。出口强势对工业有带动作用,汽车等重点产业仍在继续恢复,但市场需求滞后,制约了工业生产。
7月国内散发疫情依然存在,但是疫情对经济影响似乎在减弱。较为直观的指标在于餐饮收入,7月餐饮收入3694亿元,同比下降1.5%,降幅继续收窄。1-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2.37万亿元,同比下降6.8%。暑期出行旅游活动增加,也带动了客运量回升,7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日均环比增长30.9%。
即便疫情对7月干扰变小,但是7月消费、服务业、投资等数据依然在走弱,显示出内需偏弱的态势,房地产是很重要的拖累因素。
1-7月份房地产投资下降6.4%,降幅较1-6月扩大1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8.8%,比1-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1-7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为1026亿元,同比下降3.6%。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呈现下行态势,当前整体上处于筑底阶段。随着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会逐步改善。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数据显示,经济仍在恢复通道中,但是恢复进程并没有那么顺利,7月未能延续6月向上修复的态势。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没有得到很好恢复,房地产下行压力仍未得到较好控制。像7月信贷社融数据较弱,显示企业贷款意愿不强,没有足够多的订单支撑企业扩大投资;7月商品消费增速在回落,显示出消费意愿不强。
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力
基于6月经济加快恢复的背景,7月部分市场分析认为,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仍在持续释放中,不用着急加码稳增长政策。
8月15日,央行发布公告,宣布MLF、逆回购双双降息。当月有6000亿元MLF到期,央行进行4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2.75%,前次为2.85%。央行进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此前为2.10%。
付凌晖在展望后续经济走势时表示,从下阶段来看,推动经济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当前来看,经济目前还是处在恢复进程中,市场需求的制约作用还是比较大,企业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有待巩固。尽管面临这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发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有望恢复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
针对当前服务业偏弱的态势,付凌晖表示,近期国际不稳定因素频现,国内局部疫情有所反弹,对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下阶段,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促进服务需求恢复,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服务业企业脱困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快转型、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公开论坛上表示,在继续应对疫情冲击的背景之下,应当力争形成一个比较确定、可预期、大体正常的经济运行环境。一些企业不敢扩大采购、增加招工,在于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遇到疫情的管控,这样的话增加的支出是收不回来的。要创造一个让大多数人、大多数经营活动在大多数时间比较确定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经营环境,这也应是现在强调的高效协同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性要求。
“近期呼吁宏观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声音比较多。但是,如果缺少一个正常运行的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到底是松了还是紧了,实际上是很难评估的。有些政策过了头,当经济运行正常以后,副作用可能就比较大”,刘世锦表示。
罗志恒表示,基于7月经济数据,部分机构可能要下调三季度经济增速。当前市场流动性充裕,本来可以不降息的。但是,7月经济未能延续向上修复态势,且房地产市场也需要政策呵护,后续稳增长政策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
“7月CPI同比增速回升到2.7%,接下来可能会破3。相较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来看,我国政策仍然有空间,但是相较上半年而言,我国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都有所收窄”,罗志恒表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当前数据疲弱,降息是合理的。降息和缩量是个合理的组合,MLF缩量可以提升短端利率,避免资金脱实向虚;降低MLF利率,有助于长端LPR利率下降以刺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