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裁员、优化调整……地产下行之下,感受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中介行业。
房地产行业分化的环境下,其上下游企业也面临着挑战。近日,头部中介公司贝壳交出了中期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怎么样了?
半年,亏了25个小目标;1年,门店数量关掉了10037家;中介人数,少了13.41万人。
半年亏25亿
8月23号,贝壳公布2022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这是贝壳选择回港双重上市的首份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期内,贝壳实现总交易额12255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存量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7676亿元,新房交易的总交易额为4154亿元。
图/上市公司公告
从财务表现来看,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贝壳净收入为263亿元,较2021年同期449亿元下降41.3%;今年上半年,贝壳录得净亏损约24.8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约5.92亿元,而2021年同期经调整净利润为31.4亿元。
截至2022年6月30号止,6个月经营及财务摘要,其中具体四大业务总交易额:
存量房交易:767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3254亿元下降42.1%;
新房交易:415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 8417亿元下降50.6%;
新兴业务及其他:410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232亿元下降 66.8%;
家装家居:1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亿元上升150%;
“半年亏近25亿,经调整净亏损约5.92亿”。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经调整净利润,是一项非通用会计准则财务指标,剔除了股份支付薪酬费用、收购及业务合作协议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长期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应收贷款及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变动,商誉、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减值等。
贝壳一直以来都偏向用经调整后的指标衡量业绩,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贝壳和一众房企都难以绕过“亏损”的话题。
关店10000家 ,一年超13万中介离开贝壳
从这份财报还可以看到几个关键数据:
门店关闭19%,人员流失24%,中介第一品牌收缩以应对地产寒冬。
店铺方面
业绩指标下滑的同时,贝壳的门店规模也呈骤降态势。
截至2022年6月底,贝壳门店数量为4.28万家,较去年同期5.28万家减少19%,活跃门店数量约为4.11万家,较去年同期约4.9万家减少16.2%。
这意味着,短短1年时间内,贝壳已经减少了超万家门店。
人员方面
截至2022年6月底,贝壳经纪人数量为41.5万人,较去年同期54.8万人减少24.4%。据此推算,贝壳经纪人数锐减超13万人。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闭店、裁员浪潮之下,今年上半年,贝壳的营业成本总额为21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47亿元相比下降了38.4%。其中,公司内部佣金及薪酬的营业成本为人民币90亿元,去年同期为150亿元。
贝壳董事长兼CEO彭永东在业绩会上表示,第二季度在积极的宽松政策和有效疫情防控下,中国房地产交易市场尤其是存量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
但长期看,贝壳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无疑充满挑战,不确定性持续增加,随着“一体两翼“战略的推进,组织所涉及的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
展望2022年下半年,贝壳认为,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企稳复苏,政府政策亦偏向支持,注重满足对美好居住的需求。不过,考虑到近期房地产政策和措施的潜在影响、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等,贝壳预计其第三季度总净收入将介于165亿元和170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约6.1%至8.8%。
裁员的逻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消息,随着贝壳“一体两翼”战略的确立,业务整合和组织架构调整也同时展开。
贝壳有内部孵化创业的传统,并在居住服务链条的多个环节有所布局。随着业务的聚焦,一些创新业务开始收缩或被砍掉。
最早被裁撤的是融贝团队。该团队为融创与贝壳合作的项目,2021年开始在内部创业。融贝试图对标明源云,切入房地产垂直赛道SaaS系统。但随着融创陷入流动性危机,该项业务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另外,如视科技已经独立运行,贝暖门窗、花桥学堂等业务则转向内部创业状态,公司的投入也有所减少。
在组织架构上,房屋交易、整装大家居、租赁三个事业群成为主干,担负着“一体两翼”战略的落实,对三大事业群的管理和考核也提出了新的标准。
同时,贝壳还启动了对城市架构的精简,减少管理半径和管理层级,使之更有效地支撑公司的新战略。今年1月,贝壳确立了包含北京、上海在内的12个“一体两翼”重点城市,并制定了新的城市管理架构和考核方案。
这一过程包含着人员的裁撤与调动。
贝壳对主要业务线实施“班委会”负责制。目前,房屋交易事业群“班委会”、整装大家居事业群“班委会”、租赁事业群“班委会”分别有5人、3人、3人,他们和彭永东、单一刚等共同构成了贝壳的核心业务管理团队。
在核心管理团队以下,同样有一定幅度的人员调整。
赴美上市前后,贝壳业务扩张迅速,员工数量增加,公司的管理架构也日趋复杂。但到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导致贝壳的全年利润下滑。2022年第一季度,贝壳的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下滑。在此情况下,人力成本的压力逐渐显现。
同时,从运营的角度,贝壳设定了后台人员对前线作业人员的固定支持比例。近期,随着市场交易缩水,以及在部分区域拓展不力,贝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纪人流失。于是,本就庞大的后台支撑体系更显冗余。
为缩减成本、提高效能,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贝壳就推进人员的裁撤和转岗。其中,科技、研发、运营等职能线都有波及,但各部门并无统一的裁撤比例。这种调整一直持续到今年。
在职级上,裁员范围既有一线员工,又包含总监及以上的管理人员。
此次调整的波及范围甚广,也引发了一定的风波。但从公司释放出的信号来看,变革的决心十分坚定。
资本市场有何影响?
对于这样一份财报,二级市场对贝壳的股价有何反应?
市场似乎提早消化了这样的利空。8月23日财报一出,贝壳港股股价不跌反涨,24日收盘报44.3港元/股,涨7.92%。截至8月26日数据,贝壳港股股价曾一度冲高至54港元,收盘报45.9港元/股。
图/截至8月26日收盘贝壳港股股价,市值1741亿港元。
图/截至8月26日收盘贝壳美股股价,市值230亿美元。
押宝家装赛道,贝壳能否把新的业绩故事讲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消息,在走向新的资本平台的同时,贝壳也在谋划新的“故事”。
2021年7月,贝壳宣布,以不超过80亿元收购圣都家装100%股权,引发行业轰动。到今年4月,这项交易宣告完成,圣都正式成为贝壳的合并子公司。
图/据圣都官网介绍,企业成立于2022年,总部在杭州20年服务家庭共15个,是一家以“设计为入口、工程为基石”的大家居集成化服务商。
收购圣都,体现出贝壳在家居家装领域发力的野心。
贝壳已经孕育出自有家装品牌“被窝家装”,收购后,两者存在同业竞争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家装服务既分散,又难以标准化,外来者很难吃下这块蛋糕。贝壳要想拓展,难度可想而知。
在公开场合,贝壳很少解释这一动作。但随着“一体两翼”战略的提出,贝壳的业务布局渐渐清晰起来。
2021年11月,贝壳提出“一体两翼”的战略转型,“一体”指新房二手房交易业务主体,“两翼”则代表家居家装、租赁业务。相关的架构调整也随之展开,贝壳成立房屋交易、整装大家居、租赁三大事业群,三大事业群均为“班委会”负责制,向彭永东汇报。
在去年末的一封内部信中,彭永东阐述了进军家居家装领域的三个理由:
一是行业有巨大的痛点和结构性的矛盾,家装的客户满意度一直不高;
二是贝壳精准的客户连接,以及产业互联网的方法论和实践、人才储备等都是这个赛道迭代升级极为稀缺的要素;
三是贝壳有长期深耕的心理准备。
在贝壳的“两翼”中,家居家装和租赁业务的定位并不相同。
一位资深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相比租赁业务,贝壳对家居家装“一翼”寄予的期望值显然更高。
押宝家居家装业务,能助力贝壳把新的业绩增长故事说好吗?市场仍在期待答案。
21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张敏,李佳媛)、南都·湾财社(记者 孙阳)、上市公司公告、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