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 新市民需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2022年10月23日 16:3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志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也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应有之义。

今年3月银保监会《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发布以来,全国3亿新市民频频迎来“金融服务大礼包”。据统计,全国22家银保监局会同所在省份相关部门出台了服务新市民的专项支持政策,共计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推出2.88万个金融产品覆盖新市民,一幅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蓝图徐徐展开。

当前银行机构服务新市民取得哪些进展,又面临哪些问题?就金融服务新市民的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

王天宇认为,新市民群体呈现年轻化、流动强、规模大、成长性强等特征,信贷需求呈现需求多样、场景分散等特点,对应就业创业、购房安居、教育医疗等领域资金需求大,特别是信用消费潜力巨大,如从生活前端的找工作,到后面的生活消费,再到结婚生子及未来的儿童教育,因此需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为其提供更多弱担保、信用类产品。

新市民需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21世纪》:新市民在获取金融服务中的难点和痛点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其金融需求。你认为原因主要有哪些方面?

 王天宇: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但新市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比较短,而且缺少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在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有效识别这类群体的信用等级、个人金融需求额度较小且较分散,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很难有效覆盖这类群体的金融需求。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银行业内部严风控和新市民弱资质之间的矛盾。如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大中专毕业生,征信记录较少;部分新市民没有固定工作、收入证明等,属于“征信白户”;或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有过不良征信记录。但这些客户中也不乏一些优质客户,需要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细分。

二是信息瓶颈、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同样制约信用下沉。一方面是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较短,个人信用信息缺乏且缺少有效数据识别;另一方面,居民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婚姻、社保、公积金、税务等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接口。银行需要与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分别对接,营销成本、开发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银行机构获取各项数据信息合规要求较高,无法从市场中快速获取所需数据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授信。

《21世纪》:河南是劳动人口输出大省,可能有大量的新市民长期居住在外省。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郑州银行的实践及你的观察看,河南新市民呈现什么特点,信贷需求方面又有何特点?

王天宇:结合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看,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大城市人口虹吸效应明显,就业机会多,新市民群体呈上升趋势。河南省内新市民群体呈现年轻化、流动强、规模大、成长性强等特征,信贷需求呈现需求多样、场景分散等特点,对应就业创业、购房安居、教育医疗等领域资金需求大,特别是信用消费潜力巨大,如从生活前端的找工作,到后面的生活消费,再到结婚生子及未来的儿童教育,因此需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为其提供更多弱担保、信用类产品,助力新市民实现初始积累和安家立业。

 一是新市民早期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较低。包括刚毕业的新入职员工,或来城市务工人员在内的大多数“新市民”群体,靠工资能够养活自己,经济基本独立,在无特殊变故的情况下,很少会考虑使用贷款。

 二是新市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一般呈现小额、短期和不规律性。新市民工作稳定性较差,工作岗位和地点变动也更频繁,收入和工作条件也是影响其频繁更换工作的主要因素。在特殊情况下,如临时冲动消费、阶段性失业、留守家庭临时开支等特殊情况下,会考虑申请贷款弥补短期资金缺口。

三是新市民对住房按揭贷款也有需求。新市民进入城市后,在初步稳定后,购房安家会是重要选择。但由于收入积累有限,会希望首付尽量少、利率低和未来提前还款方便等。

新市民身份的转变带来需求升级

《21世纪》:“新市民”往往是从农民身份转型或成长而来,长期服务当地的城商行、农商行在服务“新市民”方面会不会更有优势?

王天宇:城商行、农商行在网点便利度、产品亲民度、金融服务延续性等方面更有优势,还可以发挥政策灵活,决策链短的特点,更有利于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的快速响应。新市民在城商行、农商行多为储蓄型客户,服务内容单一,未来身份的转变也带来需求的多样性,在理财、保险、贵金属、信贷等也将有一定的升级需求。

多年来,郑州银行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基本定位,不断探索,确立了“商贸物流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家、精品市民银行”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具有客户下沉、网点下沉、业务下沉等优势,金融产品更加“接地气”,同时决策链条更短、响应更快,服务更加差异和精准。

 《21世纪》:服务“新市民”群体须根据其创业、就业、安居、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设计产品,银行要怎么做?结合郑州银行的实践看,如何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王天宇:为帮助新市民群体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今年以来郑州银行迅速成立以总行行长为组长的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措施,并同步配套推出12条新市民金融服务举措,提升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养老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郑州银行借助郑州新市民平台界定服务范围和对象,精准提供“新市民”专属产品。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在授信策略、产品设计、风险防控等方面发力,利用“新市民贷”有效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体验,切实增强新市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发行新市民专属借记卡,做好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工作。商鼎新市民卡持卡人可享受郑州银行提供的免借记卡工本费、免借记卡年费等多项优惠政策。

二是满足“新市民”的财富需求,研发专属稳健型理财产品。如结合新市民群体工作稳定性弱、社保参与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代理保险业务合作,引入医疗险、重疾险和养老险等险种,为新市民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下阶段将不断丰富财富产品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探索新市民的信贷需求,上线专属消费信贷产品。以创业就业过程的信贷需求为例,新市民一般为信贷白户,需求金额不高,创业方式多采取“夫妻档”等形式,大多缺乏有效抵押担保,对利率较为敏感,因此在解决该部分需求上,郑州银行结合当前的地方创业担保支持政策,推出了“无须抵押,全额免息、最高4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高度匹配来郑、留郑的新市民创业启动用途。

另外,郑州银行今年6月底开发上线了“新市民专项住房按揭贷款”专属房贷产品。在客户准入方面,在传统收入认定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约车、快递、外卖等平台的服务记录流水收入的认定。在贷款利率方面,为降低新市民的贷款成本,缓解月供压力,对新市民购买首套住房,给予在总行最低定价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再优惠5个基点的专项利率优惠,同时不得低于经办行当地监管部门规定的最低利率执行标准。在贷款期限方面,为解决来郑投靠子女老人因为年龄高的借贷年限限制,可以参考以成年子女的年龄作为参照,拉长贷款年限最高至30年。

《21世纪》:新市民金融虽是蓝海,但群体复杂、缺乏稳定收入和抵押担保,存在一定挑战。银行业在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同时,又如何做好风险防范?

王天宇:作为典型的长尾客群,银行业在做好新市民信贷服务时,一方面要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以提高覆盖面,另一方面也在做好风险识别与防范。郑州银行加大数据化风控模型建设,细化新市民客群划分,基于客群特征、金融需求、风险因素等完善风控模型。同时加速对接公共服务数据对接,积极引入新市民相关的政务信息数据运用到授信服务决策中,强化交易监测,加大事中风险跟踪,做好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的风控管控。

如新市民专属消费贷,是以新市民社保数据为核心,创新引入行内资信数据、人行征信数据、学信网数据、公安数据、人才数据等,构建起多维度、动态化新市民信用评价引擎,可以实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供“千人千面”的授信效果。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