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周报(第63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河北建立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库

2022年10月26日 14:0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申美怡,李鹏
10月1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围绕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时政要闻

国家发改委: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0月1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围绕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锻长板补短板。一方面,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我们在加快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中打造一批优势长板产业,提升重点领域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聚焦国计民生、战略安全等关键领域,紧盯“卡脖子”薄弱环节,按照“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一体推进短板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突破重点基础领域短板弱项。

二是稳定工业生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全力杜绝随意关停产业链重点企业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坚决避免疫情防控的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问题,努力确保工业园区有序运转、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着力做好能源、原材料安全保供,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优化,提高全产业链运行效率。强化重大生产力统筹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指导,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四是深化开放合作。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资加大高端制造、高技术等领域投资,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创新发展。务实推动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RCEP高质量实施,用好各类多边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体系。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是强化风险防范。着力推动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解难,进一步释放政策的效应。加强产供储加销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持续抓好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提升风险及时识别发现、精准有效处置能力,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力争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切实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

 地方行动

河北:建立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库,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提档提质

日前,河北省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致力于加快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着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河北省工业经济提速提档提质,同时,根据措施实际情况划分责任单位。

《若干措施》提出了12个方面的措施方向及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库。每年定期摸排上年度临规工业企业以及本年度计划新建投产企业情况,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逐企建档立卡,切实掌握企业发展经营情况,动态更新完善,指导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梯次升级;二是强化部门协同推进。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三是狠抓新建投产入统。定期通报新建投产企业入统进展情况;四是推动企业整合重组。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依托集群内企业,鼓励同类中小微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资本运作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组,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尽快实现升规入统,促进县域产业提质升级;五是助力企业升规壮大。加强对临规工业企业的帮扶指导,“一企一策”建立跟踪培育机制;六是加快企业融合发展。支持地方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七是加强企业运营监测预警。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定期分析机制;八是优先保障正常生产秩序。建立省、市、县三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工作机制,确保企业有序生产、物流畅通;九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每年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培育库企业组织不少于一次的税费政策培训辅导;十是加强专项融资支持。河北工业企业服务平台设立“培育企业金融专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定期开展产融对接,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十一是强化政策资金奖励。建立目标责任制,强化督导,定期通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情况,建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奖励机制,充分激发市县培育企业升规入统的积极性;十二是浓厚争先创优良好氛围。每年召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推进大会,选树优秀典型,宣传各地升规入统成效显著的先进做法,推广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营造良好氛围。

 陕西:推动医保领域“放管服” 优化医药耗材市场主体平等使用资源要素

日前,陕西省医疗保障局制定印发《陕西省医疗保障局2022—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将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健全服务机制,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优化市场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

《实施方案》提出,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政务服务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全面落实《陕西省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及时动态调整更新政务服务事项库,严格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提供办事服务;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规范网上办事服务,整合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实现更多网上办理事项“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推动更多数据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共享应用,强化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健全制度化监管规则,持续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活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提升监管科学性、精准性;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医保法治建设进程,努力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医保法治部门;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医药耗材等涉及医疗保险领域市场主体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公开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在准入许可、要素获取、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对待,持续深化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严格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典型案例

河南新乡:银保监分局大力推进“银税互动”,依法合规前提下向银行提供小微企业纳税信息

新乡市银保监分局通过大力推进“银税互动”工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增信渠道,充分发挥纳税信用信息在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破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三级工作协调机制,协商解决问题。新乡银保监分局联合市税务局、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三级工作协调机制:1.联络员协调机制,以三方具体业务负责人为银税合作工作联络员,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反馈并协调解决;2.主管领导协调机制,对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由三方主管领导协调解决;3.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

二是积极推进市税务局和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及时梳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小微企业名单,联合税务机关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依法推送相关企业名称、注册地址、联系方式、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等信息,在依法合规、企业授权的前提下,向辖内银行机构提供企业纳税信息,为企业提供增信,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提供金融服务。

三是引导机构推出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创新信贷产品。根据小微企业贷款融资需求急、金额小、周转快的特点,引导银行机构要创新“银税互动”信贷产品,融合多维度企业信息,及时推出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信贷产品。推动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适当增加信用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加大对银行机构无贷款记录的“首贷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利用纳税评价结果,积极推进网上银行等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授信、放贷“一站式”服务,提升信贷服务效率。同时要求辖内各银行机构要夯实基础管理,严禁第三方乱收费,加强涉企信息保护,加强风险管控,持续健全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制,推动“银税互动”健康发展。

四是深化企业纳税数据运用,扩大受惠范围。督促辖内银行机构要与税务部门加强合作,持续深化“银税互动”,加强银税合作业务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利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推动小微企业精准放贷,要继续深化企业纳税数据运用,扩大受惠范围,持续推动银行机构按照政策要求,逐步将银税合作支持对象由纳税信用评级A级和B级扩展至M级,根据市场化原则,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助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督促银行机构加大宣传力度,依托网点、公众号、官网等渠道和方式,对“银税互动”活动和金融产品进行全方位宣传,提升市场主体对“银税互动”知晓度,发挥守信激励的示范引领效应,提高影响力,助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湖北鄂州:助企纾困+搭建交流平台+梯度培育体系,帮扶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鄂州市创新“3个1”新模式——助企纾困一系列新政策、服务企业一系列新平台和培育企业一系列新体系新举措,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和稳步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共八项具体措施:

首先是落实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

一是针对本地中小微企业的痛点、堵点,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奖补资金围绕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文旅产业等方面实施纾困解难“二十条”新政,首次明确对获得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市财政给予最高一次性奖补20万元;在关键时点投放鄂州定点“消费券”资金1000万元,支持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限上企业发展;对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农业新型主体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工业品和农产品分别达到500万元和100万元的,将按主播带货佣金的15%和20%给予市场主体补贴。

二是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业务主管部门利用大数据开展政策享受条件的对比匹配,让“专门政策”专属“专门人群”,根据事前审查情况向财政发函,财政直接兑现资金全额拨付到市场主体,缩短了企业获得资金的时间。2021年以来,已为百余家企业兑现专项资金8000余万元。

三是对新增发放的支小支农再贷款按照0.5%利率给予财政贴息,补贴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用少量资金撬动本市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向市场主体合理让利,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其次是搭建政企对话交流新平台。

一是建立月恳谈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围绕参会企业提出的诉求、建议,现场协调解决或交由责任单位限期解决。“一月一恳谈”工作机制运行来,已现场办理企业诉求问题50个。

二是打造云端精准服务。通过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集约集成服务,将企业所需都集中在云端,平台提供16大门类的服务,涵盖财税咨询、政策咨询、法律咨询、企业管理咨询、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申报辅导、产销对接、项目帮办等,变企业过去从找“多门”到进“一门”。同时集中受理企业诉求,通过分办、转办、联办、督办等方式,实现企业诉求全收集、全处理、全反馈。

最后是打造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一是全面摸排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健全完善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确立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实行重点跟踪监测和动态管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梯度进行培育。定期跟踪培育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对重点培育对象“一企一策”,上门开展辅导服务,帮助企业对照申报标准,补齐“短板”、完善资料。

二是组织培育企业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工作线上线下专题培训活动,对网上申报程序和相关申报事项进行专题辅导。建立172家企业参与的“鄂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微信工作群”,及时宣传“专精特新”相关政策,开展线上“小巨人”政策宣传活动,及时发布申报注意事项并为申报企业答疑解惑,密切跟踪企业申报的流程进度。

三是对培育企业开展管理咨询、专题培训、免费数字化诊断等服务,对“小巨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申报指导服务,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和企业“上云”推进工程。鄂州市已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规上企业比率位列全省第4位。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