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人群大、复发率超过50% 国产抗抑郁创新药上市能否破局?

2022年12月09日 1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萍,杨瑜
只要长期坚持治疗,60%-70%的抑郁症都可以痊愈,但因为很多患者自己停药等因素,使得治疗效果欠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杨瑜 北京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症;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4%,超过5000万名患者需要规范用药治疗。同时,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两年内复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指出,抑郁症是慢性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其发生与心理、社会等多个因素相关。现有数据表明,只要长期坚持治疗,60%-70%的抑郁症都可以痊愈,但因为很多患者自己停药,或者没有规范治疗,或者治疗太晚,使得治疗效果不好。

据了解,近日,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用于抑郁症治疗 ,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赵敏指出,抑郁症的机制复杂,它是多通道、多环节的,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能够靶向所有抑郁症相关通道的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若欣林对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三个神经递质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这对于抗抑郁药物来说是一个进步。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教授指出:“抑郁障碍是患病率很高的精神障碍,据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报告为6.8%,临床治疗面临很多困境。若欣林的上市,打破了国产抗抑郁化药创新药的研发瓶颈,开启国内抑郁症治疗的新篇章。作为临床医生,我们非常期待该药物投入临床应用,以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惠及更广泛的抑郁症患者群体。”

研发洼地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同时,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两年内复发,该病已成为影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近年在疫情影响下,抑郁症患病率更是呈现增高趋势。然而,由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该领域一直是创新药物的“研发洼地”。

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鸿燕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中枢神经、脑科学领域没有取得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处于尚未弄清的状态,目前现有的抗抑郁药物所沿用的都是较早的理论。基础研究的难以突破和中枢神经系统新药研发本身的高失败率导致了抗抑郁药物研发难。

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强调,抑郁症治疗的目标为“获得临床治愈、减少复发风险、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要求该疾病的治疗全面重视包括情感、躯体和认知在内的所有症状维度。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现有抗抑郁药虽然总体有效,但治愈率较低,治疗后仍有焦虑、认知损害、疲劳、快感缺失等残留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并显著加快复发,且易引发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情感迟钝、嗜睡等不良反应。

若欣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临床研究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地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张鸿燕表示: “若欣林对抑郁症多维度症状的全面兼顾,尤其在改善焦虑、快感缺失、疲劳、认知症状等方面的疗效潜力,填补了抗抑郁治疗中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有助于患者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最终达到稳定和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痊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认为,若欣林不经肝脏CYP450酶系代谢,对CYP450酶系无抑制或诱导作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低。对于因患有其他的疾病而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或者有肝功能问题的人群来说,若欣林会是更安全的选择。

另外,抑郁症的多维症状受到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种神经递质的共同影响。同时提高突触间隙5-HT、NE和DA的水平可实现治疗作用相互协同,更全面缓解抑郁症患者不同维度的症状,同时增加DA的干预可能拮抗5-HT水平增加带来的DA下降所引起的副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若欣林对5-HT、NE和DA均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

赵敏以抑郁症患者的快感缺失症状为例,讲述了若欣林治疗优势,“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很少针对多巴胺系统,对于该症状一般采用在临床上增加另外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的方式。然而联合用药起效慢,只有当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考虑使用。“若欣林可以把针对多巴胺的这个缺口给补上,起到同时干预患者的动力下降和改善他的工作、社会功能的作用,让病人重拾生活的动力。”赵敏表示。

高质量国产替代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三种方式。其中,物理治疗多用于轻症患者的联合治疗中,较少单独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治疗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受限于我国心理治疗师的人才缺口和心理治疗的高昂价格,当前我国提供标准化的心理治疗的能力仍存在较大缺陷。对于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然而,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抑郁症的认识误区及对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的恐惧,在临床治疗中患者自行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国抑郁症的规范化治疗率仍处于很低的水平。据介绍,抑郁症不单单是心理问题,更是一种脑部疾病,必须要规范治疗,正如让感冒患者不要发烧、不要咳嗽一样,让抑郁症患者自行阻止症状的产生是不现实的。

 现有抗抑郁药物的缺陷也是抑郁症规范化治疗率较低的原因。比如在起效时间方面,现有药物基本上在2周甚至更长时间,对有些病人来说,治疗的力度不够大。其次,从安全性上讲,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药仍然存在各式各样的副作用,常见的是胃肠道的不适,以及头疼、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的反应,还可能产生体重增加、泌乳素改变、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这也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若欣林作为中国首个化药1类抗抑郁创新药,在一定程度上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在提升用药可及性方面,绿叶制药正在快速推进若欣林的商业化。绿叶制药(中国)中枢神经系统事业部负责人陈哲介绍,截至12月2日晚间,若欣林已在全国22个省市被处方。此外,目前该产品已在好心情、昭阳、小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线上平台及线下药店等不同渠道相继上架,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多渠道覆盖,以提升患者的用药可及性。

IMS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抗抑郁药市场规模约为70亿元,销售前五的抗抑郁药中,国产仿制药占去四席,抗抑郁药正在加速走向“国产替代”。值得一提的是,若欣林之后,还有多个抗抑郁在研新药处于“来的路上”,高质量替代正在提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国内抑郁症研发领域已有17款1类创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涉及东阳光药业、华海药业、信立泰、石药集团等13家企业。对此,陈哲表示期待有更多的抗抑郁创新药上市,惠及更多患者,填补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再次呼吁,在药企加快药物研发的过程中,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也需要转变理念,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共同努力提高规范化治疗率,帮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