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研究员 王应贵 娄世艳 澳门报道
正如卡塔尔世界杯吸引了全球足球爱好者的眼球一样,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同样引起了世界政坛的高度关注。卡塔尔世界杯的主要场馆、电力、供水、通讯等服务处处彰显着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国和卡塔尔高水平合作的成果,让阿拉伯世界真切地认识到中国愿意并且能够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阿峰会发表了三份重磅文件,《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了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国家全面合作规划纲要》,就双方在政治、经贸、投资、金融等18个领域合作作出规划;《深化面向和平与发展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文件》,涉及双方同意深化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倡导多边主义、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合作、加强中阿合作论坛建设等重要内容。
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共同意愿、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在反国际化逆流中,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弥足珍贵,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将重塑双边和多边国际关系,互利共赢必将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阿峰会充分表达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对和平、安全与稳定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多元化经济、低碳经济、数字经济的强烈愿望。
10年来,中阿国际贸易增长快速,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惠及了更多民众。正是这种长期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阿拉伯世界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与中国合作。今天,国际政治秩序混乱,一些国家打着“提升全球供应链韧性”的旗号,“建小院高墙”、打造“平行体系”,试图分割世界经济体系,以垄断全球生产体系各个环节,挤压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实现其“脱钩”目的。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经验表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大循环,在惠及他人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阿能源贸易关系长期稳定
12月9日,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中方宣布,未来3到5年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扩大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加强油气开发、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合作,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制造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而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具有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地区,中阿多边合作必定释放巨大的经济红利。
据英国石油《世界能源统计概要》,2017-2021年中东向中国输出的原油分别占我国进口总额的43.57%、43.75%、44.41%、46.10%和48.98%,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就国别而言,2021年,中国市场占伊拉克原油总出口量的61.20%,占科威特的9.33%,占沙特阿拉伯的59.95%,占阿联酋的32.94%,占其他中东国家的63.06%。事实上,中国是阿拉伯产油国的稳定消费市场。
就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关系而言,2015-2021年,原油市场是买方市场,油价处于较低水平,许多阿拉伯产油国遭遇较大的经济困难。出于能源供应链安全考虑,我国一直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政策,但对中东产油国我国始终给予优惠待遇。自2019年以来,沙特阿拉伯一直是我国进口原油最大的来源地,阿联酋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考虑到伊拉克战后重建的经济需要,中国从伊拉克大量进口原油。美国早已看好中国庞大的原油消费市场,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中就提出了希望中国扩大美国能源产品进口。近年中国从美国的原油进口量有所上升,但总体占比依然很低。中阿长期的互信关系经得起时间考验,其战略伙伴关系牢不可破。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中国必然是众多卖家重点关注的市场。据英国石油《世界能源统计概要》,2021年,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分别是第一(16.8%)、第二(12.7%)和第三大(12.2%)石油生产国,而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分别为第一(15.70%)和第二大(12.8%)原油出口国。在欧洲消费市场,俄罗斯和美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6%和11.0%。俄乌冲突和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的竞争关系的根本原因就一清二楚了。在国际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与海湾国家会议和阿拉伯国家峰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和平相处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提升能源供应链韧性。
中阿商品贸易增长快速前景美好
中阿其它商品贸易增长态势良好。2019-2021年,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从中国的进口贸易分别达752.08亿、750.98亿和928.92亿美元。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中海贸易保持稳定,且2021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受原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19-2021年,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对华出口贸易额分别为720.97亿、567.04亿和927.88亿美元。就成员国进口贸易而言,阿曼、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从中国的进口贸易保持增长;阿联酋的进口贸易额居成员国之首,虽受疫情影响,但反弹力度很大;巴林和科威特的进口贸易量较低,且波动较大。就出口而言,阿曼和卡塔尔对华出口贸易保持连续增长,而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受疫情影响较大。总体而言,中阿贸易呈增长态势。就贸易差额而言,最近三年,阿拉伯对华贸易处于逆差,总额达216亿美元,但从最近五年看,贸易逆差为202.2亿美元。考虑到我国对海湾合作委员会的直接投资,贸易逆差属于可控范围,不会影响双边贸易。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结算水到渠成。由于汇率因素,双边贸易如果用美元计价,汇率成本提高了贸易成本,对中国和海湾成员国企业均不合算,用人民币结算贸易符合双方利益和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大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与卡塔尔中央银行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极大地便利了跨境贸易结算,提升了人民币结算比例以及人民币在中东地区的使用。按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2022年4月,阿联酋日均人民币外汇交易量由2019年同期的2.62亿美元上升至5.03亿美元;人民币在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也开始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双边贸易具有重大经济意义,阿拉伯国家石油收入稳定,且对外贸易总体处于顺差,所持有的石油人民币会以各种方式流入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增强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
大变局下中阿经贸关系展望
首届中阿峰会硕果累累,在全球政坛引起不小的轰动。此前,欧洲主要经济大国和欧盟领导人开始转向,明确表示反对“与中国脱钩”,一致认为中欧关系十分重要。即使英国新任首相苏纳克竭力讨好美国,妄称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已过去,但英国政治圈内反对声音不小。美国总统拜登急忙派员来华讨论中美关系下一步走向,有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主张中美合作)计划近期访华。可见,所谓“脱钩”只是政客们逞一时口舌之快,实际操作起来难上加难。
回顾阿拉伯世界近几十年的历史,某些大国的地区霸权妨碍了地区经济发展,无休止的战争和内斗使得中东地区陷入发展死循环,而对能源经济的严重依赖可能使其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以战争、两伊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埃及政局动荡、也门内战与冲突、叙利亚内战升级以及巴勒斯坦问题让中东地区成了新的火药桶,对地区和平与稳定造成了严重伤害。美国入侵阿富汗、入侵利比亚以及制裁伊朗在中东国家引起巨大反弹,在全球恶意制造出“伊斯兰恐惧症”。习惯于站在“道德高地”的美国领导人却利用中东地区能源资源作为维护美国霸权的工具,对当地经济发展毫不关心。美国不断挥霍国际信用,导致在中东的影响力下降。
中东国家何尝不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们自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殷切希望从中国学习到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在世界经济大变局下,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包括:能源行业转型、经济多元化、数字经济发展以及用于支持新型经济的基础设施(如电力、港口、高速公路、公共交通、高铁、云技术架构等)升级等。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绿色能源必将赋能未来经济增长,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石油生产国非常明白,国家经济必须向绿色低碳转型,必须尽早利用现有能源收入开发新能源(电池技术、再生能源等)和发展新技术(5G通讯等),必须加快进军新经济(制造、电动车等),否则当新经济成为主流时,全球对传统能源需求减弱,能源价格低迷将对本国经济造成致命的打击。
展望未来,中阿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必将成为国际间合作的典范。对中东国家来说,他们一方面要强化与中国的能源供应链关系,另一方面急需中国的技术发展新能源、新产业和数字经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资的跨国企业加大了对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直接投资。2021年末,我国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直接投资(存量)分别为98.45亿、35.24亿和7.89亿美元,而且未来发展态势明确。对中国来说,绿色低碳经济模式要求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大幅度减少煤炭消费,增加天然气和石油消费;中阿合作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与更多的人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