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林昀肖 北京报道
“我就是去了一趟医院,回来就感染了。这是第三天打点滴了。”2022年12月22日,在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热门诊,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走廊上与同输着液的中年女士在感慨新冠毒株的强传染性。他的周边都是同为感染的患者,在他输液对面的房间里,连续两天走了两位老人,其中一位快90岁。
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热门诊 21世纪报道记者朱萍 摄
近一个月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持续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的三甲医院进行探访,上述北京民航总医院的情景在每家医院都上演过。而近半个月来,发现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较之前有所减少,但急诊依旧人满为患,就诊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仍有大量老年人在走廊输液吸氧。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近一个月中,很多医护人员也感染了,也使得正常的救治受到影响。2022年12月26日,广州的张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父亲原本要在中山肿瘤医院进行化疗,但因为疫情延期了。“医护也沦陷了。我爸本来2022年12月23日要入院化疗的,22日早上医生给我打电话说先不用来了,全科室的护士都阳了没人打针,医生也阳了七七八八。让下周再去。肿瘤医院都这样,何况综合医院。”
近两周,四川、海南、浙江等多地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感染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四川内江、资阳新冠感染已处于回落阶段,海南三亚、海口已过感染高峰,很多医院的发热门诊人数有所回落,医护人员也陆续返岗,2023年1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再次探访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热门诊、急诊等较之前少了很多,其他门诊恢复至往日7成左右,但在地下一层的放射科人满为患,很多老年人在排队等待拍CT。
实际上,这波疫情来势汹汹,尤其是老年人受到较大影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向媒体指出,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下降,但因为感染者基数庞大,重症绝对人数也不容忽视,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绝对数不小,即便感染成为重症的比例很低,也会给医院重症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2022年12月2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如今随着疫情发展进入到不同阶段,各个地方的需求并不相同。有的地方发热门诊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有的地方随着重症患者的出现,急诊和重症的救治压力很大。“重症患者救治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
“幸运的救治”
北京市民王芳的父亲居住于北京市房山区某养老院,老人于2022年12月12日首次出现发热症状,后退烧,但之后几天又出现反复发热。12月25日,老人出现了第三次发热情况,且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当日下午4时左右,王芳及丈夫在与养老院商议后,决定呼叫120将父亲送往医院治疗。
然而,送往哪家医院成为摆在王芳及家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王芳和丈夫首先开车前往养老院附近的房山区良乡医院查看情况,良乡医院是房山区的大型医院之一。“我想在这里的急诊室先挂上号,等120送来后,没准儿能排上号。”王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说了当初的设想。
然而,满负荷的医院急诊很快就打破了王芳的设想。在护士台询问后,他们得到的答复是,现在没有床位。
咨询完,王芳转眼看到护士站旁边的抢救室门口早已水泄不通,有很多坐轮椅的老人及其家属排着长队。面对此情此景,王芳最终放弃了在良乡医院就诊的计划。
之后,王芳接到养老院的电话,据说附近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可能还有床位,王芳夫妇急忙驾车赶往那里。然而,在即将到达时,养老院再次联系王芳,告诉他们120救护车已到达养老院,而救护车医务人员则表示,他们刚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返回,该医院急诊有三四十人进行排队,不建议前往,而附近的北京北亚骨科医院可能还有位置。同时,救护车医务人员也判断,王芳父亲的症状可能为肺炎,但不会特别严重,只要前往一家医院进行CT检查后输液治疗,就可缓解症状。王芳听取了救护车医务人员的建议,将父亲送往北亚骨科医院。
在到达北亚骨科医院后,时间为下午6时左右,王芳夫妇终于找到了急诊床位。在养老院工作人员陪同下,王芳夫妇带老人先开具CT检查单据,然后进行验血等检测,最后确诊肺炎并在抢救室床位进行输液治疗。王芳介绍,在父亲住进后,医院急诊抢救室仅剩最后一张床位,并马上被下一位患者占据。
王芳表示,其父亲能住进医院,及时进行输液治疗,已经非常幸运,然而,想要住院进一步治疗,却是不可能的事。“北亚骨科医院作为骨科专科医院,并没有为输液后患者提供的留观室,输完液只能尽快离开,将床位留给后续病人。”在无法住院的情况下,当晚11时左右,王芳及家人最终选择将老人送回养老院,可以在养老院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和王芳父亲一同住进北亚骨科医院抢救室的,还有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已经出现休克症状,能用的抢救设备医院已经全部用上,但唯独缺少呼吸机,医生对老人家属表示,必须进行转院,老人的血氧已经很低,如果不进行转院则会有生命危险。此时的家属一直在电话联系转院。
部分医院急诊依旧人满为患
当前,北京的新冠感染人数已出现回落。据北京市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12月21日北京市发热门诊接诊发热患者6.5万人次,较近日接诊高峰2022年12月15日的7.3万人次减少11%,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总体趋于缓和。但与此同时,重症高峰也正在来临。根据重症医学科专家的预测,按照病毒的发展规律,重症高峰一般会在感染高峰出现的2~3周后出现。
2022年12月25日晚,总台央视记者也探访了北京协和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急诊室。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表示,这是从医30年来最困难的时候。2022年12月25日北京协和医院发热门诊就接诊340多人,其中老年人占到大多数,一、二、三级危重症病人比例达80%,而过去约为50%。
根据北京急救中心“急诊接诊人次抢救床位留观床位使用率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12月30日,北京市134家医院中有71家报告“急症拥挤等级高”。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接诊达1356人次,为当日之最,此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急诊接诊也超过1000人次。2022年12月30日,北京市有多家医院的急诊抢救床位或急诊留观床位使用率达200%以上,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床位使用率达2166.6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留观床位使用率达471.43%,均为当日之最。2022年12月25日至12月30日,北京市134家医院中,报告“急症拥挤等级高”的医院数量均在50家以上。
2022年12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进行探访,佑安医院为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并接诊就诊患儿的三甲医院。在急诊区域,记者发现,佑安医院将急诊就诊区域分为红区、黄区和绿区三部分。急诊医务人员介绍,依据病人病情进行划分,绿区接诊症状较轻的患者,黄区接诊症状稍重但病情较为平稳的患者,红区则为抢救区域,接诊危重症患者。
北京佑安医院分区等待的患者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生 林昀肖 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入急诊区域后发现,在绿区,有多个坐轮椅的老人在家属陪伴下等待就诊,这些老人的情况尚属稳定。而在一旁的红区则不同,抢救室中有老人躺在病床上意识模糊,身上输着吊瓶并佩戴氧气面罩,老人不时起身进行剧烈咳嗽,咳嗽完又瘫倒在床上,旁边病床上的老人亦是如此,病床边的家属都在焦急进行照顾,有医务人员前去询问情况,与家属商议下一步安排。
北京佑安医院急诊输液室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生林昀肖 摄
同时,在一旁的急诊输液室早已人满为患,满满当当的座位中还穿插摆放着多张活动平板床,输液室过道已十分狭窄,人员和轮椅在拥挤的过道中挪动。有老年人在接受吸氧和输液等治疗后,其家属询问医务人员下一步治疗建议,医务人员表示,如果老人不吸氧没有问题,就不要留在医院治疗。“现在这里的环境太差了,如果可以脱氧,建议尽早回家进行休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正在输液的患者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很多老人的身旁都配有将近一人高的蓝色氧气瓶。这些老人只有部分可以在座椅上进行输液,其余的老人只能躺在活动平板床上。有带氧气面罩的老人咳嗽不止,剧烈的咳嗽声贯穿整个嘈杂的输液室,在咳嗽中老人身体不断抽搐,输液管和氧气管都在不停摇晃,身旁的多位家属慌忙进行照顾。
北京佑安医院急诊输液室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生林昀肖 摄
除急诊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前往北京佑安医院发热门诊,发现就诊人数较少,其中,老年和中青年患者约各占一半。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佑安医院发热门诊主要接诊症状较轻的患者,症状严重的患者则建议前往急诊就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后又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了解情况,友谊医院同样为开设24小时发热门诊并接诊就诊患儿的三甲医院。在发热门诊,与佑安医院情况相似,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不多,患者登记信息后即可进行就诊。但是在友谊医院急诊区,仍然有大量患者排队就诊,急诊候诊区已坐满人员,其中以老年患者为主。在急诊CT室和内科就诊区域外,两条长队贯穿走廊,有大量患者及家属排队等候。此外,在急诊留观室门口,也有多名家属在此等候。
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等待就诊的患者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生林昀肖 摄
北京友谊医院CT室排队的家属们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生林昀肖 摄
做好医疗资源保障
在重症高峰来临之际,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出现了抢购风潮,该药可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Paxlovid在京东健康、美团买药等医药电商平台无法直接购买,需要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由医生开具处方。
据北京市2022年12月25日发布的《关于组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抗病毒药物应用培训的紧急通知》显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近期将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统一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于2022年12月30日联系北京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询问相关情况,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表示,该药品已到货,在患者本人就医并符合多项相应条件后,可由社区医院医生开具处方后购买,Paxlovid的原价为1890元/盒,使用医保可报销90%。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对抗新冠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是最强有力的武器。要为高危感染者及早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特别是辉瑞的Paxlovid。60岁以上的人,或是60岁以下且有一种以上长期基础病的人,例如高血压、肥胖或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等,一旦抗原或是核酸检测阳性,马上由医师提供一个疗程的口服药。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伴随“沉默性缺氧”问题被大众熟知,血氧仪、制氧机等产品迅速走俏,甚至“一机难求”,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康泰、鱼跃、乐普旗下的多款制氧机、血氧仪产品不是面临缺货就是预售时间长。
对此,理邦仪器、可孚医疗、康泰医学等相关生产企业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正加班加点尽量扩大产能,但也面临着员工感染、春节等不利因素。
如何应对当前的急诊和重症救治压力?焦雅辉指出,重症患者救治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据介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总床位数为561.6万张,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左右浮动。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为18.1万张,即每10万人拥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为13.34万张。
而在此前,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2年11月12日,全国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不足4张;而到2022年12月9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3.81万张,重症医学床位接近10张/10万人的水平,重症床位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在近一个多月以来,全国的重症床位已得到迅速扩张。
关于重症抢救设备,截至2022年12月25日,全国共有血液透析单元16.7万个,床旁血滤机(CRRT)2.4万台,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2600余台,有创呼吸机13.1万台,无创呼吸机15.7万台,监护仪109万台,高流量吸氧仪5.8万台。
焦雅辉表示,从总体来看,全国床位资源与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但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扩充,或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加大监测,并建立区域协同支援制度,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
在北京,2022年12月23日,北京市卫健委和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在居民居家监测方面,《通知》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鼓励各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服务,方便居民居家氧疗。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北京各区公布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月3日,目前北京已经有23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提供氧疗服务。
在加强重症资源方面,《通知》指出,二、三级医院按照要求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根据医院类别和级别,做好综合ICU床位、可转换ICU床位、重症监护病房准备,提前做好药品、设备、物资准备工作,应对重症救治高峰。同时,也要加强人员培训,以综合ICU、其他专科ICU和可转化ICU床位总数为基数,配备充足重症医护力量,并通过对专科ICU医师进行综合ICU相关培训,迅速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面对重症患者就医难的问题,《通知》要求全面提升各医院急诊和住院部收治能力。在充实急诊科救治力量的同时,要打通急诊与住院部的收治通道,将急诊收治区域由急诊留观区拓展到医院各科住院病房,允许跨科收治,最大程度拓展收治能力。同时,各医院对120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要应收尽收,不得拒诊,不得因患者无核酸和抗原结果影响收治。
(应采访者要求王芳、张杨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