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上午,在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上,当被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问到如何看待科技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时,省人大代表、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现场回应,有科技创新的支撑和赋能,才能把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
张书彦
在张书彦看来,这样的论断尤其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因为这里有着全国最完善的创新链、产业链,是支撑关键核心产业技术应用的主引擎。
如何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个“双链条”优势?张书彦将大家的思路引到坐落于东莞松山湖畔的中国散裂中子源。“这是‘国之重器’,是我国开展前沿学科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先进大型实验平台,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科学成果。”张书彦说,前不久成功出束的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正是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和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共同建设研发。
“它就像超级显微镜,可以测量材料的微观情况。”张书彦举例,就像X射线穿透人体,了解人体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可以从中检测材料的“病症”,并开出对应的“药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提问
这是创新高地的有力见证。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将为众多领域国家重大需求的新型材料研发、关键装备无损检测、服役寿命管理等提供不可替代的研究手段,为解决我国在材料与装备制造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这也是广东用科技更好赋能“制造业当家”的优势所在。张书彦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同市场需求深入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张书彦也将这个关于“三级跳”的建议带到了大会。她建议,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依托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成立专一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强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打造专属领域内前沿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集聚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有效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搭建产研对接桥梁。
【来源】南方+
【记者】钱明雅
【摄影】王辉 肖雄 石磊 万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