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澳门报道
近日,主题为 “绿色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峰会在澳门举行。本次峰会由澳门银行公会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大湾区碳中和协会、澳门绿色低碳产业协会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行业协会共同承办,由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方的政府代表、金融机构、权威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等进行主旨演讲及圆桌讨论,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发表主题为“大金融时代——走向金融强国之路”演讲时表示,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实践进展,包括大湾区的绿色一体化发展和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碳中和进程助力等。同时,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城市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协同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绿色金融未来展望的关键。王文建议通过加强法律、政策和监管支持,确保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助力中国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学教授、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蓝虹发表“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演讲时建议,应加强保护生态系统以降低金融机构和经济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潜在影响,并促进可持续发展和金融业的绿色转型。同时,城市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蓝虹还认为,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澳门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污染问题。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马磊立发表主题为“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在净零转型融资中发挥的作用”演讲时指出,中国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找到自身的独特性,以便更好地发挥中国在气候领导方面的作用。在实现净零排放过程中,绿色产业的发展,减碳脱碳的努力和过渡性融资至关重要。同时,马磊立强调绿色发展需要多方协同。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例,这项工作与所有国家相关,而金融机构发挥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理事冷冰介绍了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准则的最新进展。他表示,ISSB秉承“更好的信息支援更好的投资经济决策”的基础理念,希望能制定一套可持续披露的综合性全球基准,以同时满足国际投资者和企业的信息需求。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兼会长马骏博士担任圆桌讨论的主持人,分别与多位来自海内外权威专家学者、金融机构代表及企业家共同探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介绍了近期国际绿色金融领域的热点议题,如国际债务互换、信息披露、可持续消费金融等。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工作组联合主席叶招桂芳认为,私募基金是绿色金融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私募基金在香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吸引了主权基金和地方政府投资者等重要资金来源。通过免税优惠政策和税务优惠处理,私募基金经理在香港享受税务上的便利,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投资并为基金创造价值。
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孟萌表示,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更多的区域和地方推动实际案例的落地。在碳市场方面,全国、地方和区域碳市场的多层次格局已经形成。这些碳市场形式的存在有助于引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多样化的碳市场形式有助于全国碳市场形成合力,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葛兴安则认为,目前中国碳市场的总量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其次,目前碳市场的金融化在中国发展较慢。此外,数字化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这方面大湾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在绿色金融数字化方面应发挥更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公共平台和资料支援,加强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及商业经济学系主任、亚洲金融学协会理事康文津介绍了其在银行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康文津认为,金融科技的投资和发展使银行能够更好地获取和分析资料,提升评估环境风险等能力,从而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进展。而由于大银行能够投入更多资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且具备更好的公司治理优势,能够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因此其金融科技的发展对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的推动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