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吹响冲锋号

2023年12月15日 15:26   南方日报

沿海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肥美的海鱼在网箱里活蹦乱跳,今年又是一个丰产年;珠三角工厂机器轰鸣,设备高速运转,县域经济活力涌动;粤东粤西粤北的田间地头,遍地金黄,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以来,广东吹响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冲锋号”——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目前,全省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形成,强县促镇带村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全社会各方面支持力量得到有效汇聚,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蓬勃发展,呈现出创先争优、苦干实干的新气象。

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加快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美丽兴旺新城镇、宜居宜业新农村,乘势而上、苦干实干,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抓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县域强,则省域强。“百千万工程”的重点是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

广东57个县(市),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1.7%,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0%,而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12.4%。

如何破解产业不平衡这个最突出的短板?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有效途径之一。

在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惠州联合铜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轴轴超薄锂电铜箔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这是国内第一家自研自产电解铜箔企业,目前,其三期项目已全面投产,高标准锂电铜箔年产量可达2万吨。

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博罗大抓产业、大干实体,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生命健康和新能源新型储能等“4+1”产业,加快构建更有竞争力和更具博罗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抓好特色县域产业培育的同时,广东还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突出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县域产业集群。

江门鹤山市以工业经济为主,正加快建设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依托主平台1.5万亩工业地块打造鹤山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

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介绍,今年鹤山筹集了30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出让工业用地3000亩,新引进项目61个,其中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25个。“1—9月鹤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投资增长28%。我们力争2025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县。”刘志刚说。

“我们指导各地用足用好省产业有序转移系列政策,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的产业有序转移。”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省里已经专门下达42.5亿元注入资本金、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主平台启动建设,未来还将继续支持。同时,支持各县(市)在食品加工、海洋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1—2个特色产业集群。

广东57个县(市),80%都属于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功能区。因此,必须立足县域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沿海县要做足海洋经济文章,山区县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强势,农业县则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县域产业由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把县域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今年以来,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动作频频:《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7条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10月26日,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推动的“九洲一号”深远海养殖工船在珠海正式开工;11月1日,广东海洋水产种业迎来新突破:黄鹂无齿鲹(俗名“黄金鲹”)人工繁殖成功并首次实现工厂化大规模育苗……

据统计,今年14个沿海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项目34个,总投资117.79亿元,全省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475个,桁架类网箱3个。

打造“粤海粮仓”,唱响“海洋牧歌”。在广东,一个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呼之欲出,示范带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

“广东发展县域经济在产业选择上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资源、区位、历史等多角度研判确定适合当地的产业,并坚持规划不变、久久为功,将产业链科学嵌入县、镇、村中,实现协调发展。”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表示。

抓人居环境 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以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为重要突破口,广东推动一批美丽圩镇建设。

走进韶关南雄珠玑镇,红瓦白墙错落有致,竹林公园里流水潺潺,圩镇风貌和谐美观。“今年镇上大变样,吸引了很多游客,我们的生意好了很多。”戴记珠玑巷饭店老板戴德金感叹道。

“为了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圩镇,我们筹集各类资金,完成主街道外立面、街道柏油路面等一批项目建设,圩镇风貌改善很大。”珠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茂名高凉墟,曹江粮所等一批旧建筑被活化利用,晚间墟内红瓦白墙、商铺林立,仿古招牌霓虹闪烁,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文化气息……

今年以来,广东聚焦镇域发展,不断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全省的乡镇(街道)迸发活力、激发势能,一批批美丽圩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焕发生机。

随着美丽圩镇加快建设,广东乡村也更加整洁有序、美丽宜居。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美丽村,村内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河清水净鱼翔浅底,仁善村风扑面而来,“有车有楼,不如有紫南户口。”成为村民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在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布金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次第展开,乡村旅游烟火气十足。

内外兼修是陆河县建设和美乡村的关键词。“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处理好‘房’与‘村’的关系,助推村容村貌提档升级,把‘一处景’往‘处处景’延伸。”陆河县委书记罗炳新表示。

如今的广东,村村有美景、村村有产业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蓝图已经照进现实:今年以来,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文旅,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城乡。

“百千万工程”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领乡村发展“美丽蝶变”。岭南大地上,一个个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场景汇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由省道S223线进入梅州梅县区,这里山水相依、美景相连,作为老区苏区市辖区、森林覆盖率75.54%的梅州市梅县区,正举全区之力打造绿美广东梅县样板。

得益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在梅县,白鹭在田间飞掠,客家围龙屋鳞次栉比,公园内绿树成阴,生机盎然,这里成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以绿美梅县‘十大工程’为抓手,力争用10年时间优化林分40万亩。”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表示,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放眼全省,“绿色版图”在不断扩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用正在显现。

——迅速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截至今年11月,全省完成林分优化203.65万亩,森林抚育205.57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统筹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结合“百千万工程”,正在建设森林乡村102个、绿美古树乡村51个、绿美红色乡村51个。

——合力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全省组织举办线上线下各类义务植树活动6200场次,植树约213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145片。

抓社会参与 凝聚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

上下同欲者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需要进一步凝聚力量资源要素,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镇村流动,为县镇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共投入149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土地保障方面,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年预计用地指标总量达到36万亩,已经保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1万亩,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7000亩,先进制造业4万亩用地指标。

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在重要要素保障的同时,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还要大抓社会力量参与。

人心齐,泰山移。目前,全省建立健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本轮纵向帮扶共涉及全省156家有关单位,帮扶62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县域帮扶的“全覆盖”。

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就是推动高校院所作为纵向帮扶的重要力量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今年8月正式启动。

双向奔赴,合作共赢。“双百行动”启动后,全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迅速行动起来。

华南理工大学根据鹤山和惠来发展需求和干部特点,选派两名干部分别担任驻鹤山和惠来服务队队长,全面梳理当地需求,清单式推进工作。

汕头大学按照“县域所需,高校所能”原则,发挥优势,凝练特色,目前初步与南澳县共建项目9项,与揭西县共建项目6项。

“作为首批完成结对签约的高校之一,中山大学引导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今年暑期,中大11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及多支社会实践队伍共1000余人赴结对县市开展专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截至目前,全省首批82家高校院所与57个县(市)已全部完成结对签约,共形成800多个合作项目,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不仅助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反哺了高校院所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民营经济是“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广东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凝聚千万市场主体强大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

华电集团广东分公司“每发一度电,贡献一分钱”投入“百千万工程”;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农业银行成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广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县域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抖音集团未来一年计划提供100亿流量支持“百千万工程”;正大集团立足于现有产业链条和核心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产业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千万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推进的内生动力源源不断: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全省累计组织发动各类帮扶企业17297家,帮扶村17421个,已开展对接帮扶项目11986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3亿元。

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既能看到文澜阁《四库全书》珍本,讨论“何为良好生活”的哲学命题,又有接地气的村歌争霸赛、人头攒动的市集。

“青砖黛瓦与现代混凝土的反差和共振,恰好回归到乡村振兴的初心:通过社会各界参与、改革与创新,打通各种要素流动通道,最终实现人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参与塱头乡村振兴项目的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呼吁,未来,希望更多企业投身到“百千万工程”事业中来。

成绩单

◆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蓬勃发展,呈现出创先争优、苦干实干的新气象

◆今年省里已经专门下达42.5亿元注入资本金、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支持15个主平台启动建设。同时支持各县(市)在食品加工、海洋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1-2个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14个沿海市已开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34个,总投资117.79亿元,全省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475个,桁架类网箱3个

◆全省建立健全新型帮扶协作机制,本轮纵向帮扶共涉及全省156家有关单位,帮扶62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县域帮扶的“全覆盖”

◆统筹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结合“百千万工程”,建成森林乡村94个、绿美古树乡村37个、绿美红色乡村45个,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23万亩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共投入149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截至2023年10月,全省累计组织发动各类帮扶企业17297个,帮扶村17421个,已开展对接帮扶项目11986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3亿元

一线案例

茂名信宜钱排镇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强镇兴村

做好“山水”大文章

激活镇域新动能

暖冬午后,茂名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一江碧波映衬岸边整齐精致的农房,远处重峦叠嶂。村口处,一间名为“客家人”的乡村咖啡厅好不热闹。浓郁的咖啡、典雅的装潢、露天的座位,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店主李妤橦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日均营业额能达到6000元。她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年初租赁闲置的民房,打造了这间咖啡厅。

钱排镇,这个因“中国三华李第一镇”而闻名的乡镇,如今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激活镇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不到一年时间,“山水双合”“李花谷”相继建成和高效运营,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这背后藏着信宜钱排镇的创新密码——引入市场力量,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强镇兴村。

记者了解到,钱排镇创新性地采用了“政府投基础设施+企业投运营资产”配比投资模式,用专项债1∶1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运营项目,企业出资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和房屋资产约8000平方米。

简言之,企业每年上缴财政固定收益100万元,其他盈利部分与镇政府及村委会按1∶1分成。

“前段时间,双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迎来第一次分红,分红金额达113万元,受益农户达1251户。”钱排镇党委副书记李先友告诉记者,此次分红资金来源包括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停车场协管费收入、村水电站收益等。通过政府撬动企业真金白银的深度参与,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为做强镇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村庄变景区,处处是风景。随着今年‘山水双合’项目的正式对外开放,村民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李先友充满信心地说。

目前,“山水双合”、李花谷、马安竹海、三华李度假区等农文旅结合项目均实行“建设运营一体化”,实现政府、企业、村民三赢局面。

不仅如此,钱排镇还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记者在信宜双合电商培训中心看到,这栋三层楼的建筑内,直播间、培训室、洽谈区、办公区、展示区一应俱全,即便是周末,这里依旧非常忙碌。

“培训中心除了供农村电商运营和实训,还能提供初创电商企业进驻办公。”钱排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陈剑冰介绍道,在电商培训中心的辐射带动下,信宜市的电商企业从2600多家增加到了3400多家,钱排镇三华李也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今年销售额突破2500万元。

(记者:黄进 彭琳 陈薇 张子俊 姚瑶)

(来源:南方日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