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央行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明确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丰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箱,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化险资源,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证监会同步公布新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从风险揭示强化、部分重点事项的信息披露相关规定调整,全面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分析认为,两大监管动作形成政策合力,既护航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亦为A股市场注入制度性活水。
央行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丰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箱
据央行官网,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金融稳定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安排下一阶段金融稳定工作。
会议认为,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提升风险监测的广度和深度,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效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国金融体系的韧性将进一步提升。
会议强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系统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做好2025年金融稳定工作。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及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强化科技赋能,持续优化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框架,完善系统性风险评估和认定机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建立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丰富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箱,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化险资源,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证监会发布新规 事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披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了贯彻落实新《公司法》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相关文件要求,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优化披露内容,增强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证监会对《信披办法》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修订。
首先,吸收近年来信息披露监管的实践经验。一是强化风险揭示要求。根据《信披办法》,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此外,上市时未盈利且上市后也仍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的影响。二是明确行业经营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结合所属行业的特点,充分披露与自身业务相关的行业信息和公司的经营性信息,便于投资者合理决策。三是明确非交易时段发布信息的要求。上市公司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确有需要的,可以在非交易时段对外发布重大信息,但应当在下一交易时段开始前披露相关公告。四是确立暂缓、豁免披露制度。《信披办法》明确信息披露义务人暂缓、豁免披露信息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五是规定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其次,强化对部分重点事项的监管。一是增加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外包”行为的监管要求。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保密风险,明确除按规定可以编制、审阅信息披露文件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外,上市公司不得委托其他公司或者机构代为编制或者审阅信息披露文件。此外,上市公司不得向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以外的公司或者机构咨询信息披露文件的编制、公告等事项。二是优化了重大事项披露时点,将披露时点由“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该重大事件发生时”修改完善为“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知悉或者应当知悉该重大事件发生时”。三是完善了履行披露义务的公开承诺主体范围。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外,新增收购人、资产交易对方、破产重整投资人等相关方为公开承诺主体。
第三,落实新《公司法》,调整有关上市公司监事会、监事信息披露相关规定。一是删除有关上市公司监事的规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息披露义务人除了上市公司及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还包括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等,其中有的主体不是上市公司,现有法律、行政法规并未强制要求其取消监事会,因此,在个别条文中仍保留有关监事的规定;二是明确审计委员会对定期报告编制的监督方式。审计委员会既在董事会决议前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事前把关,同时,审计委员会成员作为董事也在董事会审议定期报告时进行事中监督;三是将原有关监事会的义务与责任,适应性调整为审计委员会的义务与责任。
财报季绩优公司获机构关注
3月2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67%,深成指跌0.57%,创业板指跌0.79%,北证50指数跌1.85%。全市场成交额11450亿元,较上日缩量717亿元。
下周一将进入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不少券商结合A股市场环境及历史经验,对2025年4月带来的机会作出了研判。
机构认为,4月行情的判断将对全年的投资有重要指引意义,核心原因还是A股上市公司需要在4月份之前披露完前一年的年报,多数公司会选择在4月底进行集中披露,因而也给市场带来了重要的基本面维度的“信号”,基本面更扎实的绩优公司在4月更容易获得关注。
申万宏源认为有多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业绩验证情况,2025年一季报期临近,缺乏短期基本面支撑的主题方向可能休整;经济数据的验证,4月需关注宽财政的执行情况和效果;AI产业趋势,当前处于等待爆款应用催化的阶段,后续应用进一步开发落地,科技板块还会有再创新高的机会。
东吴证券表示,在过去10年中,2月至3月主题交易的胜率高达80%,而4月仅有20%,基本面更扎实的绩优公司在4月更容易跑出超额收益。结合上市公司基本面和盈利预测,东吴证券认为,一季度A股业绩景气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行业:上游有色金属、小金属及有机硅等;中游光伏产业链和工程机械;下游可选消费和受益于消费政策补贴的品类。此外,还有金融地产板块中的非银金融、建材行业的水泥,TMT板块中的消费电子、存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