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Q死了

2001年01月01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夏冬

北方冬日的斜阳映在玻璃窗上,老钱,一个在STAQ市场奋挣了六年的投资者与我对面而坐。在北方冬季,对绝大多数百姓来说都是没有美感和形象的日子,老钱也不例外,一身轻灰,一脸胡茬,加上穿上后吊帽的羽绒服,是个典型的老土。

但老钱的父亲60年代就是12级干部,与一位现今的大人物在东北一个处里共过事。今天的话题是STAQ,一个在中国前后存活了十年的证券市场。老钱在这个市场做了六年多。

满怀信心进入STAQ

“我今年49了,关系放在北京一个国营企业,80年代就有几十万了,十多年过去,一直做着投机生意,83年与人在香港成立公司,干什么,引资呀,天天与乡镇企业谈合资,明摆着人家能三减两免,我们能偷税漏税,三辆免税车,只要双方一签字,50万就进自己的公司,没想到,栽在STAQ系统。”

在STAQ和NET,98%是赔钱出来的,老钱属于2%,只打了个平手。1992年底,老钱在STAQ系统的“沈阳京联”开了户。开户之前,老钱利用父亲的老关系,专门打听STAQ系统的背景。初中毕业16岁就下乡,17岁参军的老钱,当时对STAQ系统有三个判断:一是STAQ系统是国家体改委办的,是电脑交易,而深圳、上海都是地方办的,搞的是柜台交易,手工报单,行不行还不得听北京的,作为投资人,与政府近一些的市场风险总该小一些吧。

二是开户严,老钱是借了别人的营业执照才把自己40万送进STAQ市场。当时开户要有营业执照,要有50万以上的保证金,一般人根本进不来。

三是上市的公司质地都不错,股本结构合理,不像上海刚上市时的企业都是区属或街道办的小厂子,老钱说那都是阿猫阿狗。为了证明这一点,老钱说现在A股市场上的电广传媒、广电股份、海南航空、南京中商都是从STAQ或NET摘牌的企业。

但老钱今天的谈话火药味很浓,有的话出自北京胡同里的小混混之口才不奇怪。他说,这是被市场逼的。

1992年底开户,1993年9月老钱才开始第一笔交易。其间STAQ系统有过一段好行情,股价平均翻了一番,当时投资者也不多,老钱开户的京联营业部有200个户头,资金量多在300万至500万之间,STAQ市场所在的大厦里营业部总共有40—50家。上市的股票有10只,还有30家发行了,还没上市。那时投资理念很规范,不讲投机,市盈率都在10倍左右。

老钱在京联开户前,还专门打听这里的情况以防不测,这个营业部高级管理人员都是联办的,与沈阳间还开通了一条交易线路。

打个平手出来了

1993年5月份这波行情一起来,STAQ市场的影响就大了,当时《证券市场周刊》有专门的市场股评,出名的一个叫小东,后来得肝癌死了,还有一个叫求实,就是现在和讯的张明星。电台每天下午4:15还有专门的股评。表面上看还是很规范的。

股评从股价10多块钱就开始说长线投资。所以老钱的第一笔交割单上就是3块多买了“长白计算机”,这只股票10配9,还买了一只“玉柴”。老钱一买就套,股价一直下跌,大家还一直坚守。在1993年上海跌到300多点时,这里大部分股票跌破面值一元钱。

可股评和电台还是一个劲地叫长期投资,长期投资,而且大家对这个市场还有信心,要等发展的时机。

但1994年5月份NET强行上市两只股票,一下子引起市场警觉,上市的两只股票交易了一天,第二天证监会就让其停牌。STAQ系统也出了公告,有10只股票准备上市,大家又来了希望,这个市场还能生存,还能发展,但后来,这个希望还是被无情地碾碎了。

除了1993年5月有一波行情外,STAQ市场一路下跌,不少基金也深套其中,普通投资者套住了,除了割肉斩仓或逢低吸纳,摊低成本外,一些营业部开始放口子,让自然人进来,“到后来,只要有钱就可以开户”,这是市场走向不规范的第一步。

而伴随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不少营业部资金十分紧张,挪用客户保证金十分普遍,银根一紧,风险就暴露,这是错误的第二步。

但几乎所有的投资者的命运都是买入、套住、割肉;逢低吸纳,摊低成本;再套、再割、再补,老钱说有位离退休老人30万元实了10万股股票,最后每股跌到0.28元,几年下来90%的本金被市场吞噬了。

为什么一个市场跌起来没有回头路呢?应该说任何一个市场都有涨有跌,有波动,这种波动才会创造机会,老钱说不出具体的原因,只知道最后由于市场交投十分低迷,各个营业部报单的人都没了,也不接纳新的开户,私下里催老客户清仓离场,最致使命的是市场盛传王莉(联办财务部负责人)携巨款潜逃,使市场恐慌气氛到了极点。

老钱为什么能打了个平手出来,他让我关掉了采访机,说这个市场里十个庄有8个是铁哥们,亏谁也不会亏个人。老钱还说了一笔“天上掉下的金蛋”,一天,海航的成交价在2.8元左右,突然出现一笔10万股2.1元的卖单,由于老钱开户的这家营业部内有一条直线,比别的台快四秒,老钱一下子把这10万股神秘卖单吃进,5分钟后,交易价格恢复到2.65元,而STAQ系统可以T+0,没有涨跌停板,5分钟内,老钱赚了好几万,老钱怀疑那是庄家从公家仓位往个人自己户头偷筹码,不小心被快手老钱截获了。到后来,这种手法很普遍,盘面上不时就出现,亏了公家,肥了个人。

但人算不如天算,STAQ系统指数一头往下栽,掉进深渊,像上市的第一只股票“恒通”,1993年最高到11.5元,到1999年2月跌至0.11元,其它股票走势如出一辙。

都是海航的错?

把STAQ和NET市场投资者的损失一计算,恐怕不亚于美国1929年大危机和1987年股灾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时,一些股市恐怕还没跌到这个程度。

但老钱骂这个市场一是后来1.8元价格把3块多买的海航卖了,因为当时限制三天内,没有其它办法,想先认赔出局再说,但海航后来上了A股,如果不卖就可以发一笔大财;二是那时利息高,买国债也有百分之十几,六年下来保本出来就等于亏了,老钱说的也就是机会成本太大了。

我问老钱假设海航不上A股,会不会引起市场怨恨时,老钱认为不会,认赌服输,一是买股票的人都知道有风险,二是只要市场有公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都是理智和理性的。

现在不起眼的老钱股东账户里有370多万资金在运作,只有很少量的买股票,大多数买了证券投资基金,在STAQ系统六年磨练造就的摊低成本法在A股市场得到充分发挥,1.1元买的证券投资基金,现在成本摊低到两毛八,老钱说2001年3月份前,成本降到零,也就是盈利100%。

对于长线投资,老钱说最怕听这个词,曾经崇尚业绩、坚持投资的STAQ理念毁灭了,曾经的老钱“变得更加投机”,变得“不相信任何的承诺。”

中午饭,老钱自己要了一小瓶高度“二锅头”,喝完了还要了一瓶啤酒,基本不吃菜,四个小时后,老钱走在北方刺冷的寒风中,摇摇晃晃……

走前,老钱骂海航老总陈峰,借着酒劲说胡话:陈峰回北京要让STAQ市场的人碰着了,准没有好收场。

望着老钱的背影,我希望他是真的喝醉了。

“海航”替罪

去年春节去海南,海航的服务印象很深,没想到,海航与STAQ系统的投资者结怨这么深。

从好几个网站浏览海航的消息,关于海航与STAQ之间关系的很少。

但1998年海航从STAQ摘牌,激起众怒,据说海航全国各地的营业部遭到投资者袭击。

北京有300多人从STAQ游到证监会,要求讨说法,甚至有人打出“杀陈峰,炸海航”的极端标语。可见当时事态激化的程度,1000多名投资者联名发誓:永不坐海航的班机。

投资者老钱说陈峰玩了不少北京人,他本人也是北京人。海航当初发股票,一元钱一股也没人买,北京的一帮朋友帮了忙。大家又都是从STAQ市场高价买的,有一位知名房地产企业老总与陈峰关系很好,一下子买了300万股,也是在最后时刻1.8元被“标购”走了。

回过头来看,海航承担了不少STAQ系统的仇债有些替罪羊的味道。

《十年中国法人股市场沉浮录》里这样描述海航:

海南航空公司在1989年成立之初,是典型的“贫血儿”,靠着募集的2.5亿股本金为信用,海航拿到了6亿多元的贷款,此后又引进外资2500万美元,在国内发行B股和A股。十年间,海航从1000万元起家,已扩张成资产规模达50多亿元的巨人,跻身中国十大航空公司之列。应该说,海航创造的奇迹得益于一系列漂亮的资本运作,而法人股市场投资者也是自愿献血者。

包括老钱在内的投资者那时“公习调研”很认真,分析来分析去,公认海航是个好公司,成长性好,分配也不错,投资者大多选择长线投资,坚定持有,股价也逐步上升,成为STAQ市场上的龙头。

老钱们的说法是海航在STAQ系统摘牌的前三天,突然指定一家叫“琪兴”的公司和一家大连的外资公司以1.8元在6月23日至26日间标购在STAQ中的流通法人股。此时,海航已从最高时的4.5元跌至1.5元,最低打到1.2元,包括老钱在内的1/3的投资者将高价买的海航出手给琪兴,但不久便传出海航要上A股市场的消息。

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在标购前没有足够的时间间隔发公告,也没经股东大会公告就上A股,使本身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失去了一次翻本的机会。而且标购价格有欠公道,当时海航净资产2.05元/股,加上半年未分配利润0.15元,标购价至少应在2.2元之上。其三,海南琪兴与海航为关联公司,不具备标购资格。

投资者最早利用的是法律武器,这使琪兴“乘人之危的计谋”没有得逞,这在海航后来的公告中可以看出,琪兴在1998年6月23日至26日标购的4189.51万股,不能随A股上市,3年后也不准上市,尽管当初这家公司表示购买股份是对海航的长期投资,只不过没想到在看得见的未来不能上市套现获利。

海航其实只是STAQ系统投资者的出气筒。

STAQ市场和NET市场分别从1993年5月的241点和225点的高位反转而落,到关闭之时,一直跌跌不休,投资者看不到赚钱的示范效应,不能从中同经济的增长中获取回报,上市公司当然也不会热心来这里筹资,低迷的市道,使券商无暇顾此,而政策面的不确定性及市场各方累积的风险使这个市场命运十分短暂。

最近,有一篇文章被原STAQ市场投资者乐道———《十年股市,国家是最大赢家》。

但国家股、法人股的流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世纪之痛。这个伤疤不能揭,一揭A股市场就恐慌,不揭,中国股份制改革,永远只能处在规范发展阶段,什么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公正、公平、公开等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原则无法确立。

公股不流通,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均是空话。

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产生腐败、公司没有监督受害的是投资者的口袋。

好在像STAQ系统投资者现在也已看到:上市公司那么多,投资者队伍那么大,一股不可抗力形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