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在社会变迁剧烈、城市生活节奏过快、个人压力与日剧增的当下社会,一个令人忧心的全球现象是,抑郁症成为当代城市精神心理危机症候的一种典型性病症,而一些本来应该阳光活泼的青少年竟也面临抑郁症问题。
经常性的群体活动和群体游戏经验的缺失,是青少年抑郁症现象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群体游戏经验的青少年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倾向于自己与家庭长辈相处的模式,比较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在进入集体生活和工作情境之后,部分青少年在遭遇人际冲突时缺乏自我调适的能力。
很多情况小孩的抑郁状况并不是那么严重,只是不会一群人玩,有心理压力时缺乏日常的疏解渠道。多数轻微状况其实无需医疗干预就可以及时调整,过度依赖治疗和心理干预,往往会让小孩紧张,与群体更加疏离,使情况更严重。
现在中小学生最缺什么?城市和乡村的中小学生有较大区别。城市中小学生最缺的其实不是课程辅导、阅读训练或知识类课程,而是经常性的群体活动经验。乡村的中小学生生活在熟人社区中,或者在学校寄宿,有经常性的群体活动经验,相对缺乏的是阅读训练和知识拓展等方面的积累。
近三十年来,对于很多城市中小学生而言,在进入大学寄宿的集体生活之前,主要的孩童社群关系,就是学校班级的同学关系。多数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缺乏一群小孩经常一起玩的经历。这种状况使得不少孩子进入大学集体生活或参加工作以后,习惯于按照家庭关系模式来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有较多的错觉,呈现出较强的个人中心的特点,比较任性,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妥协性和灵活性。这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往往会带来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容易让青少年产生人际交往的挫折感。这是一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以及进入大学集体生活阶段之后产生抑郁症的重要成因,也是很多学生偏好在网络虚拟世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社会背景。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经验的普遍缺失,关键原因是群体游戏的衰落。当前城市中小学生在成长阶段普遍缺乏经常性的集体游戏经验,和经常性的群体活动经验,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代城市中小学生的家庭大多数生活在商业化社区,缺乏单位社区或者胡同社区那种熟人社会的生活空间。群体游戏的衰落,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缺乏群体游戏经验,是商业化社区成为城市主要生活场景之后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关键变化。
商业化社区在城市生活中占据主流位置,加上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城市中小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们在脱离家庭进入大学集体生活之前,普遍缺乏孩童社群生活的人生经验。一些孩子即使曾有较多体育培训,但如果缺乏篮球、足球等集体类项目的长期锻炼经历,仍然缺乏孩童社群生活的体验。美国学者格雷格·卢金诺夫在《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苏心译,2020年)中分析了美国教育中的“玩耍的消失”问题,在中国的情境下,更具体地说,是群体玩耍的消失。
学会一群人玩,经常参与群体游戏,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当前“双减”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调整,为增加学生群体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需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群体游戏经验缺乏问题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议程安排和家庭教育引导方面做针对性的调整。
城市小学需要将集体游戏作为学校教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学需要想方设法增加集体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加强组织集体游戏的教学创新,增加学生的集体游戏经验,增进孩子身心健康,以此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在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的新增时间中,有意识地增加集体游戏的活动开发和安排。需要重视许多城市小学空间狭小的问题,积极扩大校区的活动空间,或者更为科学地安排群体游戏时间,多开发能够利用教室空间的群体游戏。增加群体游戏活动课程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对小学教师的群体游戏活动课程的培训。
学校在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群体游戏经验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小孩在活泼的群体游戏中难免有磕碰。长期以来,避免孩子在学校活动中磕碰,成为一些学校避免引发家校矛盾的重要方法。家长需要高度重视群体游戏的重要性,避免因为孩子受伤引发不必要的家校纠纷,在小孩有磕碰之后,需要更为宽容,为老师创造更友善的社会环境,为自己的孩子补上成长阶段非常重要的群体游戏的人生经验。
家长需要全面了解群体游戏经验缺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需要高度重视增加孩子的集体游戏经验的重要性,需要想方设法增加孩童的群体游戏活动,帮助孩子参与比较稳定的孩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