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EBP咨询中国区负责人付饶:供应商与厂商必须考虑节能减排,不然将会被行业淘汰

2021年12月02日 17: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天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天姣 北京报道

在11月30日召开的2021“海丝论坛”暨节能环保国际论坛上,瑞士EBP咨询中国区负责人、总部项目主管付饶表示,在供应链全球化的今天,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至关重要,供应商与厂商若现在不成为本行业的先行者,将被行业淘汰。

付饶称,瑞士的减碳目标较中国要更进一步,前者预计于2050年达至碳中和,2030年促使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半。“这需要全社会、工业企业的参与,在当下全球性共识与资源极度匮乏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体都将成为循环经济,而如何培育新经济的新增长点也为当下的议题。”

循环经济本身并不复杂

付饶表示,循环经济是对立关系,原材料与能源在循环过程中通过闭环、原料的后处理、维修再利用等以最小化资源废物的产生与排放,最大化产品原料的使用率,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率。

“循环经济本身并不是很复杂的内容。”付饶解释,欧盟更看中可持续设计,即在设计阶段中80%的部分都处于循环状态。中国目前在推进的则是共享数字化,以及服务替代产品。

付饶表示,欧盟循环经济进程较长,从2015年开始,欧盟推行公布第一个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20年更新了第二个版本,欧盟希望通过循环经济达到绿色发展的目标。与此同时,欧盟针对循环经济本身也推出了一系列标准,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付饶以瑞士EBP 为瑞士联邦铁路局提供的方案为例具体说明了企业的减排计划。

“瑞士是全球铁路密集比较非常高的国家之一,人们偏好搭乘火车,铁路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付饶称,瑞士联邦铁路局是瑞士最大的采购商,去年的碳排放量为11.6万吨。在瑞士希望于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背景下,瑞士联邦铁路局希望提前十年,即在2040年达到企业供应链间接排放的碳中和。

她指出,此案例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减少减排对商业冲击与商业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可控的成本,帮助瑞士联邦铁路局在2040年达至碳中和目标。

付饶说,在共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的结论是,瑞士联邦铁路局需要即刻将碳中和与低碳目标渗透到工业管理中,要求其供应商在设计产品的环节中,考虑到碳中和。“国家铁路局是大型采购商,它能够发挥部门的杠杆作用,而在技术更新层面中,国家铁路局需要与供应商联手合作。当下或许需要花费更多的预算,但在未来的时间内,通过技术改造更新,单一的商业风险得以避免。”

“在供应链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希望有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供应商与厂商必须考虑如何节能减排,如若不然,将会被行业所淘汰。”付饶称。

政府应在公共服务方面走在前面

低碳减排是一场全社会领域的运动,各个主体必然参与其中。

付饶认为,从整个低碳减排的重心来说,电力、建筑行业等在各方面都推动着技术创新的实现。工业有可持续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促进共享,这不仅是减排降碳,在运营模式和成本上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推动绿色低碳的发展。

中国可持续能源的发展与数字化的利用,逐步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的光伏成本已经非常低,数字化对于流程有很多优化的作用,不仅可以减排降耗,还对整体社会的运作和生产中的成本、效率等都有改善和推动作用。

付饶表示,结合欧洲经验,面对“双碳”目标带来多层面的系统性变革,要在政府的投入和引导下,拓宽系统边界。

目前,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低碳社区的建立等。结合欧洲典型的案例,比如瑞士的一些工业园区,在园区设计初期和更新的时候,就考虑哪些工业有共生作用,能够为当地的低碳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认为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的一些工作应该走在前面。”她说。

企业的ESG发展同样重要。“虽然国内很多企业都做ESG报告,但ESG方面汇报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付饶指出,企业要从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此工作需求非常小,但在真正落实后便得以窥见企业长远发展风险和未来路径,从不同的角度看寻找减碳和碳排放节省空间,促使企业发展与国家、世界发展大趋势吻合,适时进行调整和制定具体路线。

对于在“双碳”目标给中国带来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治理层面的系统性变革的大背景下,将会催生何种完整系统的立体化市场需求,付饶表示,欧洲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谈及低碳,我认为要拓宽系统边界,即不仅局限于各自的领域,而是将系统边界打开,而政府在其中需要进行很大一部分的投入与引导。”

她指出,欧盟在此方面目前已采取非常多的措施,中国国内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建立低碳社区。“瑞士有一种‘2000瓦’社区,即整个小区在建立时就综合考虑到如何达到能源与碳排放的优化。同一逻辑在工业园区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考虑哪些工业有共生作用,能够长期推动当地的低碳发展。”付饶认为,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需要做一些前锋工作。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