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丹麦哥本哈根:气候适应性社区

2022年12月11日 16: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广州奖办公室,实习生阮秀珍

编者按

2016年,丹麦哥本哈根凭借气候适应性社区项目荣膺第三届广州奖。该项目通过在各社区实施绿色气候适应解决方案来减少严峻气候情况带来的损害,从而创造更好的城市绿色空间,使城市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更具韧性。 

获奖时,哥本哈根大部分气候适应性社区项目还在进行中,最后完成的效果是否如预期所想呢?本期《回响》将带你一览哥本哈根气候适应性社区改造。

案例回顾:气候变化下的城市改造之路

哥本哈根曾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气候隐患——那里曾发生过多次大暴雨,其中2011年的一场暴雨甚至造成了高达十亿美元的损失。而当时他们的下水道系统老旧,难以应对暴雨的冲击。为此,哥本哈根开展气候适应计划,采用绿色解决方案应对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打造绿色城市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哥本哈根启动街区与城市升级项目,针对早已受损严重的街道、广场、绿地进行修整。2010年,位于奥斯特布罗(Østerbro)的圣克耶兹社区(St. Kjelds Neighborhood)成为了此项目的首个改造地。随后两年,哥本哈根市议会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哥本哈根适应气候规划》(The Copenhagen Climate Adaptation Plan)和《哥本哈根市暴雨管理规划》(Cloudburst Management Plan),作为社区改造的战略框架和具体指导。

图:《哥本哈根适应气候规划》

在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层面,该项目的改造计划没有将建设“灰色”基础设施(护堤、屏障和地下隧道)作为主要策略,而是采用“绿色”(植被)和“蓝色”(水源)解决方案,将多种技术糅合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中,解决暴雨时积水肆虐的情况。比如,建设下沉式绿地,在暴雨时发挥吸纳雨水的海绵作用,分担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规划设置能将地表水运输至湖泊或海湾的道路,和能储蓄雨水的街道等等。

项目不仅解决了暴雨时街道积水严重的问题,增加了绿地空间,改善了社区的环境和小气候,还通过积极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城市的改造项目,提高了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最重要的是,哥本哈根的气候韧性社区展现了一种创新的城市治理模式和生动案例,是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良好示范,为其他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提供了重要参考。

案例进展:气候韧性社区凝聚绿意和人心

为了解哥本哈根获奖后气候适应性社区项目的后续进展,广州奖办公室联系了哥本哈根市技术与环境管理局气候适应中心项目总监简•拉斯穆森(Jan Rasmussen),并从邮件沟通中获悉,哥本哈根已于2018年完成了气候适应性社区的示范性项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2016年丹麦哥本哈根的项目获广州奖后,几项气候适应性社区的升级改造仍继续进行,通过合理、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让其成为一个更宜居、更具有韧性的城市。布鲁格万根社区(Bryggervangen)和圣克耶兹广场(Skt. Kjelds Plads)2019年改造完毕,绿化、交通道路和居民娱乐空间和谐交融,是气候韧性社区的“绿色心脏”和典型成果。

项目建成后,大大提高了城市的雨水利用率。在气候韧性社区,暴雨中受污染的地表径流将通过几轮技术处理,转换为净水引导到地表,供绿地使用。人行道、广场和其他污染程度较轻的地表水则进入单独的渠道,供绿地灌溉。屋顶雨水也会通过组合式下水道系统渗入绿地,充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图:下方设置有储水池的绿地,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水槽并储蓄大量雨水

图源:哥本哈根市技术和环境管理局

社区的升级改造还极大增加了城市绿地,改善了城市生态。项目将原有15300平方米的道路面积中的9700平方米改造成绿色空间,分为三个区域:带坡度的向阳区、平坦区域和低洼的树林区。树林区域有三种不同的绿植种植方案,分别模仿了不同的湿地空间。该项目的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安德森表示,“在项目设计中,我们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不仅保护城市免受暴雨后的洪水侵袭、净化污染的空气、改善小气候,并为社区提供了公共基础设施,我们还为生活在城市之中的意义赋予了全新的体验。” 

图:针对不同区域设计的不同绿植种植方案,涵盖多种当地植物种类

图源:哥本哈根市技术和环境管理局

居民的参与度也不断提高。布鲁格万根社区和圣克耶兹广场的改造过程中,市民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其中,从发布调查问卷、开展公开会议和研讨会,到公众演讲、工作坊、讨论小组和项目分享会,居民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提高社区规划的决策科学性。

目前,哥本哈根市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领跑者。凭借着绿色的暴雨解决方案、可持续的城市排水系统和创新的规划方法,哥本哈根市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出类拔萃。未来,相信哥本哈根仍会在城市建设和气候适应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为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而努力。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