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碳关税背景下的自愿碳市场

2022年12月26日 15:07   中国企业公民论坛
碳中和有一点像世界杯比赛,各国都在竞争,那如何才能够做得更好呢?就需要有一个流动的碳市场,要搭建全球性的碳信用交易平台。中国自愿碳市场已经做好了准备。

/梅德文(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


自愿碳市场现状与趋势

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产物,国际社会从2005年开始,首先在欧盟建立碳交易市场,截止到去年底,全球主要碳市场的交易量7,600亿欧元,其中欧盟碳市场大约是6,830亿欧元,占全世界碳交易市场的90%以上。欧盟碳市场去年的价格一度接近90欧元。

碳市场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工业,这是一种强制碳交易市场。另外是针对低碳、零碳、负碳,比如说风、光新能源,碳汇企业,它属于自愿碳市场。

自愿碳市场的主要目的:第一是有效降低强制碳交易市场企业的履约成本,第二自愿碳市场也可以间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自愿碳市场主要有三个流程:第一它是基于一定的项目开发的,比如说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第二它需要核证,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第三,因为强制碳市场一般来讲有一个抵消的比例,这个比例如果过高,会影响强制碳交易市场的价格,过低则不利于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碳市场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国际化,因为气候变化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全球时空均一性,也就是说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一样的;第二,碳市场本身是一种市场机制,是一种金融手段,即市场化或者说金融化。

为了实现全球升温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全球碳排放到2030年应当减少230亿吨,其中大约20亿吨来自碳汇和碳移除,根据这一推算,2030年国际自愿碳市场的规模大约是500亿美元,也有机构预测会达到1,000亿美元。

碳市场背后是气候变化,鉴于全球时空均一性,为了防止碳泄漏,国际社会一直在致力于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自愿碳市场的碳定价体系。

今年在埃及召开的 cop27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包括去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基于巴黎协定第6.2条、6.4条机制,为了实现全球整体减排的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了两种不同的自愿合作机制,其中6.2机制为合作方法,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协议的合作方法,减排量超过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国家,将额外的减排量出售给未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国家,该市场机制下产生的碳减排量被称为“国际减排成果转让”,不限于碳减排,还包括可再生能源信贷,和适应气候变化融资等其他减排类型。

巴黎协定6.4机制,就是可持续发展机制,这是一个由联合国专门机构监管的国际碳减排信用市场,允许国家之间交易碳减排信用。

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实施细则从避免重复计算、强制注销,收益分成额外性和基准线设定等多方面,明确了国际统一的自愿碳交易市场的某些运行规则。

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确定了 CDM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这个机制被称为全球自愿减排市场的1.0版;2015年巴黎协定,从去年到今年的两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确定 SDM机制,被称为全球自愿减排市场的2.0版,这是第一个信号。

第二个信号,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欧盟碳市场改革方案和社会气候基金达成了协议,欧盟的碳关税完整方案终于落地。所有出口到欧盟地区的,特别是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等含碳产品,都需要按照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征收碳边境调节税,原来说的是2027年,现在提前到202611号开始实行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

从明年开始,还有三年的过渡期,这三年需要报送含碳量。碳关税对中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中国早在202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

国际社会从供给到需求,从政府到民间,从产业到金融,从国内到国际,都在构建一个全球统一的国际自愿碳市场的碳定价体系。这对于中国的碳市场、新能源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

 

中国自愿碳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自愿碳市场,碳信用的供给。

2005年到2012年,是中国碳市场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能源效率提升等问题,主导的项目,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来大约是1,000亿人民币的减排信用的收入。第二阶段是2011年到2020年,就是区域碳交易试点;第三阶段从去年开始,进入全国统一的强制碳交易市场。

中国统一的强制碳交易市场一共是45亿吨的配额,2162家发电厂,去年的交易量约为1.79亿吨,交易金额76.61亿,交易价格42.99元。中国碳市场交易的第一个履约期完美收官,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了企业减排和绿色电站转型。

中国碳市场去年虽然只有电力一个行业,但配额规模为45亿吨,差不多是欧盟碳市场配额的三倍,但是欧盟碳市场去年的交易量122亿吨,交易金额为6,830亿欧元,二级市场单价56欧元,换手率760%以上。

与欧盟相比,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单价只有1/10,交易量不到1%,交易金额不到千分之一,但是我们的配额却是欧盟碳市场的三倍。

可见,相对于欧盟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小,交易价格低,缺乏流动性,投融资功能弱。

根据金融不可能三角的理论,长期来看,由于气候变化的全球外部性,碳排放权天然具有国际自由流动的属性,在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在套利的动机之下,中国碳市场的价格,未来可能会与国际碳市场趋同。

全球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对碳信用的需求,中国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碳信用供给,需要一个金融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国际碳信用交易平台。

中国碳市场的挑战前所未有,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与减排的两难问题。但是,中国碳市场的机遇同样千载难逢,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体系国家,我们的风、光新能源装机大约占全球的80%,我们的储能产能大约占全球70%,我们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大约占全球60%,我们的电动车大约占全球50%。中国广阔的市场,充沛的新能源资源,成熟的产业链,一批世界级的公司可以让我们超越所谓的能源不可能三角。

大家这几天都在看世界杯,实际上碳中和有一点像世界杯比赛,各个国家都在竞争,看谁的发展速度更高,技术更好,实力更强,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好碳中和呢?

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稳定、流动性的碳市场,需要搭建全球性的碳信用交易平台,中国自愿碳市场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准备。(本文根据作者在2022年中国企业公民论坛的演讲整理而成。)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