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人类自带阻止新冠感染受体,开辟新冠治疗药物研发新路径?

2023年02月15日 12: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这项研究围绕LRRC15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免疫学研究领域,并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新的途径,以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或肺部纤维化等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15日消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统计发现,自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以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2月9日,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超8万人。2023年以来,我国报告阳性人数及死亡人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尽管目前我国第一波疫情已基本结束,但随着学校开学季的到来,近几个月是否会出现第二波新冠疫情?对此,不少权威专家明确表示,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尽管如此,仍需要继续加强对新冠病毒的监测,而在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探索方面,全球的科学家们也从未停止过脚步。

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肺部发现的一种蛋白质,能阻止SARS-CoV-2感染,并在人体内形成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这种蛋白质名叫含亮氨酸丰富的重复蛋白15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 15, LRRC15),是一种内在受体,能与SARS-CoV-2病毒结合阻止其传递感染。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围绕LRRC15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免疫学研究领域,并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新的途径,以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或肺部纤维化等问题。

“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我们在LRRC15蛋白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受体,可以阻止SARS-CoV-2。我们发现这种新受体的作用是与病毒结合并将其封存,从而减少感染,”该研究团队成员、悉尼大学查尔斯·帕金斯中心尼利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尼利教授表示:“作为一个免疫学家,有这种我们不知道的天然免疫受体,在我们的肺里可以阻止和控制病毒,真的很有意思。我们现在可以利用这种新的受体来设计作用广泛的药物,阻止病毒感染,甚至抑制肺部纤维化。”

这也意味着,如果研究成功,人类将拥有更多抵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被忽视的LRRC15

新冠病毒通过使用一种穗状蛋白附着在我们细胞中的一个特定受体上感染人类。它主要利用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的蛋白质来进入人体细胞。肺细胞具有高水平的ACE2受体,这就是为什么新冠病毒经常在受感染者的肺部引起严重问题的原因。

与ACE2一样,LRRC15也是冠状病毒的受体,这意味着病毒可以与它结合。但与ACE2不同,LRRC15并不支持感染。然而,它可以粘住病毒并使其固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防止其他脆弱的细胞被感染。

上述研究人员之一、悉尼大学陆立平(音译)博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形容:“我们认为它的作用有点像尼龙搭扣,因为它粘住了病毒的尖头,然后把它从目标细胞类型中拉走。”

研究发现,LRRC15存在于许多地方,如肺部、皮肤、舌头、成纤维细胞、胎盘和淋巴结。但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的肺部在感染后会出现很多LRRC15。 

陆博士说:“当我们对健康的肺部进行染色时,没有看到太多的LRRC15,但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的肺部,我们看到更多的这一蛋白质的身影。我们认为这种新发现的蛋白质可能是我们身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的一部分,它创造了一个屏障,从物理上将病毒与我们对新冠病毒最敏感的肺部细胞分开。”

那么该研究有着怎样的的意义?

在研究这个新受体如何工作时,科学家们也发现这个受体控制着抗病毒反应,以及肺部纤维化等情况,并且可以将新冠病毒感染与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期间发生的肺部纤维化联系起来。

“由于这种受体可以阻止新冠病毒感染,同时激活我们身体的抗病毒反应,并抑制我们身体的纤维化反应,这一发现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新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药物,以帮助治疗病原性冠状病毒,也可能应对其他病毒或其他发生肺纤维化的情况。”尼利教授说。

纤维化是一种肺部组织变得结疤和增厚的情况,导致呼吸困难。COVID-19可以引起肺部的炎症和损伤,导致纤维化。目前对于肺部纤维化,暂时没有好的药物可以控制,例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是无法治疗的。

上述研究作者表示,他们正在利用LRRC15开发针对新冠病毒的双向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在多种变体中发挥作用:一种是针对鼻子的预防性治疗,另一种是针对肺部的严重病例。

研究人员还说,参与肺部修复的LRRC15蛋白存在或缺乏,是新冠感染轻症或严重的重要标志,他们目前正试图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陆博士也表示,“有个研究小组独立发现,血液中缺乏LRRC15与更严重的新冠症状有关,这支持了我们所认为的情况。如果你体内这种蛋白质比较少,你的病情会更严重。如果你有更多,你的症状就不那么严重。”

药物市场竞争格局初定

这也是由于,自COVID-19大流行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针对它的病毒学研究、疫苗和特效药开发一直受到持续关注。尽管世界范围内已有多款针对新冠病毒的药品和疫苗获批上市,传染性更强的病毒新变种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

依据药物的作用机理,当前对于新冠的治疗用药主要分为抗病毒小分子药物、中和抗体、免疫抑制剂等类型。其中抗病毒小分子、中和抗体类药物的适用患者人群较为广泛,市场空间潜力大,受到广泛的关注。

根据IQVIA梳理,截至2023年1月30日,全球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8个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包括瑞德西韦、莫诺拉韦、帕昔洛韦、VV116、普克鲁胺、阿兹夫定、Xocova、先诺特韦;全球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7个中和抗体类药物,包括Amubarvimab/Romlusevimab、Regdanvimab、Sotrovimab等。此外,全球新冠药物的研发进程也在持续推进,注册进入临床II/III期以后的核心在研药物超过15种,包含抗病毒小分子(e.g.,FB2001;SIM0417)、中和抗体(e.g.,SAB-185;TY027;ABP300)、设计锚蛋白重复序列(MP0420)等技术路线。

中国的新冠治疗用药研发也在持续进行中。截至2023年1月30日,我国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5个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包括帕昔洛韦、莫诺拉韦、阿兹夫定、先诺特韦/利托那韦片组合、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盐野义公司新药Xocova也已经递交在中国上市申请,并与上海医药达成药品分销合作,预期2023年上市;我国已经批准上市或允许紧急使用的中和抗体类药物仅有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此外,我国进入临床阶段后的核心在研药物超过20种,包含抗病毒小分子(e.g.,FB2001;GST-HG171)、中和抗体(e.g.,JS016;BGB-DXP-604)等技术路线。

图片来源:IQVIA

CIC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新冠口服药研发正在快速推进,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研发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君实生物/旺山旺水的VV116、先声药业的先诺欣等国产新冠口服已进入临床应用,而进口的辉瑞和默沙东新冠口服药分别与中国医药和国药集团合作进入中国。

“药物的研发前景都是由真实世界的临床需求所牵动的,针对现在的疾病流行和趋势,奥密克戎毒株产生的医疗负担巨大。在这样的流行趋势下,临床上对新冠药物的潜在需求会持续增长,并且需要机制和疗效的创新改进以降低死亡率的数据。”刘立鹤说。

患者如何实现规范用药?

从现有的不同新冠治疗药物技术路径上来看,更多靶点的新冠药物加入到研发格局当中。而通过几个品种相互比较可以发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可以明确给患者带来临床价值等都受到广泛关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科主任谢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不同的药物作用的靶点是不一样。例如Paxlovid是3CL的蛋白酶抑制剂,是两个药的复合的制剂,利托那韦可以做到增加药效浓度,增加奈玛特韦的疗效,但它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就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老年人在用心血管疾病或者代谢疾病相关药物,会增加基础疾病用药的浓度。如降压药,原来每天一片的药,会增加Paxlovid的药物的抗病毒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原来降压药的作用,所以有些人用了以后去监测血压,会导致血压降低,有些人使用后也会引起头晕等副作用。”谢青强调,在用抗病毒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与食物间的相生相克类似,不同药物间也会产生相互作用。饮食禁忌家喻户晓,而药物间的“相爱相杀”却更少为人熟知,但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导致药效及药物安全性改变。

尤其是有基础疾病,长期服药的患者,更需警惕不同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它在门诊病人中尤为普遍,可能导致治疗结果恶化,甚至治疗失败;不仅在门诊患者中非常普遍,重症监护、肿瘤、血液病等住院患者中也十分常见,特别是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群体。

药物相互作用一直是疾病治疗的一大挑战,可能产生毒性、导致治疗失败、影响治疗效果。面对新冠疫情,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都应对药物相互作用有所知晓与警惕,特别是以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提出的重型或危重型的高危风险人群包括大于65 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肥胖(体质指数≥30);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

尽管药物相互作用的确存在,但大家也无需“谈药色变”、过度焦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也已纳入了多款抗病毒治疗药物。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抗病毒药物的适用人群、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时长等各不相同。

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及其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自身情况和平时用药信息,并且严格遵从医嘱。而新冠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应尽早、尽快与医生沟通,采取有效治疗方案,降低疾病恶化成为重症的风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