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这份“小巨人”图谱,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硬实力

2023年02月18日 12: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叶映橙,李彤欣,陈珊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

2019年以来,工信部公布了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共计8997家。

得益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及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云集之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累计培育了833家“小巨人”企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六成集中在制造业

科技创新企业成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粤港澳大湾区聚集着一批实力强劲的中小企业。

21数据新闻实验室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8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占全国的9%;平均成立年限为14.6年,与全国16.4年的平均成立年限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小巨人”企业更为年轻,这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密不可分。

从“小巨人”企业的行业分布可见一斑,大湾区六成以上“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制造业,主要涉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领域,此外还有超两成企业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些产业呈现出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成长性好、产业链强链稳链补链作用突出等特点,成为大湾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半数“小巨人”扎堆深圳

各地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城市经济实力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GDP过万亿的城市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小巨人”企业聚集的前4强中,均为万亿GDP城市。其中,深圳表现突出,大湾区超过半数“小巨人”企业都坐落于此。紧随其后是广州和东莞,“小巨人”企业数量也超过百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当地的产业基础,更离不开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近年来,深圳出台系列政策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出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600家。2021年,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推出“专精特新培育板”,牵手中小科技企业与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以“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为主导,打造特色服务金融产品,更有效地配合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其他城市同样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培育创新,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广州开发区推出“专精特新10条”专项政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广州开发区专精特新产业园,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厚植发展沃土。去年4月,《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发布,全方位发力“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力争2024年累计培育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东莞也印发了《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从空间、技术、资本、人才、产业链等方面,为处于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赋能,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

与此同时,各市出台了相关奖补政策,对于被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奖励金额可达100万元。

82家“小巨人”上市

科创属性强,“小而精”是普遍特点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助力众多中小企业更好地融资发展,与各市的培育政策形成合力,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步伐加快。

截至2023年2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已有82家在A股上市,占比9.8%,上市公司比例远超全国水平。

从板块分布看,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科创含量较高。2021年,“专精特新”企业的摇篮北交所成立,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新的上市渠道。目前,已有7家大湾区“小巨人”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从市值分布看,截至2023年2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8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总市值约5002亿元,平均市值为61亿元,市值中位数为45亿元,市值在100亿及以下的企业占比高达89%,具有“小而精”的特点。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内驱力的强弱,也是企业发展潜力的一种有效体现。2022年前三季度,粤港澳大湾区82家“小巨人”上市企业中,七成以上企业研发费用率超10%。其中,禾信仪器、赛微微电等7家企业超20%。

与全国专精特新A股上市公司、所有粤港澳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相比,大湾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更大,发展韧性足。

整体来看,大湾区的“小巨人”上市公司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质量相对较好。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大湾区的“小巨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