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甲流”(甲型流感)来势汹汹。
除了2月27日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甲流”在最近7天的百度搜索指数也持续上升,2月27日,“甲流”、“流感”的百度搜索指数分别达到229974次和16396次。其中,“甲流”搜索指数较去年同期猛增6311%。
随着“甲流”进入高发期,抗流感药物随之需求旺盛,被喻为“流感药物之王”的奥司他韦更是被推上风口。
这款经典的抗流感药物,2019年市场规模(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以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一度超过65亿元。
从市场格局来看,国产奥司他韦厂商可谓“摩拳擦掌”: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奥司他韦在国内共有30个国产批号,涉及东阳光药(01558.HK)、石药集团(01093.HK)、博瑞医药(688166.SH)、华海药业(600521.SH)、科伦药业(002422.SZ)、一品红(300723.SZ)、双鹭药业(002038.SZ)、诺泰生物(688076.SH)等数十家上市药企,涵盖胶囊、颗粒、干混悬剂等多种剂型。
“甲流”肆虐,资本市场也跟着“躁动”:诺泰生物、东阳光药等概念股近日均被拉涨。在资金密集关注下,奥司他韦相关概念股能在风口上站多久?
数十家上市公司抢滩
在国产奥司他韦厂商中,东阳光药无疑独占鳌头。
根据东阳光药年报,2013年,公司旗下的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可威”占据国内该产品的市场最大份额,此后,据公开信息,“可威”也一直占据国内九成的市场份额。
根据公开信息,以2021年等级医院分析来看,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占据了94.66%的市场份额,罗氏的产品市场份额5.05%,博瑞医药的产品市场份额0.08%。在零售市场,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也遥遥领先。
据东阳光药介绍,公司核心产品之一的“可威”(磷酸奥司他韦)是中国抗流感病毒临床应用的一线用药,其颗粒剂型为公司独家专利产品。
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不仅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还在2020年继续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版)》。此外,2020年,公司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剂型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为国内首家符合该标准的品种。
作为拳头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与胶囊) 2019年一度创下59.33亿元的销售神话,占东阳光药总营收的95%以上。
不过,由于2020年-2021年国内人口流动降低,流感处于低流行状态,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销量出现直线下滑。
2020年,“可威”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与胶囊)营业额降低至20.69亿元,2021年更是锐减至5.55亿元,同比下滑七成。
不过,2022年上半年开始,“可威”的销售有所回暖,“可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与胶囊)的营业额为10.06亿元,数值已超过2021年全年。
东阳光药也在2022年半年报中提到“可威”销售回暖的原因,“中国疫情防控总体趋于平稳,在社会人流水平及流感病例数日渐恢复,以及本公司渠道库存正常化的情况下,公司核心产品可威凭借多年在流感治疗领域积累的品牌优势,以及其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优势,药品销量呈现非常良好的回暖趋势”。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随着数十家上市药企抢滩入局,奥司他韦这一赛道也日渐拥挤。
由于布局了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另一家药企博瑞医药也有相对优势。
据博瑞医药介绍,在国内,公司不仅布局了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也先后取得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的生产批文。
2021年8月,博瑞医药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获得《药品注册证书》,获批上市。同时,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也已通过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批中心的技术审评。
在此基础上,博瑞医药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也于2022年6月获批上市。
几乎同时,2022年6月,诺泰生物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
一个月之后的2022年7月,一品红、华海药业也先后披露,公司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国内获批上市。
到了2022年12月,双鹭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30mg、75mg)也获批上市,其中30mg为用于儿童的小规格制剂。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碧生源(00926.HK)控股的中山万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现代(600420.SH)控股的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医药(601607.SH)间接参股的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均布局了奥司他韦产品。
短期放量还是长期利好?
市场对奥司他韦的需求旺盛,相关药企如何看待其影响?是否会调整对奥司他韦的产能安排?
3月1日,华海药业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公司按需供应奥司他韦,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诺泰生物证券部人士也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我们的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已中标国家药品集采,相信会对公司营收带来积极的影响,不过目前有众多企业都布局了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对于奥司他韦的热销,也有一些药企公开作出回应。
2月28日,一品红在深交所互动易上谈及奥司他韦产品产销情况时指出,“公司主要实行‘以销定产’原则,即依据销售计划、库存情况等制定生产计划,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实现多品种高效生产,以提高均衡生产水平。随着公司南沙联瑞智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公司生产能力能够完全满足公司业务开展需求”。
对于奥司他韦的产能安排,博瑞医药在互动平台上曾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奥司他韦产品大部分没有自有原料药,公司将以原料药优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公司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明显,可以更快响应突发用药需求。”
此外,博瑞医药在2023年1月底的机构调研中提到,“泰兴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一期),规划产能3450kg,主要为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钠、阿尼芬净、恩替卡韦、奥司他韦、依维莫司等产品原料药的生产”。
3月1日,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研究院基层医疗研究所所长黄伟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奥司他韦属季节性流感药物,需求会随流感流行程度而变动,这一轮的市场热度比较难长期持续。但在目前新冠、流感、诺如病毒交织的情况下,(市场热度)会有一段时间的推移,最迟可能到4月底”。
在他看来,“目前市场对奥司他韦的需求旺盛,对相关药企来说是利好消息,但企业也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调节好产品供应节奏”。
除了短期需求的不确定性,对多家药企来说,由于奥司他韦被纳入集采,降价明显,利润空间也相对有限,能否实现“以价换量”,仍需打上问号。
在2022年7月的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奥司他韦共有三个规格在采购名单中,分别是30mg、45mg、75mg,最高有效申报价分别为6.45元、8.8元、13.01元。
根据结果,中标奥司他韦的是东阳光药、华海药业、科伦药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一品红、诺泰生物等10家企业。
当时,东阳光药对其核心产品奥司他韦(规格75mg)报出了0.999元/片的价格,对比该规格13.01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高达92%,远低于第二位科伦药业1.496元/片的报价。
相比奥司他韦此前的市场均价20.5元/(片或粒),其他药企的中标价格,也降幅明显。
如一品红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规格75mg),拟中标价格为19.93元/盒,产品包装为10粒/盒,相当于1.993/粒;华海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规格75mg),拟中标价格为2.096元/片;此外,诺泰生物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规格75mg)拟中标价格为27元/盒,按照10 粒/盒推算,相当于2.7元/粒。
有医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多家药企的奥司他韦产品纳入集采,在院内市场的销售额能否弥补降价后出现的收入下滑,仍是未知数。此外,院外市场比拼的更多是团队与执行力,“以价换量”的趋势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