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朱丽娜 尹琛 香港报道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接受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的采访。
梁振英表示,香港具备发展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基本条件,关键是要“坐言起行”。“(恢复)通关以后,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去了解外界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机会;同时也要利用好河套地区。”
落马洲河套地区位于香港北部,毗邻深圳福田区,占地约87.03公顷。2019年,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等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近日出席记者会时指出,特区政府正分阶段还原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创科用地,目标是今年底起招商引资;而港深创科园首三座大楼则预计于2024年起陆续落成,有助海内外企业落户香港。
在梁振英看来,河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正有利于深圳、香港与国际之间的人员往来、创新科技交流合作等。但与此同时,他亦指出,“必须相对集中地用好这块地”,比如应发挥香港所长,满足国家所需,着重发展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
今年2月,梁振英亦率团赴南沙考察。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作为粤港合作的“参谋部”,于2021年成立,目前已经发展出14个专门工作小组,积极推动两地深度合作。
梁振英认为,香港与内地城市之间尚存“相互不知道”的问题,而该咨询委员会则可以就两地具体政策细节,提供专业意见。
“其实就是仿照香港特区政府长期以来的做法,成立一些咨询委员会,(由)官方主导,官方提问题,然后社会上的专家、企业界提出他们的意见”,梁振英表示,相信这一模式也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里程碑。
梁振英。资料图
河套地区应发挥香港所长,满足国家所需
《21世纪》:现在香港和内地已经全面恢复通关,香港和内地尤其是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流日益频繁,您觉得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可以怎样利用好这个契机去推动建设国际的创科中心?
梁振英:关键是要坐言起行。香港做国际创科中心,基本条件是有的,过去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部署,我竞选特首的时候,2011年就提出过要成立一个创新科技局。过去这几年,在两届特区政府的推动之下,(创科)应该说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
下一步是什么?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到外面去做好有关的交流工作。(恢复)通关后,我们要不失时机地了解一下外面,(包括)内地在创新领域有些什么合作的机会。
至于在香港本地,我们必须用好河套地区。河套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就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在深圳河以南,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内。比如内地的科研人员,他们可以住在深圳,每天乘车5到10分钟就到了河套(地区),这样一个新的科技发展的基地。同时,香港也可以将本地还有国际的人员放在河套周边。
但是这块地(只有)0.87平方公里左右,因此我们必须相对集中地把这块地用好。创科这个领域非常大,我们要是在这块地上面,撒胡椒面,什么都做,什么都想做,恐怕到最后是什么都做不成。全国只有河套(地区)有这么特殊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就做一个产业、某一个领域的科研就够了,我认为应该是生物科技、生命科技方面的研究,要发挥香港所长,满足国家所需。
“南沙模式”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里程碑
《21世纪》:我们知道您最近率团去了南沙,外界对于南沙“数据海关”的进展非常关注,您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目前有哪些最新的进展,以及大湾区的跨境数据平台的建立,对于推动整个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梁振英:香港和大湾区广东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需要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人、物、资金过去都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流通,当然接下来,我们希望可以进一步的开放,使得人、物、资金可以更顺畅地流通。但是,信息流现在基本上是不流通的。
当然,流通带来的便利,和流通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方面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平衡好。这方面我也发起成立了一个非政府组织,一个资讯科技中心,花了大概7个月的时间做了研究报告,(相信)可以很好地解决“平衡”问题。
尤其我们要满足,比如说在南沙的港科大(广州),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数据流通需要。港科大(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实际上是两个法人,但相互之间有很好的合作关系。那么相互之间的教育所需、科研所需的数据怎么可以在我刚才说的前提底下流通,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工作的命题。同时,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不错的进展,(相关的研究)已经做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很好的起步。
《21世纪》:南沙的模式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模式,它对香港融入内地乃至国家发展大局,有怎么样的示范意义?
梁振英:香港和内地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相互“不知道”的问题,毕竟香港和内地其他省市属于一个国家之内,两种制度下的地方。过去我们的交流,尤其是过去三年疫情原因,相对显得不足,所以过去5年我就不断地(在两地之间)跑。
更具体的,比如南沙有一个政策,香港居民如果在南沙工作,(收入)高于香港所征个人所得税的部分,南沙方面免征(这部分税),香港一般俗称为“港人港税”。香港人在香港纳税的情况、具体政策如何,这个就需要具体去了解。
因此,两年前的4月份,在广州南沙成立了一个“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当时委员会下面有9个工作小组,工作很快上了轨道,成效也不错,现在发展到14个小组。就刚才这个例子来说,在香港纳税的具体政策、算法这些细节,南沙方面就可以咨询香港的专家。
这个做法在内地是第一次,就是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的一个做法。其实就是仿照香港特区政府长期以来的做法,就具体的一些事情,成立一些咨询委员会,(由)官方主导,官方提问题,然后社会上的专家、企业界提出他们的意见。
我觉得这个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个进程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