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对于如何进行中药创新,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认为,中医药的创新要“两条腿走路”,一是按照中医的理论来创新药物;二是对单味药和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与开发,这种药物一旦创新成功,更容易加以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研发面临巨大风险。不过,采取在传统的天然产物的基础上开发创新药的方式,或可实现“既要、还要”的目标。
孵化出Moderna的知名医药早期投资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目前也在该领域布局,2019年其孵化创立Montai Health公司。
利用天然分子优势,聚焦慢病领域
尽管近些年在政策环境友好和资本带动下,我国涌现出了不少创新药企,但仍然面临靶点扎堆和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Biotech研发创新药最关键的环节便是确定药物的作用靶点。一般而言,药物作用的新靶点一旦被发现,往往会成为一系列新药发现的突破口。新的药物靶点对于药物研究、制药企业至关重要,确定药物的作用靶点也是所有的工作的起点。
然而目前在本土药企中,做fast-follow(快速跟进)的企业偏多,真正做的First-in-class(原始创新)偏少,不少企业热衷在PD-1/PD-L1、CD19、HER2、VEGF/VEGFR等靶点上扎堆开发。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靶点发现等源头创新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中国Biotech公司选择的靶点集中度较高,例如69个ADC产品中,14个为HER2靶向;154个CAR-T产品中,53个为CD19靶向。该现状主要原因为,中国基础医学研究能力薄弱和资本大量介入导致Biotech企业倾向于较为成熟的靶点,同质化严重。
贝达药业董事长兼CEO丁列明曾表示,做first-in-class需要大量基础研究的支持,靶点的发现和临床前验证也需要许多新兴的生物学技术作为支撑,目前大部分国内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有限,而且很难承受基础研究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国内药企扎推追逐热门靶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药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同样具备优势。例如我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中医。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学的瑰宝,经过了数千年的临床验证,其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方面优势突出。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的背景下,天然药物和中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将使得其需求进一步提升。
此外,一般化药是单靶点,然而中药里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多靶点多功能优势,可应用于一些发病多机制的复杂型、慢性疾病。例如,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与化学合成的青蒿素(单靶点)相比,就具有多靶点的优势。
君圣泰药物开发理念也为,针对多致病因素、多进展通路形成的复杂疾病及其伴发的多种合并症,通过FUSIONTXTM药物设计理念开发多机制、多功能的新分子或新组合药物,实现“多管齐下”的协同治疗效果。
君圣泰医药成立于2011年,聚焦千亿慢病市场,以及巨大的未满足患者需求。其产品覆盖代谢、消化疾病领域。君圣泰运用差异化竞争方式,产品聚焦于多个全球无药的适应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代谢类疾病和消化疾病患者将日趋增多,因此该领域市场空间广阔。据CIC灼识咨询数据,全球代谢和消化类慢病患者2020年47亿例,预计到2035年病例数将达到60亿例;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035年的65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7%。
知名投资机构布局,跨越中医药国际化的3座大山
值得注意的是,孵化出Moderna的知名医药早期投资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目前也重点在该领域布局。2022年年底,Flageship向其孵化企业Montai投资5000万美元,并任命Flagship CEO亲自下场“指挥”。
Montai也采用了“天然分子给慢病做药”的概念,旨在利用人类食物、中草药、膳食补充剂中已被发现的天然分子,开发针对慢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全新药物。
2022年,诺华心衰药物“诺欣妥”全球收入约47亿美元,同比增长37%。值得注意的是,诺欣妥由已上市高血压药物缬沙坦和一种脑啡肽酶抑制剂sacubitril组成。
区别于联合用药,诺华将两个已知分子结合成一个具有专利保护的新分子实体,通过共晶带来的理化特性改变,进一步放大了两个活性组分间的协同效果,可在增强心脏保护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同时,抑制RAA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以减少心脏衰竭。
据悉,诺欣妥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两种主要类型慢性心衰的药物,并且成为了HFrEF和大多数HFpEF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在中国,其治疗HFrEF和高血压适应症均被纳入了医保目录。未来随着其适应症在各国的推广,销售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天然分子为基础进行创新研发并不容易。目前中医药传承发展、走向国际市场面临3座大山,即专利保护、随机双盲(确定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而如何利用现代医学阐明其作用机理、安全性、有效性等是较大挑战。
以专利保护为例。创新药研发过程中要有足够的专利保护,否则可能会面临很多仿制药的竞争,无法走向国际市场。“值得自豪的是,我们设计的分子专利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刘利平表示。
目前君圣泰拥有有效专利及申请129项(其中PCT专利14项),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7项,授权区域覆盖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
针对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刘利平认为,以传统天然产物为基础进行创新药研发,可以平衡创新药的“创新性”和“成药性”。“有很多类似青蒿素一样的天然产物,具备一定疗效,如果找到这样的天然产物便能保证一定安全性、有效性要求,因为这些传统药物已使用多年,获得广泛验证。”
因此,君圣泰以传统天然产物为基础进行创新药研发,其自主研发的创新分子由小檗碱及熊去氧胆酸形成。而小檗碱及熊去氧胆酸分别具有长久的人体药用历史,二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己经获得普遍认可。
相较于盐酸小檗碱、熊去氧胆酸或两者的简单联用,创新分子(HTD1801)有非常独特的理化特性,表现出水溶性和亲脂性的双重改善。美国FDA书面回复也显示,基于理化特性、PK及PD的差异性,确认了HTD1801区别于盐酸小檗碱、熊去氧胆酸或两者的简单联用。
小檗碱(黄连素)是治疗腹泻的药物,有长久临床药用史,研究发现其可以降血糖,降血脂等,但没有被进一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副作用,且没有专利保护。而君圣泰以传统天然产物为基础进行创新药研发,给小檗碱找了个伙伴—熊去氧胆酸,两者通过离子键结合成新的分子。
多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靶向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君圣泰以该创新分子(HTD1801)为基础进行新药研发,定位于全球市场,采取全球同步开发策略。目前重点开发5项临床阶段项目。
其中,针对2型糖尿病(T2DM)适应症的在研项目,还关注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人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超过1.2亿,合并NAFLD患者人数超过6000万,然而目前没有获批有效治疗药物。
刘利平强调,靶向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至关重要。“做创新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要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要,但该需求不是科学家自己确定的,而应该是了解医生、患者的核心需求。”
目前君圣泰该项目完成2期临床试验,2023年启动3期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结果验证HTD1801除有效隆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也可以降血脂、降肝脂及肝纤维化相关生物指标,实现患者综合获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研项目,是该领域中国首个获得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的创新药;己在美国完成lla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达到首要终点及多个关键次要终点。
目前,全球超过2亿人患有NASH,患病率在逐年升高。2030年,预计全球将有19亿的成人患有NAFLD,其中5亿将发展为NASH。
2023年将成为NASH产品开发新元年,主要布局企业包括Intercept、Madrigal和Akero。2022年9月,Intercept宣布基于3期临床试验结果,己向FDA递交NDA;2022年12月,Madrigal披露NASH新药第二个全球3期临床硏究的积极试验数据,公告后首日股价涨幅268%。
此外,胆汁淤积性肝病(PSC/PBC等)在研项目已在美国及加拿大完成2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达到首要终点及关键次要终点。PSC已成功与FDA举行临床2期结束后会议,该项目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及该领域首个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在商业化策略方面,刘利平表示,“我们会以合作实现商业化,因为合作方已经有成熟的渠道,无论渠道资源的广度还是深度,都非常成熟,我们可以借助于这样的资源迅速将产品铺向市场。目前我们已经在搭建相关的团队并和合作方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