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当下,越来越多跨国企业高层纷纷前往中国大陆,实地了解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前景,其中包括德意志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慕文泽(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
“我在上海近一周时间里拜访了不少企业,看到中国经济活跃度不但全面恢复,而且已经达到很高水准。” 慕文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德国人,他特别关注汽车产业发展,当他看到上海行驶着各种品牌新款汽车时,感受到中国经济在经历三年疫情冲击之后,仍保持着极高的韧性。
“这也让德意志银行上调对今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达6%。”他指出。与此对应的是,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动日益紧密——去年德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同比上升53%,越来越多全球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正流向中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走出国门,在拉美、东南亚等全球各地开展制造业与建筑业投资。相伴而来的是广泛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包括融资、风险管理、外汇服务、交易银行与企业战略支持,都赋予德意志银行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
更令他倍感鼓舞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
“我们看到今年以来企业IPO 与并购活动日益活跃,我们希望能协助更多企业开展各类融资活动,比如赴港上市,协助中资企业在欧洲等地区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实现二次上市,帮助中资企业迈向更广泛的国际资本市场。”慕文泽表示。尽管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犹存,但德意志银行希望能帮助客户连通世界,让他们充分利用全球各地资本市场助力业务更好发展。
慕文泽说,去年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员工数量同比上涨11%,体现了德意志银行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积极举措,期待更深入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并分享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红利。
创新举措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与外企在华融资
《21世纪》: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在大陆的融资将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慕文泽:在跨国公司融资方面,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国际企业,尤其是欧洲企业正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大陆开展投资,比如去年德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金额同比增长53%,这显示德资跨国企业在华经营活动正在不断上升。
当然,这种经营活动不仅体现在直接投资层面,还包括融资活动。我们期待中国金融市场能进一步对外开放,比如德银参与的一些熊猫债发行,就是外资企业利用大陆本地市场进行融资的一大渠道,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效举措。
目前,中国的资金环境对跨国企业很有吸引力,比如低利率与经济刺激措施都令固定收益类产品与其他融资产品变得相当丰富且倍受欢迎。换言之,现在很多外资企业无需从海外总部调入资金解决在华业务发展资金需要。这也促进德意志银行充分发挥自身跨境业务特点,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此外,我们会进一步增强贷款业务,通过自身资本实力更好地为跨国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21世纪》: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目前人民币在国际结算方面的发展取得哪些成就,如何更上一层楼?
慕文泽:目前,人民币在国际结算领域的使用已取得持续发展,尤其在大宗商品领域,我们看到人民币的使用获得较快发展。究其原因,是中国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不仅仅是重要的买家,还是众多大宗商品的卖家,令人民币在更多大宗商品交易结算方面得到使用。
目前,德意志银行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积极推出创新举措,比如我们是全球首家在所有分支机构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的银行,不仅是在中国和欧洲,在全球各地分行我们都能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这既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趋势,也符合人民币扩大国际贸易结算使用的趋势。我们认为人民币有望发展为非常重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在人民币投融资业务方面,今年初我们首次发行德意志银行自己的熊猫债,未来也希望将这项服务提供给客户,让他们更好地利用中国市场开展各类跨境业务。
《21世纪》:说起德意志银行成功发行熊猫债,能否介绍海外企业对发行熊猫债的兴趣如何?德意志银行如何助力海外企业成功发行熊猫债?
慕文泽:说起熊猫债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我觉得有助于外资企业发行人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促进他们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但海外很多机构尚未充分利用这个市场。熊猫债恰恰可以让海外企业发行人更好地利用境内庞大债券市场,能够以合适货币币种进行融资,比如德意志银行通过发行熊猫债,就更好地支持我们在中国的投资。
德意志银行希望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助力更多海外企业成功发行熊猫债。熊猫债市场的发展需要有能够充分理解这个市场,且能够覆盖到投资人,同时也能够了解全球市场发行人的专业承销银行。德意志银行具备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承销全牌照展业资格,能为中资非金融企业和境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债券承销服务。此外,凭借全球领先的投融资业务及固定收益业务团队,德意志银行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包括外汇风险管理产品、利率风险管理产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各国利率政策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国家还在不断加息导致全球利差继续扩大,这个时候中国低利率市场显得尤其具有吸引力,令全球企业发行人通过中国低利率市场更好地实现低成本融资,目前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全球企业对发行熊猫债的兴趣在不断上升,有助于中国市场与全球的连接,以及人民币国际化。
欧洲企业持续加码中国业务投资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前景明朗,今年以来全球资本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兴趣明显提升,目前欧洲资本对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兴趣如何?在地缘政治风险压力犹存情况下,全球资本是否会持续加仓中国资产?
慕文泽:欧洲对中国依旧保持着持续投资趋势,比如去年德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同比上升53%,尽管这主要是实体经济的投资,但它足以表明欧洲资本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看好与投资兴趣。
当然,地缘政治风险压力依然会对全球资本流动带来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沟通,保持开放态度,我们看到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趋势不减,就欧洲而言,我们认为持续保持彼此的沟通,彼此看好互惠互利的商业机遇,将带来更大的资本双向投资。
《21世纪》:尽管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犹存,但很多欧洲企业一直在追加投资中国业务,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慕文泽:中国仍然能吸引很多海外企业的投资目光,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且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占比越来越大;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是开放性的。
有一组数据很能展现这个趋势,尽管过去一年疫情持续冲击与全球出现不少贸易摩擦,但中国连续第7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即去年中德贸易额同比上升21%,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
事实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还可以从两个方面呈现,一是过去10-15年前,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产品供应方,向欧洲等跨国企业提供大量产品,如今,中国正成为全球经济需求中心,于是我们看到中国与全球各国之间的双向贸易流、资金流与货币流在不断发展。二是我们也看到近年中国在持续提升制造水准与工业能力,将一些低端、低成本的制造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在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趋势依然稳固,这也是越来越多德国企业、欧洲企业、其他跨国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在中国持续投资的主要原因。
《21世纪》: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供应面临新的不确定性,欧洲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否会给中欧带来更多的新能源合作机遇?
慕文泽:长期而言,欧洲需要考虑整个能源结构综合成本,以及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在这方面,欧洲会增加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投入,而中国在太阳能、风能方面拥有强大的产能,彼此具有较大的业务合作空间。
此外,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已涌现上百家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在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中国占到70%,随着中国电动汽车日益出口到全球各地,我觉得中欧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我们也期待中德通平台的启动,为中国与德国企业的业务合作带来新的沟通渠道,德意志银行坚定看好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国际投资者也希望看到更多值得投资的中国优秀企业,我们期待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