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 皮光宇 北京报道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医药产业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等领域的一批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创新药国际注册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我国医药企业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市场的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高质量的研发成果不多等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医药企业创新的关注点还主要集中于研发投入,这种重研发投入、轻研发产出,重研发数量、轻研发质量的现象不利于引领我国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基于此,近日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和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数字财税研究院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京发布了其首创的国内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并同期发布《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白皮书》。据了解,研究团队将中国医药行业分为医疗器械类和非医疗器械两大类,但两者研发活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研发成果方面差异较大。非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以创新药上市获批、非创新药上市获批以及临床试验完成等为衡量标准,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以医疗器械注册和专利授权等为衡量标准。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数字财税研究院院长姚立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我们从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实际研发特点出发,分别构建了针对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指数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以期更加系统、科学和全面地评估非器械类和器械类医药企业的研发水平。“该指数旨在直击我国医药企业研发的痛点和堵点。希望通过对不同企业、不同上市地、不同运营地、不同细分行业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排序和增减变化找出根本性原因,更好地帮助医药企业把握研发规律、制定研发战略等。”
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缓慢
白皮书对于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评价指标体系由五个维度构成,包括研发投入、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其中研发成果主要以创新药和仿制药等为主。
“考虑到研发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和研发质量对于医药企业研发的重要性,本指数对研发成果和研发质量赋予了较高的权重,这将有助于营造追求研发效率、更加重视高质量研发产出的良好社会氛围。” 姚立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白皮书显示,2021年非医疗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排名中,恒瑞医药、华海药业、人福医药、百济神州、海正药业、天士力、翰森制药、以岭药业、基石药业、海思科位居前十。其中,恒瑞医药在2013年至2021年期间始终维持在前三名的位置,但九年间跌出前二十名的药企也不在少数。
药物从诞生走到临床,需经历研发阶段、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上市、上市后监测等环节,对于药企来说的资金和时间上的总成本较高,2013年至2021年间,非器械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3年至2021年间,非器械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值从2013年的60.673上升至2021年的61.146;中位数从2013年的60.509上升至2021年的60.849;最大值出现在2019年,为71.492;最小值历年均为60.000。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占全样本比重12.6%的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指数均为最低值60.000,表明该部分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并无任何本指数定义的研发活动(包括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质量和研发支持),仿制药企业增长似乎略显乏力。
总体来看,各上市地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历年平均值均呈缓慢上涨趋势。上交所的上市公司研发指数总体处于领先地位,但美股研发指数平均值增幅最大。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指数波动较大,可能与其本身具有技术新、前景不确定、业绩波动大、风险高等特征有关,除此之外,其他境内上市板块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
来源:《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白皮书》各上市地非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
各主要细分行业研发指数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制药行业最为领先,生物科技行业次之,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行业和医疗保健服务行业差异不大,药品零售行业近年来研发指数平均值最低。
对于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状况,医药经济报董事长邵旭东指出,所有的零售药店在经历了2022年12月份的一波高速增长之后,于今年的第一个季度都感受到了客流下降带来的压力,“国家的政策是支持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的,要抓住政策机遇,提高药店经营的水准,真正促进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器械类医药企业保持良好势头
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标从研发投入、研发成果、研发质量、研发支持四个维度入手进行评估,其中研发成果以医疗器械注册证和专利授权等为主。据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排名前二十的为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迪瑞医疗、微创医疗等。
2013年至2021年间,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总体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值从2013年的61.169上升至2021年的62.252;中位数从2013年的60.745上升至2021年的61.560;最大值出现在2021年,为71.440;最小值出现在2019-2020年,均为60.015;2014年,还曾出现了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的一个小高峰。
除美国以外,港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均呈波动且缓慢上升趋势。2020年以来,深交所、港交所研发指数平均值较为领先,上交所次之,美国最低。境内各上市板块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创业板升幅最大。
来源:《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白皮书》各上市地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平均值
此外,据《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我国医疗器械总体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研发投入比例远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市场,一些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影响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例如,2020年飞利浦以医疗公司研发投入21亿美元,占其年销售收入的9.7%;雅培医疗公司研发投入12亿美元,占其年销售收入的9.8%;而我国106家上市医疗器械公司的研发总投入,占总营收的6.72%。
与今年白皮书所披露的数据相比,可以看出,我国器械类医药企业在逐步投入研发,2020年之后保持着良好势头,正在缓慢增长。
境内各上市板块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指数中位数总体呈波动且缓慢上升趋势。2015年以来,创业板研发指数中位数最为领先,主板和科创板次之。相比而言,创业板的上市要求往往比主板更加宽松,被称作孵化创业型、中小型企业的摇篮。由此可见,我国器械类中国医药企业正在鼓足孵化劲头,更好地为风险投资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风险投资的风险,促进投资良性循环,提高投资资源的流动和使用效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和《2022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审结的药品注册申请共12083件,同比增长19.55%。2022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延续注册和变更注册11942项,同比增长5.5%。医疗器械的市场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蓝皮书也进一步指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机遇依然大于挑战,未来十年之内,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