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3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分层级看,各级各类教育均取得显著进展。
人口负增长趋势对教育的冲击近日频上热搜,“幼儿园遭遇招生荒”“小学教师恐过剩”等话题备受社会关注。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2年不同学段招生、在学人数,可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人口结构出现了阶段性拐点。3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小学在校生1.07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100万人。
幼儿园在园人数从2021年结束连续17年的增长之后,2022年负增长加剧;小学在校生人数结束连续8年的增长,出现负增长;初中在校生人数已连续7年增长,且处于稳定增长区间;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已连续6年增长,且处于加速增长区间。
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放缓,处于入学段的幼儿园、小学已经出现生源负增长,但由于前几年的在学人口高峰上移,初高中在学人数或将持续增长,生源压力增加,这给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2022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2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可以说实现了规模化幼有所育。
从2003年到2022年的20年间,幼儿园在园人数增长了2.3倍,从2004万人增长至4627.55万人。其中,从2004年开始,幼儿园在园人数连续17年实现增长。
然而,随着近几年出生人口下滑,幼儿园在园人数出现拐点。2021年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减少13.06万人。3月23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园人数负增长加剧,比上年大幅减少177.66万人。
出生人口持续减少,学前教育资源会不会出现浪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因适龄幼儿减少,幼儿园关停将不可避免。但如果以此为契机,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推进“小园小班”建设,提高师幼比,并推进托幼一体化,把2至3岁幼儿的托育纳入幼儿园,将有助于拓展和优化现有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还在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在发布会上介绍,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4.57万所,比2021年增加1033所;公益普惠属性进一步增强,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9.55%,比2021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小学在校生进入新周期?
2022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01.39万人;在校生1.07亿人。
近20年来,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变化经历了两个周期。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学龄人口减少,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小学在校生人数出现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负增长周期,直到2013年。
从2002年到2013年,小学在校生人数跌破1亿人,12年里减少超过3000万人。
新的周期从2014年开始,小学在校生人数恢复增长,此后直到2021年,8年来都保持正增长。
在这个周期里,小学在校生人数增幅先是缓慢上升,2018年达到顶点后再缓慢下降。期间,小学在校生人数重回1亿人,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3月23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小学在校生1.07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100万人。
这是否将开启一个新的周期?至少从全国出生人口数据来看,2017年至2022年持续减少,降幅达44.52%。这个人口趋势势必延展到2023年至2028年的小学招生。
但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城市挤、农村弱”的短板还需要补齐。
今年初,多地发布2023年中小学学位预警。广州市海珠区17所公办小学(校区)起始年级可能学位供给紧张。长春市多所小学预警称,小学学区生源数量已超出学校接纳能力。在浙江乐清这样的县级市,20多所中小学“红色预警”,即适龄儿童(少年)户籍人数达到或超过学校拟招生计划数的100%。
在很多一线城市,增加小学学位仍是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也需要加速补齐。马嘉宾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资金共计605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300亿元,占比接近一半,支持引导各地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他还介绍,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达95.2%,比2021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学位结构性变化
幼儿园和小学之前的人口高峰正在向上延伸,压力来到了初中和高中。
2022年,全国共有初中5.25万所。全国初中招生1731.38万人;在校生5120.60万人。
初中在校生周期与小学类似但又有不同。近20年来,我国初中在校生同样经历了负增长和正增长两大周期。
从2004年到2015年,初中在校生人数持续减少,先后跌破6000万人、5000万人门槛,这与小学在校生负增长周期大致相同。
但与小学相比,初中在校生的正增长周期更为强劲。从2016年到2022年,在校生人数稳定增长,重新回到5000万人以上,并未出现小学的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
2022年,全国初中在校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02.16万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初中学校数量小幅减少,学位压力持续紧张。
同样紧缺的还有师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翁波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创新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起,实施“优师计划”,“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本科师范生,着力缓解音体美等教师资源缺口,促进学科结构均衡,2022年招收11418人,同比增长19.8%。
义务教育学位紧张还体现在结构变化,不少地方都提出,要将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比如,据报道,成都市多个区近日发布的2023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文件都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只减不增。
3月23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5万所,比上年大幅减少约1700所;在校生1356.85万人,比上年减少约317.25万人。
但2022年首次公布了政府购买学位数据,约736.37万人。很多地方规定,政府可以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购买学位,购买后的学位纳入公办义务教育学位统计。
减去政府购买学位数量后,2022年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约620.48万人,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比例3.92%。
有专家指出,正值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位结构性调整之际,地方政府应该阶段性采用政府购买学位方式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减缓新建公办学校带来的资金压力。
“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普职比小幅扩大
普通高中的在校生周期又明显不同于小学、初中。
2022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2713.87万人,比上年增长4.18%。
近20年来,普通高中在校生变化经历了三个周期。从2003年到2007年,在校生人数保持增长,但增速持续放缓;从2008年到2016年,在校生人数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负增长;从2017年到2022年,在校生人数持续较快增长。
与初中类似,普通高中也在经受持续加剧的学位压力。近6年来,2022年在校生人数增幅仅次于2021年,规模在百万以上。
除了受适龄人口变化影响,普通高中学位压力还与教育政策有关。近年来,各地对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的态度越来越放松,因此更多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而非中职学校。
3月23日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不含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共有学校7201所,比上年减少93所;招生484.78万人,比上年下降0.86%。
以招生人数计算,2022年普职比约为66:34,上一年约为65:35。
不过,职业教育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2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在发布会上说,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都在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和适应性,进而提升吸引力和社会形象,丰富国家教育体系的多样性。
林宇介绍,去年,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有的地方在高中阶段教育职普融通方面,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鼓励学生在规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持续向好。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6.18%,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7516.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9%。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职学校数量持续减少的同时,民办中职学校逆势增长。2022年数量为2073所(不含技工学校数据),比上年增加95所,在校生276.24万人,比上年增加8.61万人。
近年一些教育培训公司转型举办民办营利性职业学校,多所民办中职学校被纳入上市公司资产,体现了较强的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
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监事长马学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职业教育不断迎来利好,过去中职教育不受重视,民办中职学校和公办中职学校的整体质量普遍不高,双方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民办中职学校如今受到重视,会有很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