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副校长林桂军:不能孤立地谈论“产业转移”

2023年04月25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柳颖
林桂军提醒,在考虑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仍保持在亚洲中间产品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今年以来,关于我国外贸形势的讨论尤其热烈。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开局平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逐月来看,我国1月进出口总值下降7%;2月由负转正,同比增长8%;3月同比增速达到15.5%,呈现逐渐向好态势。

当前,我国外贸形势面临外需走弱、地缘政治等不利影响。不过,在复杂环境下,我国外贸发展动能仍充足,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红利显现。作为覆盖世界约三分之一人口的自贸协定,RCEP在今年1月1日迎来生效实施一周年。次日,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至此,我国已与其他14个RCEP成员中的13个相互实施协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副校长林桂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对RCEP期待非常高,RCEP的成员国大多是亚洲全球价值链的核心成员,对于强化亚洲全球价值链意义重大。”

此外,针对亚洲内部的供应链转移问题,林桂军认为,虽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升温,但是对于产业链是否撤离中国、越南和印度是否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产业转移,目前仍然缺乏系统可靠的证据。

其参与主编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分析认为,初步结论显示,2018年后可能存在从中国到越南的出口订单转移,而出口订单向印度的短期转移并不明确。而且,“我们还观测到,越南对美国出口中来自中国的增加值的占比正在增加。因此,我们在谈论产业转移的时候,不能孤立地看、孤立地谈。”林桂军表示。

林桂军提醒,在考虑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仍保持在亚洲中间产品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在交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产品中,中国有20种仍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中国产业链“断裂论”的反驳,“这是一个有力证据”。

林桂军。资料图

RCEP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自贸协定

《21世纪》:2023年1月1日,RCEP迎来生效实施一周年,你对RCEP有什么期待?

林桂军:我对RCEP期待非常高,RCEP的成员国大多是亚洲全球价值链的核心成员,对强化亚洲全球价值链意义重大。相比之下,CPTPP未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国。

在我看来,从“10+1”到“10+6”,再到更加统一的RCEP,毫无疑问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能加强互联互通、带动创新与均衡发展。未来RCEP应该进一步深化条款方面的改革,缩小成员在贸易、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方面的承诺差别,在更深层次促进一体化。

其次,RCEP对数字贸易的推动作用也值得期待。RCEP成员中,中国和东盟都有巨大的内部市场,特别适合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数字经济发展。同时,韩国和日本拥有先进的数字技术,东盟国家对发展数字经济有强烈的愿望,因此,RCEP在发展数字贸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另外,可以推动RCEP的另一个动力是生态经济,即环境和气候变化。总体而言,亚洲目前没有一个专门协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机构。而RCEP的15个成员国在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如都担心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拥有共同的海洋和空气,都认可统筹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这些共同的问题使RCEP成员拥有共同目标。

这些都可能推动RCEP的一体化发展,使RCEP有望成为世界一流的自贸协定。

《21世纪》:目前有很多关于我国一些产业“东南飞”的讨论,你对此有何看法?

林桂军:我认为,虽然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升温,但是对于产业链是否撤离中国、越南和印度是否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产业转移,目前仍然缺乏系统可靠的证据。

工厂从国内向国外搬迁,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一年以内的变化主要是订单的转移。根据目前可得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2018年后可能存在从中国到越南的出口订单转移,出口订单从外国向印度的短期转移并不明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印度国内经济波动较大,很难判定转移是否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我们还观测到,越南对美国出口中来自中国的增加值的占比正在增加。因此,我们在谈论产业转移的时候,不能孤立地看、孤立地谈。

对待产业转移,首先应该研究转移的原因,根据原因,对症下药。现实中多种因素可能导致产业外迁,如国外需求的转移、国内产能过剩、国内成本上升等。

比如我国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而越南棉花进口关税为零,且在越南生产棉纱在成本上有优势,导致我国许多棉纱工厂搬到越南去。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代表整个纺织业的产业链条都搬到了越南。我们会发现,价值链的最终环节还是保留在中国,只是部分中间环节发生了转移。

同时,在考虑产业转移时应该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仍保持在亚洲中间产品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在交易量最大的22种中间产品中,中国有20种仍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中国产业链“断裂论”,这是一个有力的(反驳)证据。

图片来源:新华社

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

《21世纪》:你对我国今年的外贸形势有何看法?

林桂军: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今年贸易形势仍存不确定性。从国际机构的预测情况看,全球经济增长仍面临压力。我们目前预测,可能2023年的贸易额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快速增长。

但根据我们的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存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按此来说,今年GDP目标增长5%,那么出口增长预计也会达到正值,大概在3%左右。

《21世纪》:当前形势下,你对我国外贸企业有什么建议?

林桂军:首先,当然要设法通过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在当前不利的形势下努力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企业目前生产的一些产品还不能达到某些国际市场的标准,使得这些产品可贸易性仍然较低,需要通过提升产品标准强化产品的可贸易性。其实当前我国出口还存在很大发展潜力,比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其次,我认为可以通过贸易方式转型来扩大出口,如企业可以多为国外提供解决方案业务,提供一些特定规格的、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实际上就是促进传统、低端的制造业外包业务向更高端转移。

最后,努力寻找新市场。在这方面前景还是乐观的,近年来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般贸易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迅速。所以,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能为我国的出口带来新的机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