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突围,国产药再获FDA特批上市

2023年06月05日 18:4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中国创新药研发在近十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2015年以后,得益于药物评审制度的重大改革、资本的涌入,以及人才的积累,中国创新药研发进入快车道。

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在其网站上发布的最新消息称,正在放宽进口某些化疗药物的规定,以解决抗癌药物短缺的问题,并且已批准从中国暂时进口一种未经批准的化疗药物,以缓解美国癌症药物的严重短缺。对此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从齐鲁制药方面证实,日前,齐鲁制药顺铂注射液出口美国,这是中国药企首次以国内市场在售产品对美进行短缺药供应。顺铂注射液也成为齐鲁制药对美出口的第24个制剂产品。

FDA发言人对外表示,充分评估了未经正式批准上市的进口药物质量,以确保它们对美国患者是安全的。除顺铂之外,美国至少还有13种其他抗癌药物处于短缺之中。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未来中国创新药的崛起是毋庸置疑的。

“近年一些新兴的医药子行业,以研发为中心,以生物医药为发力点,打开了中国生物创新药的新局面。随着国内政策、资本及人才聚集,在某些细分领域,国内创新药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潜力。不过想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需要生物医药企业对整条价值链的能力进行评估、构建。”上述分析师说。

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困境下创新药企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对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定位,打赢“出海”攻坚战?在创新药出海方面,如何借助外力减少市场挑战,走稳商业化路径?这些都是创新药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产抗癌产品获FDA特许批准

根据齐鲁制药的官方信息,今年3月,齐鲁制药收到一封来自FDA的紧急邮件,顺铂注射液在美国市场出现短缺,对美出口20余个制剂产品、近半数产品销量位居首位的齐鲁制药被优先问询能否供货。齐鲁制药迅速完成了资料准备、翻译,方案申报,随后FDA启动快速审批程序,5月23日批准齐鲁制药顺铂注射液出口美国。在保障国内产品供应的同时,齐鲁制药实现对美出口产品迅速发货。

铂类抗癌药物,也称铂类抗肿瘤药物,主要指顺铂(DDP)、卡铂(CBP)、奈达铂(NDP)、奥沙利铂(L-OHP)、洛铂(LBP)等铂类化学药物。其中,顺氯氨铂(DDP,顺铂)属于第一代铂类抗癌药,目前是治疗肺癌、卵巢癌、胃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实体肿瘤的一线治疗药,与其它抗癌药较少产生交叉耐药, 有利于临床联合用药,参与约70~80%临床化疗方案配伍。

庞大的癌症患者规模为国内铂类抗癌药物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需求空间。《2022-2026年中国铂类抗肿瘤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现阶段,国内铂类抗癌药物市场展现出巨大发展前景,未来行业将在细分市场带动下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铂类抗癌原料药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3%,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近两成。

另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所有癌症患者中有10%-20%使用这种药物治疗。美国药管局方面明确,自2月份以来,它一直处于供应短缺状态,3月下旬和4月初,顺铂供应短缺情况加剧。不少医生不得不对一些癌症药物实行配给。美国药管局局长罗伯特·卡利夫就在一条推文中说:“药管局认识到稳定、安全地供应用于肿瘤的关键药物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用于潜在治愈或延长生命的药物。” 

药管局癌症项目负责人理查德·帕兹杜尔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外表示,顺铂之所以短缺,是因为制造商没有对产能进行投资。在药管局去年11月发现一家印度制造工厂存在质量问题后,便开始出现顺铂短缺的情况。这家工厂由印度因塔斯制药公司所有,供应了美国约一半的顺铂。因塔斯制药公司关停了该工厂顺铂和一种名为卡铂的类似药物的生产。

美国顺铂药物短缺也推动国产顺铂药物加速“出海”。齐鲁制药官方表明,FDA在美国市场出现药品短缺时寻找中国药企,并快速批准齐鲁产品出口美国,从项目启动到获得FDA批准仅用时2个月,体现了FDA对齐鲁完备质量管理体系、稳定供货能力的充分认可,彰显了齐鲁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和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2021年,齐鲁制药顺铂注射液国内获批上市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为国内首家过评,公司也成为国内顺铂注射液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此外,在国际化方面,目前,齐鲁制药产品销往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出口额达到9.2亿美元、同比逆势上扬21%。

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实力的快速提升,药物创新性和研发效率的优势受到全球认可,新药“出海”对于企业而言势在必行。

除了齐鲁制药,近日,普利制药碘帕醇注射液也宣布首个造影剂产品将出口美国。公开信息显示,碘帕醇注射液为普利制药开发的首个造影剂,成功研发后,相继递交了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注册申请。该产品已于2022年5月在荷兰注册获批,于2023年2月在美国获批,于2023年3月在国内获批。普利制药碘帕醇注射液通过荷兰、美国的上市批准,标志着以普利制药为代表的海南药企的国际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本土创新药企“出海”加速度

当前,中美双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越发普遍,对于创新药企来说,中国创新药接受国际化市场检验的格局已经形成。我国企业的研发实力正在获得国际认可,为中国新药进入海外市场确立了标杆。

但“出海”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特别是在和黄医药索凡替尼、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礼来信迪利单抗等“众望所归”的明星产品接连“闯关”FDA受挫后,中国创新药“出海”路到底怎么走,仍是行业思考的焦点。

上述分析师认为,创新药“出海”不是随意而为之,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药物本身一定要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所谓竞争力,就是跟同类药物相比,是不是疗效最好,是不是最新机制。如果具备最新或者最好这两个特质,或者两者中至少有一个特质,的确就具备了“出海”的潜力;二是,做新药的研发的公司必须要有决心,“出海”不容易,得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理念,愿意把药物放到全世界开发;三是,涉及到有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做“出海”药物的开发。全球国际大型临床三期试验费用非常高,要有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有足够资金帮助创新产品“出海”。

“创新药‘出海’近期的确遇到了一些挫折,我们分析发现,最大的挫折在于临床试验的设计以及临床患者的试验入组情况。目前,不少公司做的三期临床试验不是国际多中心试验,还有一些临床试验因为对照药并不适合在相关国家应用,所以FDA审评这些药物时,认为没有足够的依据以批准药物,这跟临床设计高度相关。”上述分析师指出,如果创新药需要在相应市场获批,需要在这个国家入组相应的患者。同时,需要用这个国家目前这类患者在用的药物作为对照药。

另外,选对市场也较为关键。今年上半年,君实生物与康联达双方共同宣布,将设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地区9个国家,包括泰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越南,对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拓益®)进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这是继北美、中东、北非后,特瑞普利单抗达成的又一项“出海”里程碑,其海外业务已累计拓展至超过30个国家。

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两年中国创新药出海可谓亮点频出,是厚积薄发的状态。从2010年代我国创新药萌芽初期的探索期到2018年开始的狂飙期,中国的创新药行业也已经募集到了几千亿的资金投入,大量优秀的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潜在管线上,这期间势必会出现优秀的品种和进行了适当的临床试验设计,能获得海外大药企的认可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除了欧美,其实东南亚因为人口基数大的原因已经在发力了,另外中东市场的购买力也不容小觑。”侯绪超称。

此外,澳洲作为被认可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世界级中心,拥有一流的医学研究基础设施和多种族的人口结构,也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在临床试验领域出海的极佳选择。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门户,是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拓展东盟市场的一块理想根据地。本土药企选择以新加坡作为出海的支点,快速建立起国际化能力,然后辐射到东盟其他各国,进而布局欧美,不失为一种风险更低、效率更高的策略。

目前,部分企业在license-in商业化合作中,往往会选择将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权益与新加坡、韩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商业化权益进行捆绑,这样有利于争取更多BD谈判筹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