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一个月涨幅达60%,中药材价格缘何一路“狂飙”?

2023年06月25日 17: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当归近一个月的涨幅更是达到60%左右,市场价格已突破每公斤150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中药材价格又涨了!

往年6月份,药材市场一般处于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最新的中药材综合200市场价格指数已达到了3570.12,月涨幅超10%。其中,当归近一个月的涨幅更是达到60%左右,市场价格已突破每公斤150元。

在中药行业高速发展之际,不难发现,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指数持续攀升。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上涨情况突出。数据显示,自年初至6月17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上涨25.21%。其中,6月1日至6月17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上涨9.12%,短期波动较大。多家行业协会称有游资炒作。

针对这一现状,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中药材涨价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一是,现在药农越来越少,造成了用工成本攀升;二是,随着药品管理法的监管体系不断全面,使得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等方面的合规要求趋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就转嫁到药材价格上涨;三是,经济尚处于恢复阶段,不排除会出现有企业囤积居奇,扩大供求矛盾,致使中药材上涨而使得部分中成药价格攀升的情况出现;四是,生产工艺标准的提升,也会造成中药材成本的攀升。

与其他医药相比,由于中药质量受原料产地、种植、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中成药往往存在质量差异,但均需要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规定。在当下,如何遏制中药材大幅涨价的同时做好质量品控的监管尤为重要。

中药材涨不停

根据央视财经,在甘肃岷县中药材销售市场,有商户早上6点拉来4吨左右的当归,不到两个小时就能销售完毕。据商户介绍,今年以来,当归走货很快,价格也不断攀升,去年一吨货要卖3-4天,今年很快就能销售殆尽。

在6月初,当归价格就开始出现上涨态势,而经过了多天后发现,价格并未下调。根据中药材天地网数据,岷县的大条规格的当归最新产地价格为190元/公斤,近一个月涨幅超72%;安国药市的当归药厂货最新市场价格为170元/公斤,近一个月涨幅超60%。今年以来当归价格的持续攀升,也让中药材销售商的利润大涨。在央视财经报道中,有商户透露,今年是他从业8年以来当归价格最高的一年。

其实,除了当归,可以发现,近几个月,部分重点中药材价格也接连出现上涨趋势。根据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2023年1-3月,中药材原料综合200指数,从2832.48点上涨到3367.49,涨幅达到18.89%。即便是人工合成的牛黄,也都供应紧张。今年3月以来,天然牛黄的价格从约每公斤50多万元涨到了每公斤约80万元。

多家中药制药上市公司则纷纷表示,去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持平和降价的品种相对较少。除了牛黄,当归,党参、三七、黄芪、白术、甘草、栀子等药材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另据生意社数据,截至6月14日,当归产地统货价格在160元-170元/公斤,与月初相比上涨了36.97%,同比上涨了293.72%;党参在150元-160元/公斤,与月初相比上涨了37.48%,同比上涨了188.68%。

至于中药材涨价的原因,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主要源于天气因素,叠加下游消费需求复苏,行情有一定持续性,若有自建种植基地和常备库存,能平稳度过此次中药材牛市行情。此外市场上的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与各中药的供需情况有关。中医药行业产业链包含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医药零售等,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是指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可供制药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 

目前我国的中药材种植主要以散户种植为主,尽管近年来有实力的中药生产企业通过自行种植或同当地农户合作种植的方式来占有上游主要的中药材资源,但个体种植仍牢牢占据着中药材生产的主要位置。这就导致某些药材种植户看到市场上某种中药材价格高,就种植某中药材,而由于中药材成熟需一段时间,供应量突然增加,而需求量保持稳定时,往往会形成“药贱伤农”的困局。

“想要改变当前中药材上涨的情况需要我是觉得需要政府、药企、医院医生等各方共同的发力,特别是把企业各方的利益诉求都表达出来,由国家医保、药监等部门做好相应的调研,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邓勇说。

行业加速洗牌

中药材的涨价不是今年才开始,在2022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渐下降,加之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实施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产量有所下降,价格相应上涨。上游中药材价格的上涨,为中成药产品的生产增加了成本。此外,中药材在加工、储存过程中的成本也在上升,推动中成药的价格大幅提升。

头豹研究院医疗行业高级分析师郑桦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带量采购下,中成药降价成为大势所趋,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常见中药材以及高端中药材价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涨,在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下,行业利润承压,压力亦将传导至产业链各环节。

而随着中成药集采加速落地,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高,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这对于改变中药材价格上涨的趋势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根据日前湖北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服务网公示的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中选,中选率达71.6%,中选品种平均降幅49.36%,预计可节省药品费用45亿元,与此前行业预计的降幅30%-40%偏差不大,降价幅度较为温和。此外,梳理此次集采的产品可以发现,中选产品剂型规格齐全,包括复方斑蝥、复方血栓通、接骨七厘、脉管复康等当前临床使用的主流产品,可有效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短期来看,国采落地,压制板块估值一大利空落地,中药板块在今年二季度仍有望保持高增速,仍是医药行业增速较快的领域,而基药目录落地后将帮助部分企业实现业绩持续高增。中长期来看,政策对中药的支持从口号过渡到业绩提现阶段,可以看到药审中心对中药注册改革利于创新品种数量的增加、医保支付政策倾斜等利好落地。

浙商证券也分析认为,本次集采更多强调企业的综合实力,利好行业龙头。具有更多生产研发资源、药品在临床使用上更受认可的企业有望获得先机。同时,体现出国家对中药企业生产规范化和研发创新的重视。

对此,邓勇指出,在政策监管日趋严格,集采推动部分中成药价格降价,而中药材用工成本、生产成本、种植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对中药企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不少中成药企业的生存处境相比较为艰难,甚至只能在夹缝中生存。也正是在此情况下,中成药企业需要加速转型,既要做到合规,做好相应的成本管控,也需要尽可能的提高中成药这类产品附加值,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集采对于中药材价格上涨的确有一定的这个遏制作用,但我们也需要看到,集采对于这个中药材市场布局企业而言也存在诸多的挑战,企业需要做好应对之策。”邓勇说,基于此,在未来中成药集采常态化背景下,中医药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重新梳理规划企业的中药产品;二是,优化生产车间,提升药品质量;三是,择机投资并购相关中药企业,或收购中药批文;四是,与现有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突破药品局限;五是,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药研发的创新工作,开发市场潜力大及研发壁垒高的产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