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提出争取隐性债务化解试点

2023年06月28日 21: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志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今年以来,多个地方提出,要争取隐性债务化解试点。

山西省某县5月份公开印发的《2023年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解》提出,积极争取财政部隐性债务化解试点政策,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土地储备资源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等举措,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降低债务风险。

今年5月,北方某省省会城市发布的一篇工作文章称,已经编制了建制县化债试点实施方案,恳请财政厅帮助该市争取财政部最大置换额度。

今年2月,中部省份某地市财政局公布的《2023年财政工作计划》表示,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争取隐性债务化解试点,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同月,该市财政局还赴省内地市考察学习债务化解工作,全面细致了解当地债务管理、化债举措等情况,并就建制县债务化解试点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年初,贵州省预算报告提出,争取高风险建制市县降低债务风险试点等政策支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优化地方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青海省预算报告提出,积极争取县级化债试点,多渠道、多手段盘活资金资产,重点化解“非标”债务风险,全力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

地方债主要包括法定政府债务及隐性债务。其中,法定政府债务是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因为纳入预算,因而也叫显性债务。而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隐性债务是相对显性债务而言的,它不是一个法理概念,而是约定俗成的概念。地方政府发债公开了的就是显性债务,未公开的就是隐性债务,所以隐性债务不是通过发债取得的,而是地方政府在限额之外融资取得的。”一位财政系统人士解释称。 

据了解,近年来隐性债务化解试点主要有两类,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发行特殊再融资券置换隐性债务。再融资债券是地方政府债券的一种类型,一般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与以往用于偿还债券本金并标注偿还哪一只地方政府债券不同,2020年12月以来,部分再融资债券用途只是模糊表述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这类再融资债券也被市场称为特殊再融资债券,实际用途一般用于偿还隐性债务。特殊再融资债券也分为两类:

一类用于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主要帮助高风险地区化解债务风险。2021年9月,贵州省33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发行完毕后,用于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完毕,规模合计6128亿。

另一类用于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主要奖励债务管控好的地区。上海市2021年末公布的《关于提请审议的议案的说明》(预算调整方案说明)披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决策部署,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纳入全国“全域无隐性债务”第一批试点省市,启动试点工作。

广东省在2022年年初就宣布实现隐性债务清零。2022年1月2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提交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21年实施新一轮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开展全省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如期实现清零目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宣布隐性债务清零的省份。

北京市今年预算报告提出,聚焦“稳”字,加快化解隐债,提前三个月完成中央提出的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任务要求。北京由此成为第二个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的省份。

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能降低地方政府利息负担并拉长债务期限,有效缓释地方债务压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