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随着私募新规的影响,一方面,私募备案降速,无论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数量,还是私募产品备案数量,5、6月份都出现断崖式下跌。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逼近去年全年总量。
业内认为,上述情况与私募相关新规有关。
不少私募已开始“自救”,有的“自练内功”,有的在找资金型的股东,有的“抱团取暖”。
洗牌
5月以来,私募行业出现了震荡。
一方面,私募备案降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数据统计,今年5、6月份,仅有1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相比今年前四个月的33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增速暴跌。
同时,5、6月份私募产品备案数量也同样下跌。5、6月份产品备案数量为2762只,而今年前四个月累计为12470只,5、6两个月产品备案仅占上半年的18%。
对此,一位华南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无论是管理人备案还是私募产品备案,现在数量都极速下降。”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总监付饶表示,正常来说,每月都会有数十家私募机构通过备案,但2023年,受到宏观经济和市场的冲击,备案热情整体不及2022年。
另一方面,私募的出清速度在加快。
据记者统计,5、6月份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172家,今年上半年注销的私募数量达到1901家,已接近2022年全年注销的私募基金数量2210家。
新规
业内认为近期私募备案降速与监管新规有关。
4月28日,中基协就新起草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运作指引》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投资、运作管理等环节明确了底线要求。
其中,备受关注的内容有:“初始募集及存续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元”、“申赎频率不得高于每月一次”、“锁定期不少于6 个月”、“双25%”、“杠杆率不得超过200%”、“禁止结构化发债”等规定。
此外,今年2月24日,中基协发布了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配套指引,自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办法》要求,管理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私募基金规模不低于1000万元,私募法人或高管要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投资于单一标的的基金认定标准等规定。
上述新规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募集及存续门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初始实缴募集资金规模≥1000万。除市场波动导致净值变化外,连续6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1000万,进入清算流程。
根据朝阳永续的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正在运作的证券私募产品约9.5万只,其中约3.6万只产品规模在500万以下。
有业内人士估计,如果按新规1000万以下产品被清掉,全行业有50%以上的产品可能逐步清掉。
付饶表示,五月私募新规发布后,证券类私募的创业成本提高,可以预期到成立新公司的热情会有所下降。但没料到5月证券私募管理人备案通过数量为0。
“可能是新规发布后,协会在通过备案的过程中对管理人提出了要求。”付饶说。
“之前门槛相对低,新规要求产品备案资金达到1000万的门槛拦住了不少备案需求。”一位私募高管说。
影响
有业内人士认为,私募新规将使私募行业加快洗牌。最终实力较弱的小私募可能退出,不过,同时大私募产品成立压力也有所增加,私募未来将谨慎发产品,叠加锁定期的安排,募集资金可能越来越难。
一位私募公司CEO表示,目前私募新规对行业新基金的活跃度及部分增量资金有所影响。
“要达到新规的要求,产品申请登记备案会非常难。”上述私募人士说。
谈及对目前大量的私募基金公司的影响,上述私募人士表示,“要整顿,未来私募数量肯定要下降。”
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新规提高了私募基金备案门槛,未来证券私募基金备案数量可能会大幅降低。同时,在新规之下,现存私募机构或者产品可能会因不符合要求而大量退出。
“半年之后,或到期之后,可能会出现强制出清。”一位华南私募人士推测。
其表示,未来私募总数量会缩小,强者留下,小基金会退出。监管在加速这个进程。
一家北京基金公司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整个私募基金行业来说,至少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要掂量掂量难度,即使拿到备案和牌照,之后的运营成本和发展的难度都会大大提高,比如说,成立一只基金要1000万,而且要存续规模至少1000万以上。实际上这对很多刚刚起步的公司和团队来说呢,难度不小。
二是对现存的私募基金来说,运营成本将大幅提高,后续发展,包括维护基金牌照所付出的人力资金都会大大提高,会造成私募机构运营和成立的难度大幅提高,最终让私募行业的参与者数量将大大减少。
自救
多家接受采访的私募都认为,对于私募来说,最终“剩者为王”,在新规下能保留下来的私募将“物以稀为贵”,市场上的资源会集中在一些有实力的私募身上,而大量小私募将会退出市场。
目前私募如何应对?
一位华南私募人士说:“私募机构通常一边等待、延期产品备案,一边选择个人证券户、通道或合作方式先开展业务。”
上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有同行已经在清理规模在1000万以内的一些产品了,在做清盘。如果不清盘这些小基金,要新备案基金产品会比较难。因为要新备案一个产品,相关部门要倒查公司所有的产品,看所有产品是否合规,以及所有产品的托管合同是不是按照新规进行了修改和更新,如果没有的话,这个新产品是不让备案的,现在备案产品不容易通过。”
对于私募来说,另一个麻烦是来自资金。
“现在私募产品要达到1000万才能备案,以前大家通行的做法是先整个100万,最多两三百万,然后先把这个产品备案下来,再找投资者认购。”上述私募人士说。
该私募人士解释,“因为备案产品有一个空档期,如果现在让1000万放着,至少得放半个月,时间长的要放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这段时间最多支付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对此客户不太能够接受,所以才会产生大量的小产品,也即大家俗称的‘壳’。”
“现在要募资到1000万才能成立产品,能一次拿出1000万投资的人很少,或者要找多个投资人才能募集齐1000万,难度加大了很多,大家都在找这样的客户,竞争只会更加的激烈。”上述私募人士说。
私募公司最很烦恼的是,原来的老产品也要符合新规要求,要更改基金合同,涉及到作为托管方的私募基金客户,最麻烦的是对方不配合。
此外,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还有一个难题。
“有些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喜欢投单个产品,单标满仓,或者是五零仓,这样做原来是允许的。现在要求某只个股或债券只能投25%,管理人的操盘风格要改变,这对管理人有很大影响。”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说。
一位量化私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私募面对新规的应对有三个方法:
第一,私募基金要自练内功,足够优秀才能够留下来。
第二,靠“引进”,比如公司资金不足,就要引进资金型的股东,操盘不行,就要引进操盘型的股东,比如引入新合伙人。
第三,抱团取暖,比如你有资金,我有操盘实力,相互提供资源。
“近期大家正在组建这样的讨论群,比如有一两百人的微信群,或者是通过现场开会、腾讯会议探讨新规应对的共同问题。”上述私募人士说。
对此,一家私募公司总经理坦承,“最近我们开始去寻找一些资金型的股东。”
“追根究底,其实对于私募来说,最重要就两个能力:一个是操盘能力,一个是募资能力,只能从这两方面去加强来做应对。没有其他的办法。”上述私募公司总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