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和北大一直是热门“打卡”名校。一时间,预约异常火爆。
比如,清华现在每天开放4000个参观预约名额,远不能满足需要。黄牛于是大行其道,公然叫卖“门票”,100-300元不等,旺盛的需求竟催生了付费入校的“生意”。
更甚者有人嗅到商机,将有偿入校包装一番,摇身一变成为高级研学团。
“我不接受打着参观名义来学校里进行盈利性质的研学,这种商业性的研学把学校变成了景区,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抱着逛景区的心态来学校。”北京大学学生谷逢雨说。
“现在北大清华面临参观人员众多的实际情况,只是参观者的一种功利表现,而不是大学开放的应有之义。”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认为。
除了黄牛,高校开放后,校园资源被挤占、环境被破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大众进入校园感受文化氛围,本来是好事。但高校该如何平衡生活教学秩序和公众参观游览需求的顾虑?
一放了之或者一关了之,都是责任懈怠的体现。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对高校开放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一起来解决开放办学理念下产生的派生问题。
高校开放陆续恢复到疫情前的程度
今年1月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宣布有序恢复校友入校权限。
人大欢迎校友“回家”。
还有部分高校的场馆设施陆续面向公众开放。比如,中大生物博物馆目前开放了预约参观,双休日及法定公休假日接待个人和团体游客;今年3月,华南理工大学首个室内游泳馆道明游泳馆正式上线。除华工师生校友,市民也可在线购票,购票后即可入校。
随后的几个月,上海、四川等地部分高校面向公众开放。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相继对公众开放。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全面对外开放,非校内人士均可进校,进校需要进行身份信息登记。
越来越多的高校正有序渐进向社会开放。
7月18日至8月27日,南京大学校园开放参观,公众可预约参观。
6月15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再次鼓励高校开放,通知中提到“鼓励推动高等学校、高科技企业、制造企业等向社会开放参观,主动服务全民学习”。
“我一直希望能够再次在未名湖边走走,看到北大又开放了公众预约,第一时间就预约了进校。”家住北京海淀的于先生告诉南方+记者,自己很喜欢北大的校园氛围。
不可否认,对市民游客开放参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共享的一个有益探索,有利于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亲和力。
在广州日报发表的《校园开放成就大学之大》一文中提到,物理空间开放是大学精神开放的缩影,大学之大,在于开放交流,需要大学广开校门、自由畅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公办高校的资源属于全社会,理应向社会开放,让社会公众共享公共教育资源。就当下的校园开放而言,高校应该顺应社会公众要求开放的呼声,将校园开放恢复到疫情前的程度。同时,在听取师生和社区居民意见基础上,梳理可以向社会开放的校内资源,建立校园开放的长效机制。
僧多粥少,开放后黄牛层出不穷
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是家长学生心目中神圣的地方。家长带孩子进入高校,让孩子感受一下大学的氛围,鼓舞孩子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参观高校成为一种社会需求,随着社会恢复常态,这种需求越来越强。
清北限额开放,游客的参观需求大于开放额度,在清华、北大开放当天,未来7日的预约名额就已满额。北京大学并未透露每日开放参观的名额数量,清华大学每天开放4000个名额。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付费预约”的黄牛大行其道。
近日,北京大学保卫部发布了一则违规情况通报:7月5日,一支名为“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学团队,通过联系校内人员、借用账号在树洞平台发布预约求助信息等方式拆分预约,由多名校内师生预约入校。
南方+记者了解到,在北大对公众开放前,校外人员想要进校,需要通过在校师生预约,由此衍生出了“付费预约”的情况。一名北大校友告诉在未开放公众预约时,有些黄牛会通过盗用学生账号或者是购买学生账号,有偿帮助游客预约进校。
在闲鱼上搜索可见,不少明码标价、标题正文中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帖子。前往咨询时,对方告知可提供有偿预约进入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的服务,价格在100-300元不等。
除了清华、北大以外,闲鱼中还有售卖其他高校入校名额的帖子,包括北航、人大、中国美院等未对公众开放、实行亲友预约制的高校。
有些学校的黄牛,甚至会在校门口附近做生意。“每次经过厦大西村和南普陀的大门,走几步路就能听到‘要进厦大吗?80块一个人’之类的话,甚至猖獗到在各大平台宣传,明目张胆地做黄牛。”厦门大学的李明说。
也有人从中嗅到了更大的商机,将有偿入校包装一番,摇身一变成为高级研学团。
清北一日营、北京大学一日研学营……各种商业性质的游学团让人眼花缭乱。在某机构组织的北京大学一日研学营中,包含了校史讲解、学科介绍、北大学子交流、校园食堂就餐等行程,单人价格在700元左右。
“给孩子报了研学团,本来打算让孩子去北大和清华参观感受一下,但是研学团刚刚告诉我们都去不成了,因为北大、清华都没约上。”一名家长告诉南方+记者。
根据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关于校园预约参观的有关通知,这两所学校均只对中小学群体开放团体参观,要求预约主体为中小学或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对其他机构开放团体预约。且通知中均强调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因此,各类声称可以入校的商业游学团,必然是通过其他非正规渠道预约入校。
为何高校开放后黄牛问题层出不穷?付费进校屡禁不止?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储召生认为,黄牛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太少,核心问题在于供需不匹配。“北大、清华太受欢迎了,实际上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各具特色,大家可以把自己特色开发出来,这样就可以将部分需求从清北分流出来。”
“清华现在每天开放4000个参观预约名额,严重低估了它的承载力。人为设定额度且不分时段,不去考虑它实际的承载水平,供给远低于需求,这是导致黄牛泛滥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说。
马亮指出,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做到精确统计高校在校人数,每人进校都需要实名刷卡,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获取实时在校人数,也能用模型估算校园可承载的人数。“我认为可用数字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计算,进一步扩大开放名额。”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认为,高校可以实现在保证安全管理的前提下,让公众自由出入;在不影响学校教育秩序的前提下,可以成为公众共享的教育资源。
高校开放背后,事实上是高校对自身角色定位及治理管理的更大命题:如何杜绝牟利的黄牛,将参观的机会留给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如何做好人流控制和游客需求的平衡,如何设置错峰安排,如何合理限制参观时间和区域等,都需要通盘考虑。
访客太多,来听一听学子们怎么说
今年5月,一则关于是否支持厦门大学重新开放的投票帖子中,参与投票的1242人中有73%不支持开放。
为何投票反对率如此之高?广受欢迎的背面,是深受外来访客参观烦恼的学子。
高校学子扎根校园,生活与校园深度捆绑。开放后,他们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校园的各种变化。
在网络中搜索“厦门大学”,可以看到近期有大量曝光游客低素质行为的帖子,包括随地乱扔垃圾、挤占食堂、乱涂乱画、在教学区喧哗、随意使用学生自行车等等。
“在食堂就餐时,遇到过好几次被游客插队的情况。厦大所有食堂都可通过云闪付或者校园卡支付,有学校和政府的补贴,堂食价格相对优惠。伴随游客激增,食堂推出了临时性二维码,支付时将按照一定比例增加餐费,但有的游客为了省钱,会借学生饭卡。”谈起开放校园后日常生活有无受到影响,厦大的李明(化名)同学特别提到食堂被蹭饭卡现象屡见不鲜,不堪其扰。
同样在厦大就读的王一(化名)告诉南方+记者,同学的自行车、电动车会被外来人员乱动。除此以外,还有外来人员破坏校园环境,比如随手扔垃圾,经常看见学生电动车框里被塞进各种小垃圾。
厦大有一条知名的文艺隧道——芙蓉隧道,也是中国最长的涂鸦隧道。隧道内有很多漂亮涂鸦,均由厦大学子一笔一画描绘而成。“然而,现在芙蓉隧道已经变成了游客的留言板和表白墙。”王一说。
“现在的厦大变得不像校园了。”类似的声音在厦大论坛上时有跟贴。
“厦门大学的游客已经影响到了校内师生正常的教学过程和生活体验,这对学术研究是极其不利的。我认为,大学最重要是科研的价值实现,而非开发旅游成为网红打卡点。我相信没有大学生喜欢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现在这种情况,对大学的持续性发展并不友好。”李明说。
厦大涂鸦隧道很“受伤”。
此前,武汉大学也因访客太多,学生的校园生活受到了影响。
在前几年武大开放时,到了赏樱季,总有大量游客入校赏花。“樱花开了,意味着我就要绕路去实验室了,平时走的路人会很多,比较拥挤。还有就是吃饭要排长队了,得花平时2-3倍的时间排队。因为我们学校食堂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付款,校内外人员都可以随便吃。”武汉大学的李研(化名)同学说。
在北京大学的谷逢雨同学认为,高校开放后,能够更方便进行各种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然而,来自舆论场的另一种声音也无法忽视:来访人员过多势必会对教学和科研带来负面影响。
近日,在北大、清华的校园中,能看到不少中小学生的身影。“我高中时曾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过清华、北大,进校参观时的感觉还历历在目,当时觉得大学真美好。现在大家又能进校了,我发自内心感到开心,实地参观比听人说、网上看要深刻许多。”正在清华就读的谭璇说。
因外来访客太多而受到影响的同学们表示,并不排斥大家前来学校参观,但希望学校加强管理,保证大家用餐、学习不受影响,维持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校方如何解决开放后产生的问题
以上因高校开放而来的种种问题引发思考:打开大学的校门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开。高校是否应该对开放所限制?该如何平衡开放和校园秩序?这些问题都是开放时亟待讨论解决的。
受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目前还是要依照实际情况,对开放区域有所限制,比如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等主要用作教学和科研的场所,应该首先保障在校师生的使用。
事实上,现在开放的许多高校都对开放区域作出了明确规定和限制,比如清华要求参观人员需要按照规定路线在规定区域内进行参观。非开放区域和校内教学办公楼不对参观人员开放。
“每个大学情况不同。如果学校的教学区可以严格和其他区域划分开,我认为教学区就不应该对外开放。在我看来,教学和科研是神圣的,要对其保有敬畏之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张鸣说。
对于前文提到的食堂拥挤等高校开放带来的资源挤占问题,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研究员袁泉认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寻找解决办法。“现在很多旅游景点也在限流,这是因为公共资源的使用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每个人使用它的效果会下降。”
“由于校园食堂、体育场馆等资源的准公共属性,无限制向社会开放可能产生滥用的结果。不应该简单做开放或者不开放处理,而是要有规划地分时段、分场馆进行开放。”袁泉说。
马亮认为,通过分类管理即可减少此类问题发生,而不是拒绝开放。“现在很多食堂的管理比较粗放,尽管设置了支付限制,但放人进来之后还可以借学生的校园卡,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设置入门权限,仅供校内师生用餐的食堂需要刷卡才能进入。”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指出,高校开放办学理念下产生的派生问题,更需要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去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高校开放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意见,高校作为办学主体,要承担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主体责任。
【来源】南方+
【文字】记者段江含
【制图】郜曈
【统筹】赵晓娜
【策划】吕虹 伍青
【原标题】南方深读 | 高校打开大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