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观潮丨政策底隐现,基金还是“穿越牛熊”的好伙伴么?

2023年07月29日 18:3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贾肖明

股谚有云,“五穷六绝七翻身”。

日前,罕见的政策表述“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给7月底的股市燃了一把火。7月28日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券商股批量涨停,更是让股民们憧憬牛市再度归来。“政策底”成为不少投资者的共识,“精准踩点”入市的著名媒体人胡锡进先生,也掩不住“很痛快,很开心”的兴奋之情。

但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言,“市场持续非理性的时间,总会比你能撑住的时间更长”。成功的投资都是反人性的,多年的实证显示作为一名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拉长时间来看亏损的概率远远大过盈利,甚至往往牛市反而是股民亏损最多的时候。相比较亲自在股海搏杀,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公募基金长期获利的概率会大很多。但遗憾的是,近2年不少基民的投资体验并不好,明星基金经理们的爆款基金频频“翻车”、基金业绩不佳但基金公司管理费“旱涝保收”、基金业绩头尾相差巨大……

“好发难做、难发好做”是基金行业的规律,当股市底部隐现,基金发行再度遇冷的当下,基金还能否成为陪伴基民度过投资“漫长季节”的好伙伴么?

“狂飙”的规模

万物皆周期。

2019年到2021年曾是中国公募基金的高光时刻。2019年A股上演结构性牛市,99%的公募基金取得正收益,当年全部基金平均收益率22.41%,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更是高达39.61%。在亮眼业绩的推动下,公募发行市场火爆,年内新发基金募集份额创下历史新高达1.43万亿元,其中偏股类基金超5000亿元。

2020年更是公募基金的超级大年。虽然出现了新冠疫情爆发这一突发事件,但结构性行情推动基金重仓股的大涨让基金的业绩和规模双双丰收。2020年权益基金整体获得44.82%的收益,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更是高达61.28%、58.79%,当年各类基金合计盈利逼近2万亿元,达到1.98万亿元,远超上两次高点2019年和2007年。与此同时,当年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到20.16万亿元,刷新历史规模最高纪录。新发爆款基金频出,60亿元首募上限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有效认购资金达1223.8亿元,打破业内尘封13年之久的单只基金认购资金纪录,随后发行的鹏华匠心精选一天认购1371亿元,轻松超越300亿元的首募规模上限。

“炒股不如炒基”的概念深入人心,2021年开局延续了火爆的态势,1月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创出认购2398.58亿元的新纪录,成为公募基金史上首只认购规模超2000亿元的基金。当年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率9.98%,被动和增强型指数基金收益率8.88%,混合型基金收益率8.69%,债券型基金收益率4.91%。虽然业绩无法跟之前两年相比,但依然可圈可点。公募基金总规模在当年再上新台阶,突破25万亿元大关。

“失落”的业绩

大热易倒灶。

2021年初,知名市场人士“程大爷”在21财经客户端《金V访谈》栏目中和笔者交流爆款基金发行时,明确表达了“当投资者们开始疯狂买基金时,反而要多一份警惕和小心,爆款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的意见。一语成谶,2022年行情急转直下,全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6.9%,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20.47%。总体上公募产品出现了万亿级亏损,2022年全年亏损达1.45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产品合计亏损近1.3万亿元。让狂热“追星”的基民们受伤的是,明星基金们的业绩也翻车了。不乏单只基金在2022年的净亏损达到上百亿元,虽然业绩不佳但公募基金的规模却涨至25.75万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1.17%,公募基金收取管理费共计1458.26亿元。

从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公募基金的成绩也不算理想。受益于境外市场的强劲,QDII基金以平均涨幅6.04%领跑,债券型基金平均涨幅为2.02%,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为1.13%。其中,普通股票基金和偏股混合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03%和-1.43%。主动权益基金跑输了被动指数基金,前者业绩为-0.31%,后者为1.23%。虽然年初不少机构和明星分析师看好估值处于洼地的港股,但在上半年QDII基金整体业绩领先的前提下,重仓港股方向的QDII和港股通基金净值却是跌幅居前。例如,华安大中华升级股票(QDII)、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股票等基金净值下跌超过20%。

从业绩表现来看,上半年最大的赢家是AI和与之相关的游戏主题基金。在被动指数基金中,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华泰柏瑞中证动漫游戏ETF和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分别以93.25%、90.89%、90.81%的业绩位列前三。在主动权益基金中,今年上半年的冠军基金经理是诺德基金的周建胜,其管理的诺德新生活因为重仓计算机、电子等热门板块,取得了75.07%的投资回报。但遗憾的是,是其一季报的规模只有0.53亿元。同样,该基金上半年的业绩,并不能说明基金投资能力。该基金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的净值表现分别为29.26%,-8.44%,-30.91%,整体来看中等偏后。上半年的突出表现更多是因为其成功“押宝”了人工智能赛道。和人工智能基金火热行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批重仓新能源、白酒和医药基金经理的落寞,张坤、刘格菘、葛兰、谢治宇等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多只产品年内收益率依旧为负。

再现发行难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上文提到的三只爆款基金,截至7月26日,除了较早发行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混合迄今仍有30%以上的回报之外,鹏华匠心精选和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净值跌幅分别为25.07%和39.60%。基金业绩的滑坡,尤其是股票基金净值的大跌,让今年的基金发行市场快速降温。

以基金成立日统计,2023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合计发行基金产品608只,合并发行规模约为5403.51亿元,发行数量同比下降14.37%。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有97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涉及招商基金、博时基金等53家基金公司。产品类型方面,延长募集期基金以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为主,数量达到65只,占比近七成。资料显示,民生加银基金优享进取一年封闭、民生加银卓越配置两年持有期混合、鹏扬进取先锋一年持有等6只基金均因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宣告发行失败。

与此同时,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开始“退出”。今年以来,鹏华基金陆续官宣知名基金经理王宗合辞任所管基金。4月22日,曾经创下发行首日超1300亿元认购的鹏华匠心精选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王宗合不再担任该基金基金经理,至此王宗合已正式卸任所有在管产品。无独有偶,广受热议的蔡嵩松也陆续卸任其在管产品。今年来,蔡嵩松先后辞任其担纲的诺安创新驱动和诺安优化配置混合,目前单独管理的产品仅剩下诺安积极回报1只。

布局的好时机?

“好发难做,难发好做”是基金业屡试不爽的规律。当基金再度出现发行难的时候往往也是布局的良机。那对投资者们来说,当下是基金投资的好时机么?

基金的业绩取决于股市的大势和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现在的股市是底部么?坦白来说,无论是谁都难以精准预测股市走向。但就像股神巴菲特所说,“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目前股市是底部的概率较大。作为新股民的胡锡进先生投资能力还待考,但是他“坚持自己对于股市已经处在底部的大判断”并选择入市的时机确实不错。

我们常说的股市的底部,其实包括估值底、政策底和市场底等概念。在3200点已经徘徊许久的A股,估值是什么水平呢?万得全A当前股债性价比处于较高水平(近10年分位数80%水平),从风险收益角度来看,目前包括沪深300和中证500等大多数主要宽基指数估值相对分位数处在历史中值以下,具备一定安全边际。说明当前A股的位置,正处于一个具备配置性价比的点位,市场向下的空间有限。此外,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较低的10%分位左右,性价比更高。

政策密集支持、经济数据和流动性环境的改善是开启新一轮行情的主要驱动力。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面对当前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困难和市场信心不足,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抓手,意味着全面稳增长模式开启。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特别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历史上当高层开始强调稳增长之后,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会同向发力。从过往经验来看,从政策底到经济底有2个季度左右的过程。不同的是,相对于过去对基建的依赖,当前更为倚重消费和新兴产业的动力。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美元持续加息导致人民币汇率压力带来的资本流出大概率也是尾声。7月26日,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5.25%至5.5%之间,达到22年来的最高水平,但美股对此反应平淡,7月27日港股更是大涨,其中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甚至高达2.90%。7月28日,沉寂许久的“牛市旗手”券商股大涨,13只券商股罕见联袂涨停,更是极大激发了市场人气,成交量和北上资金买入金额明显放大。

“沉默的真相”

如果说认可当前是股市的底部区域,对于投资者们来说,基金还是值得投资的好品种么?虽然过去2年基金让不少基民伤透了心,在网络上对基金特别是业绩滑坡的明星基金口诛笔伐。但“沉默的真相”是,拉长时间来看基金的长期收益并不低。

“7月底3.5%的保险产品都要下架”“抓紧时间上车”……近日保险经纪人们在朋友圈里以“3.5%理财保险即将消失”等名义频刷存在感,掀起一波抢购的高潮。

长期来看,公募基金可以提供的年化收益又可以达到多少呢?我们来看一个数据,万得全基指数(万得中国基金总指数,885010.WI)25年来的表现——整体收益率980%,年化收益10%。该指数样本中有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以及其他所有公募基金,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公募基金市场的整体表现,也是市场上唯一包含所有公募基金的指数。

斯蒂芬·平克在新著《理性》中指出人们普遍容易犯的“指数增长偏差”:人类的直觉无法理解指数增长,误以为指数增长不过是稳定的爬行或轻微的加速,想象力没有跟上“持续加倍”。年化回报10%和3.5%,从长期来看差别有多大呢?举个例子,如果一位30岁的人,投10万元买基金组合,按年化收益10%计算,30年后得到的回报是175万元;如果年化收益是3.5%,回报是28万元,差距整整是6倍!如果按50年来算,前者是1174万元,后者是56万元,差距更是高达20倍!

盈米基金创始人肖雯女士经常说起自己亲历的故事:2004年还是熊市的低迷期,一位亲人为了支持她的工作,认购了当时公司发行的广发稳健增长基金,从基金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交易过,最高时收益达到13倍,即使到现在以来净值回报也有11倍之多。

投基“三板斧”

虽然说现在是投资基金,特别是股票和混合基金的好时机,但是对于基民们来说,基金投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2022年基金总数量正式破万,选基变成了“万里挑一”,比上市公司的数量还多。同时基金业绩分化越来越明显,以今年上半年为例,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首尾差超过100%,追逐明星基金经理也往往是“高位接盘”。对此,笔者有三个建议:

策略一:指数定投

虽然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股价长期表现远远超过标普500指数,但是他在公开场合多次推崇指数基金,“通过定投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当前市场上的指数基金数量也不少,除了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外,还有新能源、金融、医药等多种行业指数基金和大宗商品等另类资产基金。笔者建议,个人投资者长期投资可以选择沪深300和恒生科技两个指数(对标美股的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进行定投。当然指数基金定投也并非绝对的长期持有,如果当市场再度出现过热,特别是爆款基金再现的时候,可以暂时中止定投并赎回全部或者部分份额,等基金发行再度遇冷的时候再度开启定投计划。

策略二:优中选优

面对上万种基金,如何选择呢?笔者的第二个建议是“优中选优”,相对于追逐热点短期业绩飙升的基金,更多关注基金风格稳定中长期业绩优良的基金品种。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晨星、银河证券、蚂蚁理财金选、招行基金“五星之选等评级机构或代销渠道已经选出的优秀基金中,选择投资风格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的基金品种。

以著名基金评级机构晨星为例,据统计历史上获得晨星奖的基金在后市整体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据统计,自2004年底以来截止到2022年底,晨星偏股型获奖基金组合(组合构建方式为获奖基金在当年度晨星奖公布的当月月底加入组合;如获奖时任基金经理离任,则当月月底从组合中剔除,组合内各基金等权重。偏股型组合业绩计算起始日为沪深300指数成立日2004年12月31日)获得1670.8%的累计收益,超越同期沪深300收益指数1255个百分点。

策略三:投资FOF

市场变化风云诡谲,基金风格飘移、行业分化、基金经理更换……个人投资者往往无从下手,对组合配置也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也可以投资“基金中的基金”,选择一揽子优质基金让专业研究基金产品的FOF基金经理来进行筛选和配置,通过投资FOF力争实现较稳健的资产配置。

截至2023年6月底,市场上一共有419只混合型FOF,731个基金份额(包括A/C/Y份额),相对于全市场的“万里挑一”,选择范围已经大大缩窄。混合型FOF上半年的业绩差异也是非常收敛的,最高收益6.10%,最低收益-7.73%,最大回撤-15.56%。建议投资者可以在头部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前20基金公司)所发行的FOF产品中选择适合的品种。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