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新华社10月31日消息,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时隔6年再次召开全国性的金融工作会议,且此次会议升级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分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指出,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具体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三大主题: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对于金融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等等。
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货币政策定调尤为重要。会议强调,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10月21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向全国人大报告金融工作情况时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把握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谈及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考虑时潘功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息显示,货币政策的“结构”同等重要。潘功胜表示,结构上,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继续加大对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总计7.0万亿,相比二季度末增长1443亿。其中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增长较多,分别增长1424亿、568亿,显示对两个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
在重大领域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制造业中长期、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贷款增速较高。其中,国有大行在支持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发挥着“头雁”作用。
“前三季度银行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力度不断加大,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强。”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有效的金融监管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会议表示,要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是当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完善制度安排、健全工作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无缝对接协调。
会议列明了五大风险领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外汇市场风险。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中,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推进,坚持分类指导、“一省一策”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实施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案,协同做好风险化解工作。
今年6月央行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评级结果1-7级的机构有4022家,资产占全部参评机构总资产的98.3%。评级结果在“绿区”(1-5级)的机构2199家,“黄区”(6-7级)机构1823家,“红区”(8-D级)机构346家。全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减少303家,现有34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占参评机构总资产的1.72%。
地方债务风险也在有序化解中。据统计,目前20多个省份已发、待发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超万亿,这些债券实际用途一般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据本报此前报道,已经有资金已拨付至企业,用于偿还拖欠款。与此同时,中央增发国债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等,助力地方政府专心化解债务。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会议首次命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即是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
对于下一步工作,会议作出了具体部署: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等。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列入党中央机构序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已经在具体开展工作,相关人士陆续参与了央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等多个机构的会议。
上述方案还明确,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作为党中央派出机关,同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将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的金融系统党的建设职责划入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还明确提出要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这意味着地方也将成立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
“省级层面是否需要相应建立省委金融委和金融工委,如果设立,是否实行双重领导同步向中央金融委报告工作,省级金融委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之间关系如何界定。”早在今年8月,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一份调研报告提出。
对于健全央地监管协同机制,上述调研报告还提出,建议在地方层面的机构改革落地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相关问题,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