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东莞报道
狮子洋边,一艘新加坡成品油轮正停靠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简称“广东中远海运重工”)的泊位内,进行特种涂装、机电工程等综合修理工作。“我们一年修理的船舶数量能达到约300艘,修船收入逐年递增,近五年已累计增长77.52%。”站在位于东莞麻涌的港区码头上,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副总经理敖武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东莞、海港、船舶。几个关键词的叠加为这座“制造业重镇”的经济底色加入一抹“海洋蓝”。作为广东海洋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东莞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74.2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市GDP7.8%。
一个更亮眼的数据是,2020年、2021年,东莞市单位岸线海洋经济产出分别达到7.6亿元/公里和7.8亿元/公里,连续两年位居广东全省第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观察发现,在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的广东,东莞不是海洋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但凭借智造优势与错位发展战略,不少企业也在华南乃至全国海洋产业链布局中,占下关键一环。
油轮停靠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的泊位内进行综合修理,郑玮/摄
老牌船厂转型
坐落于东莞麻涌的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发展始于1968年,后由原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和中海工业菠萝庙船厂重组而成,目前已逐步建设形成穗莞“两地三坞四船台三厂区十泊位”、码头岸线2000余米的修造船能力。“我们已累计交付各类船舶57艘,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各类商船,以及牲畜运输船、综合地质调查船、挖泥船等特种船工程船,具备多种船型建造能力。”敖武平表示。
作为广东也是全国传统的优势海洋产业之一,2022年中国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969亿元,同比增长9.6%,同期广东全省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达55.3亿元,同比增长10.6%,跑赢全国均速。在狮子洋边的东莞麻涌,这一传统海洋产业再次向来访者掀开面纱。
在广东乃至全国海洋船舶工业整体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2022年广东中远海运重工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7.70%,利润同比增长79.46%。
“目前我们总营收的70%左右来自船舶维修改装业务,修理改装产品涵盖所有市场主流船型,具备VLGC超大型液化气船双燃料动力系统改装能力,已累计完成半潜船改装项目20个,完成各类脱硫塔和压载水改装项目超400个。”敖武平介绍道。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的泊位上,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船国际”)建造的豪华客滚船“祥龙岛”号正停靠维修。作为船舶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广船国际总部位于广州南沙,截至2023年上半年造船订单承接已排至2026年,手持造船订单70余艘,价值超500亿元。两地龙头牵手,“广州造船、东莞维修”的区域产业合作模式雏形初现。
除了稳定发展的传统船舶修理改装业务外,在利润高增长的背后,广东中远海运重工还找到了来自新业务的支撑。
敖武平透露,近三年,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新开拓的新能源与海陆钢结构建造业务,已累计增长575%,其中2022年收入比2021年增长101.48%。其中,已交付的项目包括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主体结构,以及各类海上风电导管架、海洋石油平台导管架钢桩等。
“近三年,我们逐渐减少了传统造船业务,开始拓展新能源与海陆钢结构建造业务,这也是我们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和市场需求作出的战略布局。”敖武平表示,观察到近年市场客户对海洋新能源等工程装备需求持续上升,广东中远海运重工结合自身的造船技术优势,选择逐步向海洋新能源等海工装备制造板块转型。
“目前,我们的船舶维修改装与新能源两块业务占比大约在7:3。未来我们也计划进一步拓展海洋牧场相关装备制造业务,已有潜在订单正在接洽商谈。”敖武平说。
无人船舶开航
在距离麻浦约60公里的松山湖,东莞的智能制造优势也进一步辐射至海洋领域。
“我们本质上是一家做无人驾驶的软件公司。”在位于东莞松山湖的研发中心内,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豚智能”)总经理、联合创始人耿涛给出了他对企业的核心定位,“我们主要为下游企业提供水面无人驾驶的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无人船核心部件、无人船平台、水下机器人部件等等。”
透过小豚智能研发中心内的一整面专利证书墙不难看到,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创新优势,是推动这家初创企业每年营收均实现两倍以上正增长的核心动能。
耿涛表示,前身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的小豚智能,目前在无人船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自主控制、多艇协同等方面已突破了一批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拥有各类知识产权40余件。
然而,实现技术创新只是第一步。背靠东莞这座制造业重镇,进一步为小豚智能将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带向市场提供了“变现路径”。
谈及落户东莞的原因,耿涛直言,“我们更看重的是东莞包括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供应链和营商环境。”据悉,目前小豚智能在松山湖共拥有1400平方米的研发场地和1600平方米的生产场地,其中硬件设备制造主要外包给合作厂商负责。“(制造商)多得是,上下游企业都有。”耿涛表示。
打通“技术-市场”路径后,小豚智能研发的无人船相关产品和技术相继在教育、环保、船舶、测绘、应急等多类市场投入应用。“比如面向智慧渔业、海洋牧场等水产养殖应用场景,我们开发了水产无人船系列,为水产业提供智能化养殖装备,促进渔业从过度依赖人工向以机器为主转变,从主观经验判断向大数据智能决策转变。”耿涛表示。
小豚智能研发的无人船产品,郑玮/摄
值得注意的是,除小豚智能外,广东还有云洲智能、南方测绘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已先后布局无人船研发制造,瞄准不同细分应用市场。
“云洲智能在无人船领域发展得比较早,也做得比较好。而我们更擅长的领域其实是水面无人驾驶平台建设,也就是无人驾驶配套,希望通过打造产业生态,联动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终端产品开发,从而拓展专业细分市场。”直面与云洲智能等行业龙头的对比,耿涛表示。
而企业“扎堆”除了带来直接的市场竞争外,其背后反映的也是经营主体对无人船舶市场需求的判断。智研咨询发布的行业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无人水面艇行业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态势,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4.92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无人水面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49亿元,同比增长14.12%,预计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将提升至6.20亿元。
“随着车、船等运载工具的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断加强,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在水上场景的应用将更加普及。”耿涛表示,随着无人船舶行业市场需求持续提升,“东莞智造”也有望进一步卖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